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关注格林柯尔系走向 > 正文
 

科龙重组即将开启战国时代 白电版图将重新划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7:57 中国证券报

  记者 赵维 王成盛

  “海信出价11个亿要重组科龙!”就在顾雏军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节骨眼上,海信集团首先浮了出来。有消息说,该公司高管近日正试图直接与广东省政府高层接触。

  但科龙核心部门的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我没有听说重组的事!我都不知道海信
该跟谁谈?这11个亿是怎么算出来的,钱要给谁?”他透露,这段时间的确不少企业对科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只能在外围了解情况,现在说重组显然为时尚早。而顺德一位当地政府官员也表示,现在天天有人来顺德找科龙谈重组,但也都找不着谈判对象。

  针对科龙目前的状况,有关并购行业人士认为,理论上讲应该同格林柯尔谈股权转让的事,如果目前公安机关对其实际控制人顾雏军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并不属于“逮捕”这一类,那买方就应该同顾雏军谈,顾雏军也有权签股权转让协议;如果顾雏军被“逮捕”,就失去了民事行为能力,显然也就无法进行此事。

  “我觉得这11个亿的出价有点让人困惑,目前相关调查结果还没有公布,科龙内部的情况究竟怎样谁也搞不清楚,如果海信确实获得了确切信息,更没有必要首先叫价!”一位制冷行业高管认为,海信此举重在抢势,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科龙将要到来的重组,显然对整个制冷行业的整合发展来说是个重大的关口,对未来的行业格局也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作为国内制冷家电行业巨头,科龙从技术、产能、品牌到营销队伍都可圈可点,对任何一个一线的同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因而有意于科龙的公司显然也不会只有海信一家!

  有相关专家分析说,制冷家电业目前正开始进入整合加剧的垄断时代,几大巨头通过购并扩张已分割大部分市场,而生产能力整体过剩又正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难题,这就使购并重组这一杀手锏变成了双刃剑。一方面,谁先抢得像科龙这样的优势资源就可能以规模效益在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谁要是缺乏超强的整合能力,也可能会因重组而消化不良陷入被动。因而,对于逐鹿岭南的家电群雄来说,面对科龙的心情应该是既有冲动,又有忌惮。

  都会有谁关注科龙呢?除早前传说的国际冰箱巨子伊莱克斯外,家电制冷业一线品牌的格力、美的、LG、海尔,再加上海信、长虹等,都应在想象范围之内。但多数高手都不轻易出手,比如先前传言颇多、有地利人和之便的美的集团,就一再表态目前没有明确的计划,等看清楚形势再说。而业内分析,如果具有空调业强势的美的再加上科龙900万台的冰箱优势,到不失为一件相得益彰的美事,因而美的不太可能无动于衷;其它不少公司,也大都是来来往往,秘而不宣。

  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条件得到科龙,而这个问题显然还是个未知数,除了现在不可能和顾雏军接触之外,科龙到底有些什么问题,有多大窟窿都不清楚,自然无法进行交易。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事务的前提下,合理的解决步骤似乎应该是:第一步政府先协调银行、法院各方为科龙减压,尽快促进恢复科龙的正常秩序和生产,重拾商业信用;第二步迅速查清公布顾雏军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置其掌控的股权,查清科龙的家底;第三步,才是如何选择重组对象进行重组。广东一位政府部门权威人士也向记者证实“科龙重组还有一阵呢!”

  据悉,目前顺德政府已积极行动起来,明确提出,当地政府要两维两保,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投资者利益;保企业、保品牌。而广东省政府也将在近日提出一整套体方案,力促科龙早日使生产经营走入正轨。这样做的目的,除保一方平安外,更重要的是尽最大努力保护科龙的内在价值,以利于将来待价而沽。

  虽然海信的高调出场并不一定有什么现实意义,但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随着科龙问题底牌的日益明朗,各路神仙的真面目也将一一显现,一场将改变白色家电业版图的决胜战役也即将打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