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零售业两强联手 谁能博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30日 18:30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姜雷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合资对象的变更,使得百联集团加强了对大商国际的控制。同时,由于上华控股的退出,大商集团更是失去了腾挪跳转的踏板。

  替代上华控股的上海物资集团,系百联集团全资子公司和百联集团构成一致行动人。
因此相当于百联集团持有大商国际60%的股权,掌握了大商国际的控股权。

  而且,此次每股收购代价为8元多,只比大商股份每股净资产溢价20%,收购市盈率也仅为8.5倍。绝对控股大商国际的百联,多出了3个董事会成员位置。

  不过这对大商集团似乎并无大碍。大连国资委并没有把其持有的37.25%国有股权全部拿出来出资,而只拿出了29.5%。

  在新的股权架构下,大商股份中的这29.5%国有股权,由大商国际(即大连国资委和百联集团)持有。有大商国际65%股权的百联集团,则享有大商股份17.4%的股权。大连国资委的控股权仍为19.85%(即29.5%股权的4成加7.75%)。因此,大商股份的大股东仍是大连国资委,百联集团还只能舔列于次席。

  更有意思的是,大商集团和大商股份为托管关系,大商股份的持股人和受益人都是大连国有资产管理局。大商国际成立后,这种关系也将变得更为微妙。

  大商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此次变更,仍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能否最终实现联合,目前并不能下定论。

  前身是大连长盘桥市场的大商股份,创建于1937年,解放后更名为“大连商场”,1992年5月股份制改组,1993年11月上市。拥有四大主力业态,分别为百货店、新玛特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及以电器、家居为代表的专业店。2004年大商销售实现231亿元,在中国零售业的排名第二。

  2000年以来的快速扩张使得大商集团的财务压力大增,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04年的近70%。债务比重尤其是短期负债比重的相对较高,使得公司资金链存在潜在风险。

  百联参股的9.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大商股份的资金压力,为其进一步拓展华北市场提供了资金扶持。

  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胡鸿轲告诉《财经时报》:百联不能取得大商股份控股权的情况下,仍参与大商国际的组建,更印证其决心。

  对于一直以华东为主要战场的的百联来说,东北、华北市场进入本将面临十分残酷的竞争。而大商集团正是其在本地区最大竞争对手。两者合作才能产生竞和效应。

  百联集团更看重的是大商的渠道价值。资料显示大商集团已基本建成“东北店网”,在东北、华北7省26市拥有各类门店120余家,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东北市场,加快业务发展速度。也将共同梳理两大集团在东北、华北市场的网点资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