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上市公司 > 正文
 

思达高科崩盘调查 向光大银行贷款超过10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7: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思达高科崩盘调查向光大银行贷款超过10亿元

  本报记者 翁海华 廖新军 上海报道

  庄家吴旭的资本内幕

  7月8日,吴旭依然不愿走到台前,其间记者数度发出的采访短消息如石沉大海。“吴旭是一个极其低调的人。”接近吴旭的人士告诉记者,在这个时候的他,更加不会接受媒体
的采访。

  事实上,在6月9日始,思达高科(资讯 行情 论坛)(000676.SZ)连续跌停之后,吴旭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吴旭是在2001年上半年左右开始吸筹思达高科的,一位业内人士称,当时吴旭的资金需求量突然一下增加,后来就听说其坐庄思达高科,并大致在2002年建仓完毕。

  但由于思达高科属于老庄股,很难“出货”,加上监管部门调查以及融资方的逼债,导致思达高科在6月9日开始连续15个跌停(参看本报7月7日头版《思达高科跳水调查》一文)。

  一位资金圈内人士分析,吴旭在坐庄思达高科时,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还是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资金。“吴旭与昌九生化(资讯 行情 论坛)、啤酒花的庄家不同,他拥有金融平台。在这点上,倒是更类似于德隆。”

  7月6日,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给吴旭炒作思达高科提供资金的主要银行为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的贷款

  据悉,吴旭通过两种方式从光大银行获得资金,一种说法是吴旭旗下公司(主要为四方控股)从光大银行贷款3亿元左右。

  7月7日,记者联系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办公室的楼蓉告诉记者,按照规定,这个事件因为涉及到客户,暂时不能对外披露。

  不过,记者从深圳光大银行的业务部门获悉,四方控股贷款的数额确实比较大,“当时是流动资金的贷款,他有抵押,也有担保,不然这么大的贷款是批不出来的。”

  上述业务部门的人士表示,当时银行贷款给他,是不可能往这方面(股市)走的,可能是操作违规,贷款期限为一年,这个时间内,什么都会发生。

  “我们正在清理他的贷款,他这种做法对我们银行也有损失。”上述人士表示。据悉,四方控股不只是在深圳分行有贷款,其他分行也有贷款。

  坊间的另一种说法是,光大银行前后共向吴旭提供的资金超过10亿元。不过,上述深圳分行业务部门人士表示,“总数应该没有这么大。”

  据知情人士介绍,吴旭以国债抵押从光大银行获得资金,其大致操作如下:早在一两年前,吴旭将大笔现金打入郑州一家营业部,但具体数额不详,并购入国债。然后,以国债为质押品,向光大银行贷款,同时与券商签订三方监管协议。获得银行贷款后,再通过国债回购方式,获得现金。

  有消息称,在国债抵押的情况下,光大银行当地分行融给吴旭3个多亿。由于当地光大银行拒绝发表意见,这一说法无法得到证实。

  “通过向银行贷款与国债回购,吴旭事实上获得了两次融资,融资比例应该将近1:2。”上述资金圈内人士分析说。

  贷款与国债回购获得的资金都买入了思达高科股票。

  金融平台梦

  其实,富成证券也是吴旭融资的第三条渠道。初步的调查显示,吴旭在富成证券将2亿多的国债进行回购操作,进而购买了思达高科的股票。

  事实上,吴旭除了控制富成证券之外,其先后掌控过亚洲证券、泰阳证券以及第一证券。

  2002年4月,三峡证券更名为亚洲证券,并将注册地从宜昌迁往上海,此时,吉可为开始担任董事长,而原董事长邓贵安降为副董事长。

  斯时,吉可为是泰盛投资董事长。2002年8月,泰盛投资、银河证券和邯郸钢铁(资讯 行情 论坛)(600001.SH)分别向亚洲证券注资2亿元,泰盛投资从而成为亚洲证券并列第一大股东。

  资料显示,泰盛投资成立于2000年12月28日,注册资本4亿元,吉可为担任董事长。近日,吴旭此前的一位合作者表示,泰盛投资的实际控制人为吴旭。“吉可为是被人邀请到亚洲证券担任董事长的。”

  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吉可为,曾是锦州市商业银行行长、党组书记,深圳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兼行长、党委书记,中国光大银行常务副行长。在担任泰盛投资董事长之前,是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经理。

  目前还无法证实,吴旭从光大银行大规模的贷款是否与此人有关?而据了解,四方控股的实际办公地址就在深圳光大银行所在的大厦里面。

  不过,在入主亚洲证券不久,泰盛发现亚洲证券的质地没有当时想的那么好,“吉可为就退出来了。”事实上,亚洲证券由于操纵深南玻,而使公司出现巨大黑洞。

  此后,吴旭就设想掌控泰阳证券。

  “四方收购泰阳证券股权初期,一个要求就是锁仓部分思达高科股票。所以泰阳证券一度成为思达高科的最大流通股东之一。”

  但此后控制权争斗中,鸿仪系占据地利优势,而击退四方控股。2003年底,四方控股彻底退出泰阳证券。“泰阳证券抛出思达高科股票,并由吴旭他们接了回去。”

  后来,泰阳证券总裁刘郎亦远走他乡----南下深圳成为万联证券的总经理。如今,刘郎亦是吴旭颇为倚重之人,在最近吴旭收购第一证券当中,刘郎成为收购后第一证券的总裁人选。

  第一证券成立于2003年3月,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在珠海市注册的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金为6亿元人民币,由第一投资(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等6家股东发起设立。

  2004年,第一投资集团遭遇经营危机,董事长蒋会成亦失踪数月。借助海南当地人脉,四方控股草签协议收购第一投资集团持有的第一证券股权50%的股份。

  在今年5月初,四方将第一证券原高管团队(包括总经理陈慧谷)基本清除出局,当时的7名高层中,只有一名负责投行的副总王连志被留下,原因是第一证券还有三个IPO的项目已经运作到后期,项目已经过会。按照吴旭安排,来自富成证券的李汉国担任第一证券的董事长,刘郎担任总裁。

  据说,吴旭的部下开始谋划在第一证券有所动作。但6月9日,思达高科股价崩盘。此时,四方控股还来不及采取行动。

  近日,记者获悉,刘郎已经从第一证券出来“赋闲在家”。

  “总部已经搬回珠海。”大致在半个月前,记者采访第一证券上海总部时,其员工称。而四方收购第一证券似乎也遇到障碍,“收购好像停止了”,第一证券的内部人士称。

  幕后庄家

  知情人士透露除思达高科外,吴旭先后炒作的股票包括公用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000685.SZ,原佛山兴华,吴后来将其总经理陈杰收归麾下,ST九化(000650.SZ,原九江化纤(资讯 行情 论坛))以及四环生物(资讯 行情 论坛)(000518.SZ)等。但吴旭做九江化纤的时间比较短,因为“后来上市公司高层不愿予以配合”。

  “吴旭炒股的风格是,一般大量使用个人账户,因此不是很明显,而且他总是在幕后。”这让吴旭多年来一直显得非常神秘。

  事实上,在思达高科的跌停榜上,出现的交易席位,遍及国泰君安、华夏证券、银河证券、富成证券、江南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等券商各地的营业部。

  尽管在思达高科上吴旭损失不小,不过,“做四环生物做得非常漂亮”。另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说。

  据说,2000年之前,吴旭已经介入四环生物,但真正完全掌控是在2000年10月份前后。

  而2001年初,上市公司名称由原来的“振新股份”变为“四环生物”,炒作的概念已经十足。

  据该人士说,2004年4-5月份开始,吴旭的精力主要放在“处理”四环生物的股票上。之所以说吴旭在四环生物上做得很漂亮,该人士认为,主要是此前经过多次高比例送股转增,除权后使公司的绝对股价偏低,而公司总股本的扩大,则有利于机构的进出。

  “不知吴旭使用了什么招数,反正去年中报后,四环生物成为了众多基金的宠儿。”而基金重仓股的表象,很容易吸引散户,使得庄家出货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从每股4元以上一直到3元以下,他持有的筹码基本上出完了货。”在去年庄股崩盘如麻的市道下,吴旭居然能全身而退,该人士对他甚为佩服。

  一位资金圈人士说,坐庄四环生物时,吴旭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融资。但在思达高科,吴旭这几年的融资逐年减小,已经到了很少的地步了。“主要是思达高科股价一直高高在上,要拿筹码去融资也很困难。”

  发家始末

  事实上,自从10多天前有人见过以后,他的一些部下也“已经联系不上他了”。甚至公司一些高层与关键人物亦集体“失踪”——手机不是关机就是转移呼叫。

  一位与吴旭打过交道的人士称,吴旭常理一个平头,身材适中,穿着比较随意。“从外貌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海南人。”

  吴旭早年在海南经营房地产而掘得第一桶金。其海南成立的公司有海南旭龙集团,以及海南吴氏集团,并在海南拥有一家酒店(新温泉国际大酒店)。事实上,吴旭1967年3月出生在海南的澄迈县,当地的一位业内人士称,吴旭在当地有比较高的知名度,但也很少有人清楚吴旭的家底。

  一位曾经和吴旭有着合作关系的人士告诉记者,当时也听说吴很有钱,但也没有听说吴旭有什么知名的公司。

  不过,海南当地有人士告诉记者,吴旭出道颇早,在其17岁高中毕业时就开始闯荡立业。有资料显示,1984年吴就到澄迈县时运贸易公司工作,后升至贸易公司副经理,随后又到琼联贸易公司、海口市华达实业有限公司、海口旭龙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经理职务。

  1990年开始担任海深国际工程开发总公司的总经理,投身于海南当时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大开发当中,期间将其兄弟吴亮也调到海深国际任副总经理。

  1992年,吴旭的公司被海南省政府评为海南十大房地产开发商之一,2003年,其个人也被评选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

  “他在房地产方面确实赚了一些,但不至于太多”,一位熟悉吴旭的人士表示。

  而吴旭真正的发家与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有关,上述熟悉吴旭的人士表示。

  1995年成立的海发行,由富南信托、浙琼信托、蜀信信托等5家信托公司合并组建而成。该人士称,吴旭旗下的公司是海发行的股东之一。

  据说,吴旭曾将其持有的海发行股权到银行质押贷款,套取出一大笔现金。并且,他旗下一些公司在海发行获得了不少贷款。“作为海发行的股东之一,在贷款方面他有便利条件。”

  1998年6月,海发行由于“出现支付危机,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被央行宣布关闭的第一家银行。而吴旭旗下公司的贷款,亦大部分被当作坏账处理掉。

  日前,吴旭的秘书告诉记者,吴旭已经从旭龙集团退出。吴旭的资产并不多,现在主要的企业是四方控股,旗下有一家担保公司,还有一家在江苏的毛纺厂。


  爱问(iAsk.com)思达高科 相关网页约27,236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