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100亿增发有惊无险 生不逢时成为重大败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 15:17 《财经时报》 | |||||||||
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看来,市场需要一批宝钢之类的上市公司来夯实基础,中国股市的动力应是不断发行上市的好公司。但在目前,只能有用增量激活、改进存量的办法,逼迫老公司搞好或退出 本报见习记者 焦强
一直在为手中捏了8个月增发计划寻找出手机会的宝钢董事长谢企华,4月15日,终于让中国股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份再融资计划浮出水面。根据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的增发公告与招股意向书显示,此次增发50亿股中的20亿股向社会公众增发,价格将在5元/股附近。这意味着宝钢增发将从股市套现近百亿元。 此前两天,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目前股权分置已具备启动试点条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核心是“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增发来的不是时候 就在宝钢股份宣布增发当日,股市应声落马。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跌幅1.2%,宝钢股份报收6.15元,下跌1.29%;4月18日,大盘继续下挫,1200点告失;19日,宝钢股份一度跌破6元大关,成交量达88.5195万手,创下半年以来最大交易量。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强对《财经时报》说,宝钢增发给市场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即使股市低迷,大公司的扩容也要继续。这引发人们的担心,还有哪些大公司要发行新股,或是配股、增发? 在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看来,宝钢增发从政策、市场、企业三个角度看,都存在重大的决策败笔。 他向《财经时报》指出,在全流通临门一脚之际,宝钢增发累积了矛盾,加剧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难度;宝钢增发扰乱了市场的预期而非稳定市场预期,它使人们产生错觉——管理层的工作重点不是制度创新而是继续扩容;宝钢整体上市后业绩的巨大不确定性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原则南辕北辙。 理性看待扩容 对于上述证券研究专家、学者的观点,一些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财经时报》直言,市况好坏本身没有标准,它不应该是评判是否扩容的标准。宝钢增发去年就应实施,股市之所以低迷,就是因为缺乏可供投资的好公司。 左小蕾一直致力于股市的制度性建设、市场化进程方面的研究。 在她看来,市场需要一大批宝钢之类的上市公司来夯实基础,中国股市的动力应是那些不断发行上市的好公司。在目前,只有用增量激活、改进存量的办法,逼迫老公司搞好或退出。否则,不让优秀的公司上市,等于阻碍投资者发财的机会。 左强调,股市下跌因素很复杂,即使没有宝钢增发也不见得不跌。宝钢尽管不完美,但近三五年的发展可以预见。她认为,管理层的任务是保护投资者权益而不是保护收益,小股东和大股东的权益都应该受到保护。 增发暗含玄机 华夏证券研究所行业分析师曲丽告诉《财经时报》,宝钢选择现在增发,无论从行业景气度还是企业个案看都是较好时机。因为宝钢的流通股东基本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所获配的股票有1-2个月的锁定期,届时极有可能与钢价的新一轮涨势产生某种契合,当企业利润和股价同步上扬,投资者将能获得套利机会。 同意这种看法的还有北京证券资深分析师张九辉。他补充说,宝钢增发前与机构进行了充分沟通,增发很可能有惊无险。 已经公布的宝钢股份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机构增持宝钢股份的迹象非常明显。易方达50指数基金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其持股数已增加到6958.53万股;申万巴黎盛利精选基金增仓到4004万股,取代博时精选位居第二;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中的瑞银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近1400万股宝钢,一跃成为第三大流通股股东。此外,基金第四季度投资组合显示,基金共持有6.5亿股宝钢股份,占其流通股的34.84%,比三季度增仓5000多万股。 市场向何处去 按韩强的计算,现在的上证指数跌破1200点,实际上与1995年和1996年2月的600点情况相似。他个人的建议是至少应停止扩容一年,让股市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不过对于直接在股票市场一线投资的基金而言,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最为重要。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陈丰透露,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去主动适应市场并从中寻找机会,而非是抱怨和对抗。 左小蕾强调,不要总是期待政策救市,应当学会自己救自己,自己保护自己。她认为,现在市场处于低风险区域,希望多数散户投资者能转变投资理念,切忌抱残守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