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融资融券门槛降至10万 创大券商最低纪录

2013年04月12日 01:14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陈贤丽

  现在投资者只要10万元就可以过一把融资融券的瘾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中信证券本月已将融资融券业务门槛降至“开户满六个月,资产达到10万元以上”,而其他券商两融门槛一般都在20万元以上。记者昨日采访了众多一线券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中信证券可能是目前融资融券门槛最低的券商。数据显示,中信证券今年开始发力融资融券业务,余额比去年暴涨1.4倍。然而,其他券商为何没有将两融门槛继续降低呢?不少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风险控制、多层次开发客户以及融资融券余额和存量等都是券商要考虑的因素。

  中信证券3月两融余额居首

  4月11日,一位资产超过500万元的大客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信证券只要有10万元就可以开融资融券账户了。”记者随即以客户名义致电了中信证券多家营业部,多家营业部都确认消息属实,其中一家营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确实降低了,之前是50万,从这个月(4月)开始,资产只要有10万以上,在中信开户满6个月的客户,都可以开通融资融券账户。”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信证券是“头牌”券商,但在融资融券这一细分领域,却是海通和国泰君安轮流夺冠。据同花顺iFinD2011年融资融券余额冠军是海通证券,2012年则是国泰君安。但今年以来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中信证券开始发力,1月融资融券余额已排名第一;2月位居第二;3月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余额达87.26亿元,再度排名第一,环比增长23.49%。

  如今,中信证券将融资融券门槛降低了,那么其他券商是否也降低了门槛呢?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前10的还有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银河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微博]等,记者致电上述券商,多数券商都要求至少20万元的资产。

  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将门槛降低至“资产20万元以上,开户时间满六个月”,“这个月才刚刚从50万降低到20万的,”银河证券北京广渠门大街营业部人员如此告诉记者;而招商证券则第二次降低门槛,“招商证券之前从50万元降低至30万元,这几天才刚刚将门槛降低至20万元。”

  而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虽然要求的开户时间也是要满6个月,但资产门槛最低要求30万元以上。

  而中小券商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致电了领先将融资融券门槛降低至20万元的长江证券,长江证券融资融券专员何春明告诉记者,仍然维持资产20万元的最低门槛。而目前融资融券余额较小的开源证券也一样。抽查结果可知,中信证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门槛已降至行内最低。

  其他券商未完全放开门槛

  2013年2月28日,转融券试点正式启动,由此各大券商对融资融券业务争抢更趋激烈。此前,监管层刚放开融资融券准入门槛,将设定权交由券商自己作决定。立即就出现诸如 “1万元便可开立融资融券账户”的传言,但事实上,各大券商对融资融券的门槛仍然没有定得过低。

  比如广发证券官方说法是“会根据客户的情况设定门槛。”但据一位该券商内部人士表示,如果资产比较大的客户,有营业部老总愿意做担保,也可以降低开户满六个月以上这一条件。他还表示,“目前不打算做资产少于20万元的客户,因为融资融券有比较高的风险,监管成本也很高,监管成本主要体现在若客户融资融券余额低于警戒线,会有专人通知客户停仓。比如说我们借了100万给客户,如果客户已经亏了50万,我们就会单独通知客户停仓。而且如果客户(资产规模)比较小,也做不了多大的融资融券。”

  而招商证券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之所以不马上放开,是打算将客户分成多种层次,分批进行开发,先做资产大一点的客户,接着再抓“小鱼”。

  而另有券商则表示,目前转融通标的还比较少,券商有多少资金和证券可以出借也是个大问题,有的券商根本没有那么多余额,也不敢贸然放开(门槛)。中信证券为何敢于将门槛降低至10万元,因为中信的风控较好,余额较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12名渔民被菲扣留起诉 最高或判12年
  • 体育欧联-切尔西进4强 FIFA排名国足涨11位
  • 娱乐林志颖被曝身家百亿 网友:真正高富帅
  • 财经北京制订出租车调价方案 收益主要给司机
  • 科技腾讯微信被诉专利侵权
  • 博客易中天:我墓碑要刻的话 吉林下暴雪(图)
  • 读书韩国上将朝战亲历:最寒冷的冬天
  • 教育小三检举学术造假 小情侣痛失美名校录取
  • 育儿雅培奶粉里现黑色小虫 坚称质量无问题
  • 杨涛:如何看待美股指数屡创新高
  • 安邦智库:日本走再独立道路的货币风险
  • 赵伟:2012年4季度美国GDP究竟是升是降
  • 姚树洁:人民币何时能够全面国际化
  • 刘石: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如何不再纠结
  • 孙立坚:中国为何不能学美日的做法
  • 刘杉:新自由主义还有灿烂日子吗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
  • 袁岳:说给领导者听的八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