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万亿券商资管十字路口:放弃通道加码OTC

2014年10月17日 03:01  21世纪经济报道 微博 收藏本文     

  21世纪资管 常亮 上海报道

  一扇门关了,但另一扇窗开了。

  10月1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一封《关于开展柜台市场业务试点证券公司的公告》,公告称,截至2014年10月15日,共有28家证券公司获准开展柜台市场业务试点。

  这对券商资管而言如逢甘露。

  从2011年末不满3000亿元,到2012年末迫近2万亿元, 再到2013年末跨越5万亿元。截至最新官方数据,7月份券商资管已经迈过7万亿元大关。但在7万亿门槛前,券商资管挺进最快速的通道业务大门将要被关闭。

  今年8月,证监会[微博]向包括券商、基金、期货公司下发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欲重塑资管监管体系。该文称,通道性质的定向资管业务被定义为投资非标资产的一对一业务,需要由独立子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而券商资管7万亿规模大部分是通道业务;另一方面,只有不到10%的券商有自己的独立子公司。这意味着,如果上述管理办法出炉,绝大多数券商的快速扩展会戛然而止。

  还好,柜台交易的口子汇同券商资管证券化的闸门打开,为券商资管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新路。

  长江证券10月8日的研报表示,长期来看,一般资产证券化(不包括MBS 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至5万亿元,为券商贡献30%左右的营业收入。

  券商资管大跃进

  2011年10月19日,《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开启了券商资管大跃进的道路。

  资管产品从 “审批制”过渡到“备案制”;小集合允许投资证券期货交易所的投资品种,银行间市场的投资品种,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发行的金融产品;大集合则增加中期票据、保证收益及保本浮动收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定向资产管理则允许投资者和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定投资范围。券商资管业务开始火箭般地发展。

  根据万得数据统计,2012年下半年全市场共发行集合产品191只,为上半年新成立产品数量近4倍,这一数字很快在2013年上半年暴增为1091只,为2010-2012年新产品数量总和的2.4倍。2013年下半年及2014年上半年,分别发行产品941只、991只。

  随着2013年6月“大集合”计划取消,及今年年初专项资管计划审批停滞。今年以来,集合产品增速放慢,截至9月18日,市场仅发行1485只,据此推算今年券商资管产品发行总数或比去年略低。

  截至目前,上海国泰君安资管公司以资产净值297.74亿排在第一;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分别以265.73亿、255.40亿紧跟其后。超过100亿还有华融证券(194.86亿)、中信证券(183.78亿)、申银万国[微博](152.23亿)、海通资管(142.48亿)、光大资管(142.46亿)、安信证券(138.57亿)、招商证券(136.18亿)、国信证券(130.94亿)。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速继续迅猛推进,券商资管10万亿大关在明年早些时候就将触及。

  通道业务待变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上月在“资产管理业务座谈会”上表示,要充分认识防控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重要性,并申明不得触碰“八条底线”。

  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券商资管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产品报备、信披等制度建设不健全、关联交易有失公允、聘请没有资质的投资顾问而存在隐患、财务顾问费过高涉及商业贿赂等。

  同时,越来越多的券商集合资管计划将集合信托计划、债券类产品纳入投资范围,甚至直接针对信托产品发行集合计划,定向为地产项目输血。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对此表态“证监会将会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防范通道类私募债相关风险”。

  最近一年中,华龙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华西证券、联讯证券等近10家券商被证监会和各地证监局点名批评或责令整改。其中,2013年8月,上海证监局针对上海证券所涉10亿元资管通道一案,责令上海证券进行整改,并暂停了上海证券的新增资产管理业务3个月,是近期处罚最严厉的一张罚单。

  据了解,本年度的资管核查将全面覆盖券商资管、基金资管和资管子公司,对业务违规将从严处理,资管业务违规或会直接暂停新增资管业务一年。

  在“资产管理业务座谈会”上,监管层还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放宽了证券公司集合计划的投资范围,增加“非上市公司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的投资标的。标志着券商资管将与基金子公司和信托公司资管业务并驾齐驱,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投入到场外及非标市场的投资中,为券商资管健康发展另开了一扇窗。

  OTC催化作用可期

  2012年12月,证监会启动券商OTC(柜台市场)业务试点,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本月15日公布的名单,当前共有三批28家券商获准开展柜台市场业务试点

  根据《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规范》,柜台交易是指券商与交易对手在场外进行交易,或在场外提供服务的行为。

  “我们的团队最近一年在OTC业务上花费了非常多的心血,时常通宵达旦,较为细致的方案也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认可。”浙商证券金融衍生品负责人李斌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监管部门对OTC市场发行、销售与转让的私募产品采取的是‘负面清单’管理,所以这张牌照大有可为,含金量很高。”

  根据证券业协会今年8月15日发布的《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管理办法》,在柜台市场发行、销售与转让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私募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以非公开募集方式设立或者承销的资产管理计划、公司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其他机构设立并通过证券公司发行、销售与转让的产品;金融衍生品及中国证监会、协会认可的产品。”

  “这个牌照的最大意义是将登记、托管与结算纳入到了券商的业务范围之内,补全了券商的业务版图,为券商发行收益凭证、私募债等提供了巨大空间。未来私募产品,比如券商集合资管产品的发行、销售、登记、托管、结算、转让也都可以由券商柜台业务部门完成,提高相应业务的运营效率。”李斌冰表示。

  而柜台市场业务将同近期放开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有效结合。9月26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信息披露指引和尽职调查工作指引出台三个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认为是券商最有创造力的业务方向,也是OTC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2005年到2013年,券商资产证券化项目推出缓慢,只推出了13单。

  “如果OTC市场的配合,券商资管做资产证券化将会比基金、信托更具优势。”上海一家券商资管的负责人称:“基金、信托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需要借助其他平台比如交易所平台交易,但券商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在OTC市场中直接进行交易,增厚券商的利润和增加便利度。”

  这位负责人称:“将资产证券化和OTC市场结合的业务是一个新的事物,有很大想象空间。虽然目前券商OTC市场的活跃度并不高。”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文章关键词: 经济投资行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云南晋宁征地冲突:施工方4人被烧死
  • 体育梅西巴萨首秀10周年 媒评10大经典比赛
  • 娱乐赶绝张柏芝!曝王菲预备再生女黏紧谢霆锋
  • 财经万庆良案或涉更多人 刘绍喜已返岗
  • 科技揭秘成人用品电商创业圈:从情趣到兴趣
  • 博客杨雪:我与汤唯合作拍戏趣事(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周末国际教育嘉年华门票秒杀 国考报名
  • 肖磊:到底谁在“掠夺”公积金
  • 杨德龙:A股结构性牛市悄然启动
  • 钮文新:油价暴跌是因新能源效应发酵
  • 齐俊杰:MBS救楼市更是保银行
  • 慕白:原油和欧美股市暴跌是阴谋?
  • 牛刀:第一只黑天鹅已经飞出来了
  • 周天勇:人口干预的增长陷阱
  • 刘杉:欧盟凭什么要储备人民币
  • 洪榕:从券商板块走势看A股长期慢牛
  • 齐俊杰:放公积金出来也不能救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