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合资管产品备案大增 投资范围或扩大

2014年03月03日 06:4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梅菀

  近日,中证协网站公布了最新券商集合资管产品的备案情况,根据公示,56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获备案,较上一公示日增长75%。

  近期,监管层对于券商资管计划的风险管控政策接踵而至,据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集合资管计划投资范围或扩大,纳入之前专项资管计划部分投资品种。

  协会备案大增

  根据中证协网站,最新获备案的56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涉及27家券商,其中申银万国证券备案8只产品,为本次备案最多,排名第二的是兴业证券,备案6只产品,兴业证券同时也是本次获备案集合资管计划最多的上市券商。

  国务院以及证监会已发文取消券商专项资管计划,券商是否由此加大了集合资管产品的发行力度?上海地区某上市券商资管子公司人士并不以为然。

  “集合计划和专项计划并无替代或竞争关系。”上述券商资管人士说,集合产品一般是框架内较为标准化产品,专项则具有一定创新性,集合计划已于2012年10月开始取消审批,仅需在协会备案,而专项仍需报审,一般审批流程多达数月。

  “年前流动性紧张,集合资管在银行销售渠道也并不通畅,券商相应就减少了产品发行,年后利率有所回落,备案数量大比例增加并不奇怪。”她说。

  从产品投资类型来看,根据中证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本次备案的56只券商集合资管计划中混合型产品共40只,占总备案数量的71.4%,另有3只基金中的基金(FOF)型产品、3只货币型产品以及10只债券型产品。

  投资范围有望扩大

  记者从证监会网站查询得知,仍在会报审的券商专项资管计划有37只,专项资管的取消对券商这块业务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专项资管一般是资产证券化项目,券商资管部门或子公司需同时照顾到融资方和投资方利益,不太符合风险监管的要求。”上述上海地区券商资管子公司人士说,但取消肯定不会“一刀切”,券商在设计某些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方面较其他机构更具专业优势。

  对于协会发文规范券商集合资管产品,她说,主要内容涉及对分级杠杆比例设立限制、第三方机构资格审查、禁止部分券商利用集合计划从事通道业务、规范银证合作等风险方面的考虑,应该说对投资者和券商都有保护作用。

  记者从华东地区某中型券商资管部分负责人处了解到,取消券商专项计划的实际操作是,对于正报审项目,证监会机构部会做好预案,未来专项资管计划这个名称可能不复存在。

  券商资产证券化产品何去何从仍待监管部门明确,但肯定会有解决渠道,比如扩大集合资管产品的投资范围,如此则意味着券商资管产品的审批将进一步放松。

  而在上周五证监会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监管层则表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工作将由新设的公司债券监管部负责,同时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控。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资产证券化资管产品未来可能采取审批制和备案制并存的格局,总体上来说,相关业务流程会更为简化。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盘点:昆明暴恐案中的平民英雄
  • 体育威尔士赛火箭9-3丁俊晖 轰147夺第26冠
  • 娱乐王菲谢霆锋分手十年 传将在法国世纪相见
  • 财经刘迎霞幕后有团队运作 擅长维系官方关系
  • 科技联通4G于18日商用:初期TD-LTE为主
  • 博客驻俄记者:普京申请乌克兰动武的用意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准公务员自曝逃票遭人肉(图) 考研成绩
  • 慕容小散:谁能逼死余额宝?
  • 姚树洁:两会四大重要命题之我见
  • 叶檀:将陷入日式资产负债表大崩溃?
  • 李锦:2014年两会企业十大机遇剖析
  • 杨宝忠:李克强要管移民了
  • 董秀成:三桶油“垄断”是误区
  • 姚树洁:昆明大屠杀与国家安全
  • 陈思进:美国人为何不想买房了
  • 天天说钱:中国会不会有失去的十年
  • 陶冬:美增长合预期 欧降息出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