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等券商绕道输血房地产 另类投资藏风险

2013年06月17日 11:25  新金融观察报 

  新金融记者 张娟儿

  自2012年上半年开始,各大券商相继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以期‘大胆’从事自营业务范围以外的投资。伴随券商系另类投资、资管子公司的相继涌出,小集合、质押融资等业务却渐渐成为输血房地产的新通道。

  “券商的类信托业务大部分都投向了房地产。”济安金信分析师卢祎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券商另类投资方兴未艾,但券商的资管转型仍要谨慎,以免落入影子银行的灰色地带,成为监管打击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目前宏源、中信、海通、光大、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都涉及类信托业务流向房地产的问题。

  此前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同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进行限制,无形中却给了券商以自有资金输血房地产的空间。但是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另类投资集中涌向房地产的风险也在快速发酵。

  野蛮生长

  日前,作为广发证券的另类投资平台,刚刚成立一年的乾和投资再获5亿元增资。广发证券表示,此次增资主要是考虑到开展创新业务对净资本的要求与消耗。

  然而有市场观点认为,在大量资管新政打破资管分割局面、券商纷纷加码资管业务的背景下,广发证券的增资恰是券商倚重另类投资充当自营资管创新业务前锋的一个缩影。

  这也可以从当前不断增加的另类投资子公司数量中得到印证。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中信、海通、国元、宏源、中投、光大、广发、西南、东吴、申银万国[微博]、华西、东兴等十余家券商成立了另类投资公司。而且在成立子公司之后,多家券商相继进行增资。

  然而在这些带有创新意味的子公司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其投向却是房地产,房地产投资正成为另类投资利润贡献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国元证券为例,其高达10%以上的另类投资收益率就离不开地产的拉动。从年报信息的披露状况来看,国元证券另类投资子公司国元创新完成的12亿元投资中,至少有过半资金流向了房地产,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委托贷款,另一种是间接投资房地产信托。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国元证券曾先后以12%的年利率给宣城市大唐万安置业公司等5家地产公司发放总计2.1亿元的委托贷款;与此同时,还拨出了2.1亿元资金投资国元信托的三个房地产信托,年化收益率均为10%。而后者的资金输出方式正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券商类信托业务,即券商以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投向信托公司的集合信托产品。

  “另类投资与券商自营业务、资管业务都有交叉,且有金融产品进行实际投资范围的放大,所以现在另类投资的标的很灵活,在艺术品收藏、红酒等另类投资领域中,券商更青睐于收益可观的房地产投资。”海通证券地产投资人士李春梅分析。

  对房地产投来热忱目光的远不止国元证券。截至5月上旬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5家券商成立了44款小集合产品。在明确投向的16只产品中,浙商证券金惠嘉融、金元证券聚宝1号等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房地产领域,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银监会“8号文”在约束理财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规模的同时,并没有禁止金融机构自有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显然,相对于投资受限的信托公司等,证券公司拥有更多闲置的自有资金。”江铜集团分析师张文博表示,因为使用的是自有资金,券商的委托贷款会比信托公司发放的周期更短;但在类信托业务上,小集合产品必须要经过信托工具才能进行投资,这中间就要经过信托与券商资管两道成本。

  “但是从目前的产品来看,二者的融资成本相差并不大。短期内,券商资管并不会对信托公司的业务造成明显冲击。”

  风控不足

  券商资金扎堆流向房地产的现实,既放大了证券体系的风险,也折射着另类投资业务本身的创新不足。

  虽然从相关规定来看,券商与其另类子公司可实现技术上的风险隔离,但事实上,由于另类投资子公司的透明度较低,很可能导致该业务与母公司及母公司自营部门、直投子公司之间存在同业竞争。而且它直接导致超额资金涌入像房地产这样的政策限制类行业,增加了不易统计的融资规模与风险资产。

  在张文博看来,目前的这些资管创新,大多仍是简单的债权、过桥贷款,与监管机构鼓励的方向有一定差距,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曾批判这些为影子银行,其中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尽管券商另类投资方兴未艾,但券商的资管转型仍要谨慎,以免落入影子银行的灰色地带,成为监管打击的重点。”卢祎敏也提醒。

  国元创新投资的李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投资品种营收情况还不错,也就减弱了自身创新的动力。

  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另类投资几乎包括了除传统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所有金融产品和实物资产,如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而其中证券化资产又涵盖了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金融衍生品等。

  虽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但是目前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的运作还处在试水阶段,进入操作阶段的依然只有房地产委托贷款、信托融资、股权投资等较为传统的业务,这就造成了券商另类投资创新不足的问题。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标志着另类投资可以直接进入实体经济的融资类业务,是券商最期待的创新方向。无论如何发展,前提条件是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和团队建设的完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民调显示半数香港人拒绝遣返斯诺登
  • 体育总决赛马刺3-2热火 央视3问:国足尽力了?
  • 娱乐王菲16岁少女清纯简朴旧照曝光(组图)
  • 财经专家称地方债可能通过房产转嫁给老百姓
  • 科技谷歌疯狂项目:用热气球提供无线网络
  • 博客徐达内:痛打落水狗是中华民族传统
  • 读书既热闹又出故事的王朝:大宋往事
  • 教育2013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四六级真题答案
  • 育儿眼睛总痒 1岁女童眼中取出9条活虫(图)
  • 苏鑫:限价首套房才能解决买房难
  • 朱平:谁是新一轮牛市最大受益者
  • 水皮:打不死的A股将会站起来
  • 龚蕾:影子银行产生与风险分析
  • 姚树洁:斯诺登是中国还是美国英雄
  • 洪榕:高层关心股市比不上关心足球
  • 孙立坚:为何一有危机 热钱就去美国
  • 陶冬:市场又去杠杆 联储再谋退出
  • 姚树洁:邓文迪劈腿的代价与收获
  • 洪榕:中国特色股市心病还需心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