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22位分析师栽倒天威保变 华泰联合王海生11次强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20日 05:10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中国分析师实验室研究员 钱文俊/文

  “新股报告撰写的时间最长不过3天,缺乏调查和研究使得分析师不敢完全看空”

  在与卖方分析师的交流中,理财周报记者常常听道,“市场大环境这么差,我们已经尽力去研究了”,“股价短期波动我们左右不了,市场走势无法准确预测。”

  而我们,将忽略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不以公司短期股价作为评价标准,更关注公司实际价值层面。

  以公司实际业绩和卖方分析师预测业绩的差距为依据,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评价卖方分析师的实力。

  22分析师栽倒在天威保变

  理财周报记者从纷繁的数据中,发现不少分析师栽倒在同一公司下,分析师的独立思考引人深思。

  2011年1月26日,东吴证券黄海方发布《非晶合金变压器行业景气向上——新农网改造下的低压配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认为此次农网升级工程总体投资将在3000亿元左右,对于国内电力企业特别是电力设备企业来说,将是一场盛宴。

  黄海方因此给予天威保变2011年全年EPS为0.89元,给予“增持”评级,对应2011年全年净利润103952万元。

  3月3日,东兴证券周宏宇发布《新能源业务即将进入收获期——天威保变2010年报点评》,预测公司2011年-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亿、100亿和115亿,每股收益分别为0.54、0.71和0.85元,对应PE为43倍、33倍和28倍,下调为“中性”评级。尽管下调了天威保变评级,但是周宏宇依旧预测其2011年全年业绩为63400万元。

  天威保变是周宏宇在东兴证券的最后一份研报。仅在一天之后,中信建投的陈夷华发布《光伏企业扩产忙,风电并网迎曙光》的新能源周报,认为公司控股的天威英利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公司,产业链完整,将在新能源方面强劲复苏。预计2011年公司EPS为0.84元,对应净利润为98112万元。

  2011年,最关注天威保变的非华泰联合王海生莫属。全年王海生共发布11份行业研究报告,11次维持对天威保变“买入”评级。其中包含其在光大证券期间的两份行业报告,转战华泰联合后,王海生的其余9份报告依旧维持对天威保变的“买入”评级。去年6月底和7月初,中信证券杨凡发表两份,预测天威保变2011年净利润为101601万元。

  上述分析师在预测天威保变2012年净利润时,都在2011年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预期。可惜,自2011年下半年起,全球光伏发电行业逐步走低,多晶硅和多晶硅片的价格不断创下新低,加上欧债危机后海外需求骤减。2011年天威保变营业利润为-7836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540万元,同比减少125%。

  除了以上5名分析师外,还有17位分析师对天威保变撰写研报。其中渤海证券陈慧连发三份“强烈推荐”研报,仅有5份研报调低评级。

  2012年年初至今,上述分析师均已抛弃天威保变。1月29日,湘财证券的朱程辉发布《双拳均受阻,业绩继续下滑》的报告,正式下调天威保变控股及参股能源公司的盈利预期。

  “黑天鹅”事件后仍有12研报挺康芝

  2011年1月,海通证券分析师江维娜发表其关于康芝药业的第六份研报——《销售略有调整,明年主打自产产品》,报告认为“募投项目投产后,新产品铺货速度将加快。新产品瑞芝清增长速度能够维持在40%-50%”,因此上调2011年盈利预测至2.45元,上调幅度19.51%,并明确给出目标价90元,维持买入评级。

  但康芝药业2011年的走势却让一众分析师大跌眼镜。2011年年报显示,受加强尼美舒利事件影响,康芝药业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同比下滑2.45%,实现净利润仅为849万元。江维娜2.45亿元的盈利,与实际结果预测相差28倍。

  2010年全年,江维娜共发布关于康芝药业的5份报告,其中3份为个股评级,2份为季报年报。

  2011年1月份,江维娜离开海通证券转投东方证券,此后其研究再未覆盖康芝药业。万联的李权兵、华泰的范炳邑、中金的孙亮也对康芝盈利预测的偏差值也高达23、24和17倍。

  “尼美舒利是‘黑天鹅’事件,我们没有办法避免踩雷。”一名曾经研究康芝药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在去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后,依旧有14份研报覆盖康芝药业。但仅有天相顾投的彭晓和海通证券的丁频,下调其评级,其余12份报告均维持评级。

  而在今年,仅有中金的孙亮和万联的宋颖研究覆盖康芝药业,可以说,康芝药业已被分析师抛弃。

  拷问分析师为何集体出错

  “目前我们的交易文化是追逐热点,短期差价的交易,这种文化背景导致资产管理者大多数为了迎合集中于短期套利分析。”深圳一名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

  在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的时候,分析师往往一拥而上,大多数研究报告均为“强烈推荐”、“买入”、“增持”,而当一个行业或者一家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立即遭到分析师们的抛弃,对该公司不闻不问。

  从众心理的背后,凸显的是做空机制和唱空机制的缺失,导致分析师无做空的市场。即使分析师意识到行业即将面临拐点,下调公司评级后,依旧只能“唱多”。

  更可怕的是,不少券商研究所研究不独立,领导的意志大于一切,“券商研报沦落到很多时候要先给上市公司过目,确认没问题了才能发布。”上述研究员告诉记者。“如果得罪上市公司,公司可能会拒绝分析师出席调研活动,哪怕只是电话访问。

  而新股研究报告,留给分析师撰写的时间非常短,从询价到申购,最长不过3天,缺乏调查和研究也使得分析师不敢完全看空。”

点击进入[天威保变吧]讨论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10名日本人非法登陆钓鱼岛
  • 体育英超揭幕阿森纳平 支柱投巴萨 利物浦0-3
  • 娱乐警方悬赏20万通缉李宗瑞 恐至少获刑10年
  • 财经楼市调控政策执行不力地区要问责
  • 科技电商大站鸣金收兵 网上已悄悄提价
  • 博客律师:男子为骗拆迁费与岳母结婚违法吗
  • 读书民国艳舞表演(图) 战争中受尽凌辱的女人
  • 教育网友热议:“新24孝”你能做到多少?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长期在外面吃饭会不会得结核病?
  • 女性8成妈妈遭遇重返职场难 法国时尚政权
  • 尚品不下农药就是有机葡萄酒? 不磨损的表
  • 星座周刊自投罗网的一周 测试劈腿报应
  • 收藏卡普尔文物走私案揭秘:牵涉顶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