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平安模式面临终结 或将转为交易型投行

2013年04月12日 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邱晨

  勤上光电隆基股份胜景山河万福生科——这些公司,绊倒了投行界曾经的两匹黑马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微博]

  曾经的IPO黄金时代,如今除了留在记忆中令人咂舌的发行价,投行从业者的天价薪酬之外,还有逐渐显露出真面目的公司业绩,以及不得不收拾的烂摊子。

  3月23日,隆基股份发布业绩预告,预期公司2012年净利润将出现5400万元的亏损,这意味着其上市首年即面临亏损,保荐机构国信证券可能面临IPO保荐资格暂停三个月的处罚。

  4月10日,市场再度传出爆炸性消息,有机构将遭遇IPO保荐资格暂停三个月的处罚(也有称将暂停六个月),矛头直指平安证券,其原因是万福生科造假案,而平安证券是万福生科上市的保荐机构。

  IPO核查以来,不少投行从业者哀声一片——但有句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券商投行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

  草莽时代终结

  2009年,机遇的大门终于向券商投行敞开。创业板的开闸和IPO市场扩容,激增的市场容量和大量如潮水般涌现的项目机会,带给券商投行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券商的投行部门,也从过去遭其他部门同事冷眼相待的窘境,一跃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金领阶层”。

  在过往3年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券商投行在业绩和利益的驱使下,形成了“跑马圈地、相互攀比、大干快上、仓促上马”的浮躁风气。发行节奏的加快和高股价、高市盈率带动的超募佣金收益,更助推了券商的急躁。

  在这种背景下,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凭借地处深圳,中小企业多的优势,配合激进的发展思路,成功将此前投行的各位“大哥”踩在脚下,登上了行业金字塔的顶端。

  由于收益丰厚,券商投行通过引进和增设团队和业务部门,抓住所有业务机会野蛮生长,形成以“包工头”和“生产队”特征的粗放复制的扩张模式。其中,平安和国信将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

  然而,自去年底IPO停发以来,新股审核趋严趋紧越发明显。对投行来说,持续3年之久的资本盛宴,基本上已宣告结束。

  与众多行业一样,处于金融领域的券商投行也不得不吞下“产能过剩”的苦果。

  曾令国信和平安自豪的百人左右的庞大保代队伍,如今已成了巨大的成本负担。而不断曝出了“产品问题”,更令两家券商有可能面对“停产”的禁令,可谓雪上加霜。

  有趣的是,从平安证券的内部资料来看,从2011年胜景山河事件爆发后,其已经开始对现有保荐制下的业务模式做出了思考。

  “项目选择缺乏严格标准,甚至在市场上一度树立了高效投行、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和二次过会项目的‘口碑’。不少质量偏低的项目‘慕名’而来,项目整体质量难免良莠不齐”,平安证券在内部检讨中坦言,“过于注重项目数量和经济收益的扭曲业绩指标,投行业务埋下较大的风险隐患。”

  尽管已经开始反思,过去3年埋下的隐患,却不会随着改革而泯灭。投行3年的黄金时期,如今看来,成了满目苍夷的草莽扩张时代。

  转型交易型投行

  在新的环境下,券商投行业务寻求转型是极为迫切的。

  在摸索的过程中,一些大投行提出了从过去的“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转变的目标。

  交易型投行,是从原来的以项目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运作转变,不再以获取承销收入为最主要业务目标,而是作为公司最重要的基础资产引进者,为其引进优质客户与资产,并通过持续的服务和交易安排,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赚取长期持续、多元化综合收益,并将佣金收益逐步下降到一个较小的比例。

  事实上,这种转变正在一些大型投行的身上显现。而这些投行保荐上市的企业,也将为其转型交易型投行提供最重要的资源保障。

  但阵痛是难免的。

  从2011年开始,平安证券包括总经理、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保荐部门负责人在内的核心管理团队全部离职,60多名执行副总以上的管理干部中有45人离职;85名保荐代表人一度剩余不到20人,投行内核部门的全体管理干部和2/3人员也全部离职。

  在以往“通道制”投行模式下,为激励各个业务团队进行业务拓展的狼性,很多以中小项目为特点的券商,主要实行项目直接提成制度,个人收益直接与项目佣金收入挂钩,按单结算、迅速兑现。

  而这种深植的理念,如今成为了投行转型的壁垒。

  投行在“通道制”下的草莽时代或许已经结束了,这个时代曾经的“佼佼者”们都在摸索着各自的出路。

  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券商来说,还没有享受够投行“通道制”时代的饕餮盛宴。

  “即使暂停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也不算什么,IPO重启后大家还不是老样子。”上海某中型券商的投行负责人曾告诉记者。

  IPO核查行动已经进入后半程,或将在不久后重新开闸的IPO,难免又会令一些投行“好了伤疤忘了疼”。

  “每一次IPO重新开闸,都会伴随着新股集中发行。”深圳某券商保代称,“对行业影响不大”。

  无疑,在寻找转型之路上,“通道制”时代留下的“美好记忆”会成为精神鸦片,反复诱惑投行回到往日的老路上。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刘志军涉贿约6千万 曾让律师保其不死
  • 体育欧联-切尔西进4强 FIFA排名国足涨11位
  • 娱乐林志颖被曝身家百亿 网友:真正高富帅
  • 财经一汽董事长徐建一辞去职务 近期曝出窝案
  • 科技苹果售后漏洞遭利用:假iPhone被换真机
  • 博客易中天:我墓碑要刻的话 吉林下暴雪(图)
  • 读书梁晓声知青文学终结篇:返城年代
  • 教育泰晤士2013亚洲大学排名:北大第四
  • 育儿雅培奶粉里现黑色小虫 坚称质量无问题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
  • 袁岳:说给领导者听的八句话
  • 叶檀:不要救股票市场
  • 姚树洁:北京3代4口人住5平米地下室
  • 陶冬:人民币汇率不再是美国关注焦点
  • 黄鸣:黄胜妻子绝对不是受贿案帮凶
  • 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升值暂不具备趋势性
  • 宋文洲:中国和历史有个约会
  • 姚树洁:撒切尔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