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林证券薛荣年:创新打造特色投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3日 02:26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域

  “这是一家干事的公司。”2012年,本报记者在多个场合碰到券商业内人士,他们对华林证券都出现了上述一致的评语。

  历经几次变动,华林证券高层在2012年上半年尘埃落定,各项业务开始稳步前进。据证监会网站日前披露的信息,截至7月23日,华林证券递交申请的IPO项目已达23个。华林证券申报的项目中1家已预先披露,10家处于落实反馈意见阶段,11家处于初审阶段。在券商承销额与资本金的匹配度上,华林证券已赶超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券商,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行业统计资料显示,华林证券上半年股票主承销金额排名行业第15位、股票主承销家数排名第19位。

  同一时间,券商行业迎来了一次创新的浪潮,各项业务创新的大幕即将拉开,“牌照限制束缚了行业资本的扩大,也束缚了行业高端能力进入;净资本监管模式的限制也束缚了行业规模的扩大。”在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中,华林证券董事长薛荣年认为证券行业创新要想达成目标受逐步解放牌照及资本限制、更大放开产品创新、建立行业性人才长期吸引、保留、激励机制以及坚持不懈等四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薛荣年表示那些具备特色的、专业化道路极强的中小型券商,如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拥有核心客户人群,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及渠道整合能力,在细分市场上也会占据一席之地和较高的进入壁垒,“谁先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谁就占据了竞争的主动。”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券商分类评级,薛荣年也有一些自己的独到观点,他认为,“券商分类评级制度,在券商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券商从规范发展向创新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现行分类评价规则的设计思路、评价条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证券行业的要求,应该对评价规则做适当的修改,以适应当前证券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创新势在必行

  《21世纪》:郭主席上任后,创新成为券商行业的热门词汇,您怎么理解券商行业对于创新的迫切性?

  薛荣年:好的。我理解创新不仅是券商的事情,整个国家、各个产业、金融领域都不得不面临创新和改革,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证券行业要率先而动以适应形势变化。实体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壮大,双向选择,实体经济对金融产品需求多层次、多元化,而资本市场亦具备了金融创新意识和能力。市场变化、投资者变化、企业需求变化,未来谁能提供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或创新金融服务,谁就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从券商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到了不改革、不创新,则无法生存的地步。传统三大业务,同质化竞争白炽化是内在压力,金融混业初现端倪是外在压力。投行业务靠天吃饭,收入波动大,股权融资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实体经济的状况,债券融资产品的数量与品种、交易所市场的便捷性与体量,均远远不如银行间市场。资产管理业务面临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公募与私募基金的产品的竞争。经纪业务完全受制于二级市场变动影响,既缺乏客户保证金的积累,又缺乏优秀客户积累,慢慢沦为银行客户的通道,而佣金战又使得行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券商创新迫切性直接体现在如下递进关系:生存危机、发展压力、行业价值——创新势在必行。

  《21世纪》:您怎么评价郭主席亲自主导的这次券商行业大创新,这对于行业的意义在哪里?

  薛荣年:郭主席亲自主导本次创新潮流,在整个行业内将形成解放思想、寻找突破、广泛变革的潮流,必将成为证券市场发展新的里程碑。

  对于行业的意义在于,重新明确了行业价值定位——服务于实体经济;重新明确了行业监管模式——市场化、违法违规零容忍;明确了行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创新、突破。

  过去券商比较习惯“政策”思维,做约定俗成的事,做“条条框框”内的事,创新滞后于市场、滞后于实体经济需求变化。而监管部门也更重视风险控制、加强监管,在鼓励创新方面相对比较保守。综合作用导致券商发展和他们在金融领域中应该承载的使命不相称,我们应该能够成就一些具有国际地位及独具特色的券商。

  郭主席给证券公司松绑,一是思想松绑,让券商有创新意识、有创新做法;二是监管松绑,对能做什么不再过多干涉;方向是市场化,要求归位尽责。同时,加强事后监管,即加大处罚内幕交易和强化信息披露,增加券商的违法违规成本,保护市场公平、公开、公正。

  行业创新针对所有券商,国有、非国有、大券商、中小券商都有创新的机会,增加了市场竞争性,不做人为控制。

  “券商大创新”自上而下,导向明确,执行力强,激发了行业活力,券商获得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可能性,对券商整合渠道的能力、专业服务的能力、满足客户需求能力、设计产品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促进全行业通过竞争,主动或被动地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总的来说,“券商大创新”对于行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行业发展的人为“天花板”;激活了行业的创新力、思考力和发展动力;行业的创新结果必将为广大投资者带来利益。

  券商创新不在于资本多寡

  《21世纪》:创新让所有券商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随着各方面的创新政策的陆续推出,您判断行业将会有哪些变化?

  薛荣年:金融混业出现,金融机构业务界限模糊,彼此间的业务合作以及共同设计创新金融产品的情况会更多地出现,保险、银行、证券之间在客户、渠道、资金上的合作预计会更加深化。

  券商的自营业务将占比更少,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猛;经纪业务中的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将日益重要;投行和固定收益业务的定价和销售能力的重要性将超过承揽和承做。

  券商的渠道整合能力、专业投资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券商的差异化服务差距会逐步拉大,品牌和服务溢价会提升。

  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些人才资源丰富、业务基础强大、内控管理健全、品牌声誉良好的券商,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导入新的金融品种,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券商,如果定位准确、行业机会把握精准,也会发展成具有特色优势的券商,或专门从事一些优势业务,如投行、资管,或成为服务于某一领域、某一区域的券商。

  未来的证券行业会是大券商与特色

  券商并存的时代,他们存在的理由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不论大小,都会在市场化、国际化的浪潮中被淘汰。

  券商风险管理水平面临新的考验。券商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研发、流程、定价、销售、风控等都应当做出相应创新性的安排。

  《21世纪》:私募债、OTC市场、扩大券商代销金融产品等等新领域也向券商开放,您如何看待这些机会?

  薛荣年:开放当然是好事,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好。事实上券商的许多传统领域也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竞争无时无地不存在。关键是券商有无能力在上述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并把它们创造成新的盈利增长点。

  券商一要提升专业服务的能力,比如,如何为客户量身订制设计融资产品或理财产品,并不是新业务推出都适用于所有的客户,也不是动员客户什么业务新就做什么,各类新旧业务的利弊分析,与宏观经济的相关度,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资金状况、发展战略是否相符,都需要券商能够了然于胸,而且处理的灵活性要高,产品的配置,资源的配置、都有极强的专业性。

  二要提升适应新变化,引导新市场的政策制定、行业规则和运作模式的能力。许多新业务是政策上放开了,但如何运作?如何规范?有什么样的风险?如何控制与分散风险? 券商从事新业务的盈利模式?社会公众是否理解?是否误读政策?是否混淆了新业务在初生阶段所经历的问题与政策本身是否可行的问题,等等。监管部门需要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他们需要券商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及时总结和解决问题,提出反馈意见和有价值的建议。社会公众也需要券商去解释、引导、提升全社会对新业务的正确理解。

  特色投行之路

  《21世纪》:您认为对于不同规模的券商,创新的着重点是否存在差异?对不同规模的券商,机会分别在哪里?

  薛荣年:创新的着重点没有差异,都在于满足“客户”,要有更多的创新产品或者创新产品的组合满足客户的各类财富管理的需要。如果抛开创新能力,大小券商的区别仅在于资本的多寡,但资本多寡与产品创新的关系不大。

  如果硬要区分的话,不同规模的券商在获得创新能力以及将创新能力转化成盈利能力的方面,实现的路径可能会有所差别。比如,综合性大券商,如果创新及时、成功,将更大地集中业内的优秀人才资源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项目资源,从而获得更强的竞争力。他们实现的路径在于占领新业务的至高点,获得先入市场的超额收益;整合自身拥有的各类资源,使资源在证券公司内部得到有效的配置,发挥各业务线的协同效应,提升净资本收益率。

  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券商,则应另辟蹊径,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利用业务创新,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比如,那些具备特色的、专业化道路极强的中小型券商,如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拥有核心客户人群,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有较强的资源配置及渠道整合能力,在细分市场上也会占据一席之地和较高的进入壁垒。

  在创新的大旗下,一开始券商会“群雄逐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出现“分化”,谁先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谁就占据了竞争的主动。

  《21世纪》:券商创新的很多资源和机会是不是都集中在大中型券商手上,未来券商行业会形成怎样的格局?

  薛荣年:未来看好的券商有两类,第一是综合类、大资本的上市券商,也就是本身各条业务线发展得都很好,而且很早以前对券商创新做了大量人才储备和其他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旦创新机会来了,他们能占先机。第二种是机制灵活、拥有核心能力的民营资本券商,敢于创新,有很强的执行力去实现。

  我对未来行业发展的格局判断是:109家券商最后能成“气候”的大约50家,其中:综合性券商20家左右,特色券商30家左右。

  解放牌照及资本限制

  《21世纪》:对于行业的创新,您有哪些方面的建议?

  薛荣年:必须要提升渠道把控与渠道整合的能力,否则券商将沦为给银行打工,为银行未来金融混业提供优秀专业人才。

  必须要积累具备投资实力的优秀人才。优秀的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才已经渐渐流失到PE、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去了。可以学习国际成熟券商的合伙制文化,允许管理层和核心业务骨干持股,以“金手铐”实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平衡问题。

  必须要提升专业投资能力,提升产品设计与创新的能力。其他创新都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可以借鉴国际券商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拿来”他们的思路与模式,在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组织、研发、流程、定价、销售、风控等方面做出创新性的安排,把控好风险。

  最后,在创新背景下,监管逐步放松是大势所趋。但要坚定意志、循序渐进,拟定行政许可放宽的时间表。

  证券行业创新要想达成目标如下方面是关键:

  首先,逐步解放牌照及资本限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个领域。牌照行政限制束缚了行业资本扩大的可能,也束缚了行业高端能力的进入;净资本监管模式的限制也束缚了行业规模的扩大。

  其次,更大放开产品创新。只要是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不损害客户利益及价值、风险可控的产品应该尽快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创新进程(目前此方面银行及保险动作更快)。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客户资产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机会。

  第三,建立行业性人才长期吸引、保留、激励机制。一个创造性行业势必靠智力资本增值。结合20多年证券行业人才流动倾向,建立一个能长期吸引、保留、激励高端人才的人力资源机制也是证券行业能否长期、稳健、健康发展的重要内驱力之一。

  最后,坚持不懈,不能昙花一现。创新之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坚持不懈很重要。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国国宝佛像在日本展览期间被盗
  • 体育奥运-男乒张继科4-1胜王皓夺第18金
  • 娱乐《中国好声音》幕后:导师座椅造价80万
  • 财经证监会:正积极协调研究降低印花税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谁先发明东亚病夫称谓 性教育专家答问
  • 读书古代五大精锐军队:唯"岳家背嵬军"不败
  • 教育海归造假根在高校为争一流造人才泡沫
  • 育儿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仅30% 微博关注
  • 健康普洱茶能减肥吗 购物小票含双酚A致癌?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12星座凤凰男 测试拼爹时代你拼啥
  • 收藏摔坏玉观音被索赔12万 蒋经国收藏春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