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1日13:11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乐观市场

  本来打算放弃拉票信了,但如齐齐鲁所说,如果连拉票信都写不出来,你这一年到底干啥了。决定还是跟随主流,盲从一次。在没想好要表达什么之前,先讲三个自己的真实片段:

  1、不出差时常去健身房,去前会喝杯牛奶补充蛋白。一次被所长瞧见:累得扛不住了啊?赶紧答曰“是是是”,以示辛苦。组里的钱伟博士在旁边埋头工作。

  2、一天下午路演回来,有些困乏,从茶水间冰箱拿出一罐红牛,被钱伟博士看见。他转头和组里的量化技术男说:代总,陈总喝牛奶不顶事,改喝红牛了。

  3、上周去阿里巴巴大厦路演,没来得及早餐,在便利店买听凉可乐将就。办登记空隙拍图片,中午发朋友圈自嘲:终于知道巴菲特为什么爱喝可乐,因为不仅补充能量,还提神。朋友们关心最多的,是可乐到底是不是樱桃味。在美国做投资的师弟则打趣:巴菲特可不路演。

  三个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偶尔事件,背后反应的,是卖方分析师的工作状态。关于卖方工作,有个公认的标准:不到500场,新财富上不了榜。问题是,一年500场的路演,对投资有没有用?前不久,被一买方老铁批:你们卖方首席天天路演,整天这个“天团”那个“哥”,想着各种方式营销,哪有时间认真做研究!

  这三个生活片段,和买方朋友的批评,反应的是我们卖方分析师,可能在“卖瓜”的路上越走越远。这其实又反过来是问:我们究竟是为了“卖瓜”,还是为了“种好瓜”?或者说:我们做研究,究竟是为了什么?

  对于宏观、策略和行业分析师,答案可能不同。我的理解,宏观分析师要告诉我们的,是宏观经济这个客体,未来究竟会怎样;行业分析师要告诉我们的,是行业前景究竟会怎样,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到底是多少。相当于,他们研究的,都是客体。而股票价格,则是主体。

  那么,策略分析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我的理解,是客体和主体的问题。在宏观分析师和行业分析师客观研究的基础上,解决股票价格方向和买什么的问题。但作为策略分析师,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因为我们策略分析师转型做投资,业绩特别突出的,并不多。这就是大家尊重策略岗、但又看低我们策略师的原因:天天耍嘴皮,来做投资试试。

  那么,我们策略分析师,怎么做好研究,来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呢?我的理解,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重要或最最最重要的,是做研究,要从买方出发,对投资有用。

  我们做策略,最终是要给基金经理服务的,所以要始终想着,我们的研究,对投资究竟有没有用,能不能给基金经理提供价值。怎么做到这一点?起始点,就是把自己当做基金经理。

  上半年在组建团队时,面试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那些回答想成为巴菲特的、要去做投资的,被纳入了可选名单。回答说做卖方有趣、喜欢做研究的,都被剔除了。因为终极目标决定做事的逻辑和路径。换句话说,不想成为巴菲特的分析师,不会是好分析师。因为在做研究时,不会从基金经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但在面试中,作为首席,也会被考察。我的现在的同事,李如娟女士在面试时问我:陈老师,你以后的职业路径是什么,是要走所长的行政路,还是走巴菲特的投资路?对于首席来说,这是个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未来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巧克力。面对所长的职位诱惑,很少没有分析师能够拒绝。但我明确地回答如娟女士:行政路不是我的追求,巴菲特才是终极目标。后来如娟女士说:陈老师,如果你以后追求所长的话,我就不过来了。

  巴菲特是终极目标,决定了我们策略研究的最大不同,那就是从买方出发,对投资有用。一个细节,就是对报告的严格要求。有了企业微信后,六个同事,时常开会讨论报告到凌晨一点多。有南方公募的总经理级人士说:乐天,你们的每篇报告都很有见地,这样下去两年就成为大佬了。

  第二重要的,是客观、理性、不盲从。

  今年在路演中,被很多基金经理说,你的策略,和其他家不同。虚心请教问有什么不同,答说是不跟随市场主流,别人乐观时你谨慎,别人谨慎时你乐观,2月份都推荐周期你却说要下跌,4月初都狂推雄安你说不要买,6月底都不看好创业板,你却说下半年有机会。

  做研究要有差异性。但和其他家不同,不是我刻意追求的结果。做策略研究,其实要分清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这个客体是什么情况,包括它的估值、股票供求、盈利趋势、无风险利率以及监管政策等。另一个方面,是要看投资者情绪或者市场预期这个主体在哪里,市场对一个事件预期是什么,乐观还是悲观,仓位有没有据此调整。

  把握住市场客体和预期之后,再去看投资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到的是,一是客观分析市场,二是要理性看投资者预期和仓位,三是不盲从主流看法。这样,才能客观看待风险和机会,不被市场误导,不被情绪带沟里去。才出现投资者印象深刻几个判断:6月底看多创业板,2月看空周期,3月后提示市场风险,4月冷静看雄安热情。

  第三个,是要有适用的宏观策略框架。

  怎么判断市场方向?我在《押注“红运三十年”》中提出:股市,短期是情绪,中期看经济,长期赌国运。这是我的框架,是基于我的国民经济研究经历、和对经济周期的把握建立的。这个框架,自2015年底以来,一直在发挥作用,比如2015底看空16年上半年,16年中看多下半年周期,今年初看空上半年的成长与周期,时点也都把握很好,在个人介绍中,才有底气说,15年底以来判断对了市场大的方向和拐点。

  但这个框架适合我,但却未必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工作阅历都不同。比如,我在体制内呆过,知道政策的逻辑大概是什么、实际执行会是什么套路,结合情绪和估值,能够比较好判断对市场的影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经历。那么,大家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要基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自己的工作经历,建立相应的框架,形成自己看待市场的视角,并且不断的去填充、完善它,发现有底层问题时甚至要颠覆它。这样,长期下来,就能够比较好的判断市场。

  最后一点是,投资要超前,但研究不能太超前。

  上周和几个投资者聚餐交流,谈到对宏观大势的看法时,一个我认为“不称他为大佬,别人就无法自称大佬”的非常资深人士,在我6月初发布报告《二次通缩的资产价格含义》,提出二次探底、二次通缩时,他表示赞同,是这个市场仅有的两个共同意见者。7、8月份数据公布,宏观下行趋势很明朗,验证我们当时的共同判断。但是市场的宏观预期,却在6月之后一路上行,推动大宗和周期股上涨的幅度,超出所有人预期。最近,因为8月数据的两个特征,周期下跌,大宗也下跌。

  应该说,6月份对经济的判断是对的,但是超前了市场3个月,这导致的结果是,中间失去了周期的行情。喝酒时于是感叹:投资要超前,但是研究呢,又不能太超前。

  太超前也会犯错。因为太超前,下半年没重点去推周期,错失一大波行情。于是有基金经理说,上半年你看空周期看空市场,下半年看对了创业板,如果下半年再猛推了周期,今年新财富股票策略就没其他人什么事儿了,妥妥的第一。

  从这个事件,我的体会是,研究虽然不能太超前,但还是要超前。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投资如开车,不能只看后视镜,回顾历史,更重要是往前看。前瞻的研究,能告诉投资者,未来的经济会如何,未来的政策会怎样,未来的产业在哪里,未来的风险有哪一些,未来的市场方向是什么。另一个方面,是因为如果不能超前,那么基金经理很难轻松从容的买入卖出。

  今年十月十九大要召开,布局未来三十年的国运。但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究竟会如何?大家都不清楚。但从投资来看,又都需要清晰。所以,从超前的角度,从6月开完中期策略会开始,我们就设计了十九大系列专题,看未来中国,包括科技、消费、产业、资本市场四个领域,累计百页以上。最终定名“红运三十年”系列,是因为新设计师的掌舵,不仅国运将向上,实现百年中国梦,更看好中国的资本市场,将迎来长牛格局。届时,投资者心中的万点A股梦,将轻易实现。

  总结下来,作为卖方分析师,只有牛奶、红牛、可乐是不够的,我们还是做好研究,做客观理性前瞻的研究,做对投资有用的研究。

  最近都在忙新财富。中午吃饭,一个交往十余年的买方朋友说,新财富如华山论剑,你今年第一年当首席参评,为什么要争第一、给自己这么大压力呢。《射雕》中的最后一次华山论剑,确实是笑谈。但我们争第一呢,是从今年大的判断说,在同行中有争第一的实力了,同时呢,也是为了明年的工作更好做。

  所以最后,不能免俗,请大家支持第一!

新浪券商基金依托新浪财经深厚积淀,是国内专注于资本市场的信息发布平台,聚焦制度发展,点评行情走势,描绘资本人物,关注券商、基金动态,围观股市众生相。新浪券商基金依托新浪财经深厚积淀,是国内专注于资本市场的信息发布平台,聚焦制度发展,点评行情走势,描绘资本人物,关注券商、基金动态,围观股市众生相。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