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反思816创新须风控先行 量化投资迎黄金时代

2013年08月26日 05:2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朱茵

  光大证券“8·16事件”发生后,多家机构自查系统,并对风控合规部门提出更高要求。申银万国[微博]、上海证券等近日主办的量化投资论坛,主要讨论的内容是风险控制。

  “我们不希望程序化交易被妖魔化,行业保持创新态势不可倒退。”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参加的一些量化投资专家交流会上,专家们认为,“8·16事件”之后,行业要反思风控,监管要加大力度,但希望创新步伐不会因此停滞。

  量化产品发行受影响

  “最近我们的产品发行已经被动受到影响。”礼一投资、上海艾方投资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近日在不同场合提到,因为“8·16事件”,旗下量化产品发行受到影响,发行渠道有的要提高费率,有的要推迟时间,有的干脆不肯发行。

  一些业内人士感叹,量化交易由此走下神坛!过去只要和客户表示是做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的,很多投资者就认为是低风险高收益产品,渠道端也非常好卖,现在一下子被认为是高风险产品,产品发行受阻。“8·16事件”前后的天壤之别,让做量化投资的机构们深感担忧。投资者也希望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据悉,在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有四类策略团队。ETF套利交易团队是其中成立最晚,规模最小的团队,之前已经成立的有沪深300股指套利,做债券利率互换的团队,以及做统计套利的团队。这些团队并非覆盖市场上所有量化交易策略,但在外界看来,类似光大证券这样的机构,他们所做的套利交易似乎就是在与市场和小散户“做对”,有愤慨的投资者甚至将此提高到道德角度。

  套利交易是指人们利用市场上两个相同或相关资产暂时存在的不合理价差关系,同时分别买进或卖出这两个相同或相关的资产,待这种不合理的价差恢复到正常合理状态后,再进行相反方向的交易,从相对价差变动中赚取差价收益的交易行为。套利交易的基本功能是平抑市场价格波动。

  所谓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即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利用电脑程序运算执行,也是资本市场电子交易运行的必然结果。银河证券金融衍生品部总经理丁圣元表示,程序化交易的产生和影响,就象电脑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样不可阻止。

  礼一投资董事长林伟健表示,证券市场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乌龙指,这本质上是市场的无效性。不要把套利交易理解成净值和价格之间的价差,现货和期货之间的价差就叫套利。从交易的角度去看,套利交易者实际上就是自有一套算法,能够识别别人在犯错误,然后把这个错误弥补过来。

  国泰君安证券[微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章飚认为,产生错单与ETF本身没有关系,如果是系统问题,则只要他去做程序交易,下批量单,需要撤单再下单,要有这个过程。

  其实,量化交易在国内证券市场上远还没有到生根发芽的阶段。“不仅没有受到重视,还被认为冲击市场。”林伟健对此深有感触,他比喻说,上海的菜价太高,大家马上就从浙江买来,拉到上海卖把菜价平抑掉了,这当中有人赚钱了,从老百姓角度肯定也是好事,你不能说因为他赚钱了,他“投机倒把”就要受打击。

  机构反思IT交易风控

  21日高盛股票期权交易系统也出现差错,22日美国NASDAQ交易所交易日内中断。一系列事件促使各家机构对自己的程序化交易立刻启动自查和完善。随着国债期货等新产品即将推出,投资者在提高装备的同时还需要安防系统保驾护航。

  光大证券在极短时间内报送大量定单,让普通投资者窥视到程序化交易所追求的极致速度。市场套利机会转瞬即逝,这类投资机会并非普通投资者可以手工捕捉,在证券投资越来越进入军备竞赛的时代,各家机构对于交易IT系统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单个机构每年投入上千万费用。

  即使是专业投资者也开始反思,不应仅仅追求速度。交易自动化给投资人带来很多便利,但也有一些危害,交易系统升级的同时,风控管理也需要升级。近期业内人士在对创新产品如国债期货以及期权等产品做设计和研究时,也更多将风险放在第一位。

  章飚和中信证券股权衍生品业务线执行总经理薛继锐都表示,国债期货等新业务的推出,更需要从业人员首先保持敬畏心态,作为从业参与者,仅靠前台冲锋不够。很多时候需要整个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提升。

  薛继锐表示,此前市场对程序化交易伴随的其他风险不太有意识,如何看待创新和风险的关系?实际上很难量化。创新所带来的效益和伴生的风险怎么衡量都需要思考。

  可以看到的是,在新品不断推出,投资管理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产品创新、策略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当前基金产品在结构、标的和交易机制创新上多点开花,行业ETF、多空分级和杠杆基金热点频出;去年以来券商在创新中正迎头赶上,未来柜台业务有望风声水起,场外期权、场外互换和收益凭证可以为市场带来更多元更个性化的产品;制度创新方面,转融券和“T+0”交易制度都在期待之中。在创新产品家族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专家建议只有在风控有保证的前提下,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才可以积极利用国债期货、场外期权、多空分级和杠杆基金实现方向性、套利、对冲、套保、行业轮动和配对交易等策略。

  建议报备程序化交易账户

  业内人士认为,犯错者自然会承担代价,而现有的交易机制,如验资环节等并无修改必要,市场创新的步伐也不可因出现错误就全面停止。但是在程序化交易上可以采用账户报备等方式将其纳入管理范畴。

  银河证券丁圣元表示,程序化交易在国际投资界迅猛兴起,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和传统的基本面分析、市场技术分析三足鼎立,成为三大主流投资方法之一。程序化交易的翘楚当数西蒙斯创办的大奖章基金。在连续20年间,该基金每年盈利达35%,从没有出现过亏损。遗憾的是,工具进化从来都是利弊相随,工具先进,一方面带来更高的执行效率,另一方面必然带来更大风险。

  林伟健表示,市场之前对量化投资有过“造神”经历,对市场带来误解,有必要矫正。希望市场化进程不会因此改变,市场三公原则仍旧需要坚持。

  章飚建议,对程序化交易账户可以实行报备,如果会员不主动报备,交易所可以控制指令流量,在报备后,可以在发现异常,或某种特别情况发生时,直接对程序交易有一些减缓,美国也有这种报备制度。

  海通证券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申林则表示,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套利交易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套利功能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把不稳定的行为稳定下来,提供更合理的价格。过去在国内由于面对的是基础市场,仅有股票、期货等简单投资品,没有很多套利空间,所以很多时候没法通过套利去做风险控制,随着国债期货等新产品的推出,越来越多的国外投资者都想尽各种办法进入中国市场,当务之急是国内投资者要有手段有能力把握住市场上的投资机会。

  量化投资黄金时代来临

  □本报记者 朱茵

  新市场工具的运用正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和投资者的理念。在上海证券日前主办的“量化投资的黄金时代——2013私募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随着新的产品、工具的推出和应用,量化投资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也将随之改变。

  上海朱雀投资发展中心公司高级合伙人梁跃军指出,目前全球对冲基金资产规模已近2万亿,产品近万只。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财务指标和量化选股方法,结合期指套保对冲风险,构建能持续战胜指数的股票投资组合是有效可行的。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各种金融产品衍生品的推出,尤其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的推出,量化投资和对冲基金已逐步进入国内投资者的视野。这些新市场工具的运用正改变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和投资者的理念。

  完善风控护航创新

  □本报记者 熊锋 朱茵

  光大证券“8·16事件”发生后,多位券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希望看到券商创新步伐因“8·16”事件出现停滞。他们坦言,应吸取“8·16事件”教训,加强风险控制,尤其是针对创新业务建立立体风控体系。

  “就像开车一样,风控就是刹车”,章飚以一个形象比喻谈起了他对“8·16事件”的看法,就像买了一辆汽车,发动机很好,但上路开到120码后发现刹车不行,这非常危险。这次“光大证券就是刹车滞后了,而且滞后得很严重”。

  “这个错误是小概率事件,技术上走得太远,但内控没有跟上,是内控不严格造成的”,章飚认为,这个错误对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很不利。

  “对于创新业务,要有敬畏之心”,章飚坦言。做量化交易,就要从程序员、交易经理、风控、部门负责人等各个环节把控住风险。

  林伟健也持类似观点,“如果风控跟不上,踩不了刹车,宁可慢一点”。理论上“8·16”事件正是各层次风控没有做好,才最终导致此事件。风控不是点上的问题,而是立体的问题。

  谈及立体风控体系,薛继锐认为,风控要有多层次,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动态调整。原有的业务规则是针对最基础的产品,国债期货、期权等新工具出现后,风控要从系统、交易、行业(商业机构),到交易所、再到监管部门,都需要有动态的变化过程。不过,所有的变化都依赖于最基础的市场,要对一些规则进行完善和调整。风险控制也是多层次的。

  谈及做好风控面临的措施时,林伟健指出,整个市场缺少风控方面的人才,有很多做风控的人员不懂业务,风控的人跟业务的人在沟通产生矛盾时,一般是老板拍板,难免主观上会出现偏风控或偏业务的现象。在各个风控层次上,专业人士非常重要。

  “风控的人的嗓门不够大”,在章飚看来,话语权不强是风控部门在实际业务中面临的尴尬。国内券商风控部门多数不够强势,不像国外公司有很大的否决权,在人才引进上也不匹配。例如有的公司几百万引入一个高端业务人才,风控部门仅是一个快退休的高管负责。目前国内风控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大小各不相同。据悉,很多券商的创新业务开发时,都是业务人员自己在做前端,同时考虑好开关和拉闸,风控部门并未在创新初期介入。业内人士建议,风控部门要和业务部门利益捆绑,只有将风控真正纳入到业务第一线才能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小。

  风控体系还需要公司管理上的整合与协调,并建立适应公司自身的风控文化。确定好相关制度后,尤其要加强执行力,执行环节不力,可能导致较大的风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成都男子街头砍人致3死12伤
  • 体育孔卡绝杀广州德比恒大胜 国安4-0 视频
  • 娱乐曝马伊琍怀二胎 文章再当爸双喜临门
  • 财经传广州多家银行暂停房贷:额度已用完
  • 科技84%网友认为微软CEO鲍尔默应该退休
  • 博客李庄:薄熙来犯罪证据链已经形成
  • 读书荒诞之举:宋高宗为何用十个处女选太子
  • 教育家长痛诉:小学面试害得全家开学恐慌
  • 马宇:反垄断之剑将挥向垄断央企?
  • 幽灵礼物:A股T+0是福还是祸
  • 叶檀:光大证券与中国市场的下一步
  • 徐斌:滞胀形势后的经济沙盘推演
  • 管清友:新兴市场十年梦醒
  • 尹中立:中国人口城镇化潜力已很有限
  • 王东京:政府为何鼓励出口
  • 石建勋:什么墓地是俄罗斯人精神家园
  • 章玉贵:警惕国际资本制造金融危机
  • 谢百三:怎样能在股市中多赢少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