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8·16事件捅出了什么窟窿

2013年08月21日 03:11  证券日报 

  ■熊 欣

  在平淡的弱市中,意外突然发生。8月16日上午11点06分,光大证券在使用ETF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导致A股一度“暴动”。8·16事件余波尚未平息,需要追问的是,光大证券到底捅出了什么窟窿?

  首先,这是系统问题引发硬件故障,还是内控不足带来的软件缺陷?

  综合目前的公开信息,从直接原因来看,此次事件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而是ETF套利系统的问题。不过,核查同时发现,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这意味着,光大证券内控不足也是导致8·16事件发生的一个潜在原因。

  其次,8·16事件的发生,是一个偶然,还是必然?

  如前述问题,似乎如果此次事件由一个软件系统故障引发,那么此次事件就是一个偶然事件。然而,随着事件进展舆论发酵,8·16事件愈加显得扑朔迷离。

  有分析认为,从8月16日当事方光大证券的种种应对来看,8·16事件有可能是一次主动为之的恶性行为。比如信息披露方面,就有可能涉嫌违规;此外,在没有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时就大举买入期指空单,涉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

  监管部门已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期待监管部门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光大证券自营现乌龙指

  股指上演“过山车”

  据相关媒体报道,8月16日早盘沪深股指走势较为低迷,不过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在神秘资金推动下,11点06分左右,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多只权重股突袭涨停,导致大盘2分钟内暴涨逾百点。11点06分,沪指从2089.63点开始启动,瞬间冲高至2120.93点,随后持续攀升;至11点07分,摸高至2198.85点,2分钟内暴涨109.22点,涨幅近5%。深证综指同期出现相似走势,2分钟内暴涨136点。

  热度指数:★★★★★

  点评: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乌龙事件由光大证券一手“导演”,成为这一周最焦点的新闻事件。由于光大证券的巨额买单,大盘瞬间最高达到2198点,在当日的K线上留下了一根超长的上影线。这个事件对于中国股市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光大证券复牌跌停

  五重仓基金躺着中枪

  据相关媒体报道,光大证券在经历上周五的“乌龙”事件停牌后,于20日复牌,其股价于集合竞价时间已被大单封死跌停板,报10.91元/股。而就在光大证券“乌龙指”披露之际,至少有五只基金轰然中枪。作为市场权重股之一,光大证券是上证50、上证180、中证100等大盘指数的成份股,其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华宝兴业动力组合、银华中证等权重90、泰达宏利稳定、长信双利优选和中海上证50共五只基金均重仓持有光大证券。其中,华宝兴业动力组合持有近290万股,持股量最多,紧随其后的是银华中证等权重90,同期持股量也达到238万股。而泰达宏利稳定、长信双利优选持股量均在50万股左右,中海上证50的持股量仅为5.35万股。

  热度指数:★★★★☆

  点评:光大乌龙事件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对光大证券股价的影响了。20日开盘即被封死跌停板,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新浪甚至做了一个调查,让网友猜测光大究竟会有几个跌停板。躺着中枪的基金们,不管是盈利大幅收窄还是亏损急剧扩大,这样黑暗的日子或许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国泰君安登陆央行支付系统

  券商打造全功能账户迈出新步

  据相关媒体报道,国泰君安证券[微博]日前已获得央行批准,加入央行支付系统。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有望开创先例,使得券商消费支付功能基础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券商账户支付功能目前主要在网上消费、公共事业缴费中使用,尚未向线下消费普及。据业内人士介绍,此前国泰君安、东海证券、齐鲁证券等券商向证监会报送了各自的客户证券资金消费支付服务方案。其中选择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展此项业务的券商已经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复。

  热度指数:★★★★

  点评:券商加入央行支付系统将进一步推进券商消费支付功能基础建设,改变目前证券资金帐户功能单一的局面。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的大趋势,券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自己的服务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大法宝。(姜子月 整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公交车上持刀杀人案已致3死
  • 体育欧冠-沙拉维破门巴神中横梁 AC米兰1-1
  • 娱乐刘晓庆声明公开去年结婚 先生将门之后
  • 财经专家解读:延迟领养老金不等于延迟退休
  • 科技中移动4G倒计时:全年417亿砸向建网
  • 博客朱镕基在中南海的十二年说过什么
  • 读书蒋经国为何启动台湾改革终结蒋家王朝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
  • 沈建光:反思“四万亿”恐惧症
  • 赵伟:世界经济三大核心此消彼长
  • 安邦智库:宏观调控已明确转向稳增长
  • 张五常:打压楼市会导致泡沫吗
  • 齐格:做影视明星需要哪些代价
  • 叶檀:房价高了 温州解套了
  • 陈序:未来房地产调控底线看年底
  • 潘英丽:中国金融结构需要大调整
  • 陈季冰:中国企业家的历史性抉择
  • 金岩石:中国三个大众投资市场哪个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