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乱象:战略缺位发展渐平庸

2013年07月24日 02:1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以往,业界经常会将光大证券中信证券做对比,因为两者背景、业绩相似,而今,却已鲜有可对比性。

  被行业老大甩下的光大证券因何走向了平庸化?近年来高层频频更换,加之高层派系林立,尤其是集团派与本土派管理层对立严重,导致管理机制不顺畅,这些问题无一不严重制约着光大证券的发展。

  此外,光大证券的发展战略并不清晰,也是导致其与行业老大距离逐渐拉大的一大原因。

  “富二代”渐平庸

  光大证券的出身不可谓不好,由于背靠光大集团,光大证券一向被视为金控集团下属标杆性投资银行。截至目前,光大证券资产规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六,资本实力排名第五。作为老牌券商,光大证券仍有其可取之处,特别是其资产管理业务。

  不过,光大证券更多是在“吃老本”,近五年来缺少突破之处,与行业龙头中信证券的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甚至渐有跌出第一梯队的趋势。

  “光大一度被视作中信第二,但这种比肩发展态势早已成为过去式,目前,光大在多个层面与行业老大存在较大差距。”一位资深券商行业研究员表示,“相较中信证券实践资本中介的清晰战略,光大证券传达给市场的战略信号很模糊。”

  以资本实力为例,截至2012年末,光大证券以131.16亿元净资本,行业排名第六位,与排名前三位的券商净资本规模分别相差近274亿元、259亿元及86亿元,差距较大。

  即使与地处同城的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相比,光大证券也被远远甩在后面,以经纪业务为例,光大丢掉了行业前十地位,去年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87亿元,行业排名第十二位,净收入份额2.42%;股基交易份额为3.05%,行业排名第十一。

  “这几年光大证券业务上行动力明显不足,经纪业务地位也与其老牌券商品牌及资本实力不符,发展速度有向下趋势,除了资产管理、融资融券个别业务外,其他业务均不能与三年前相比。”上述行业资深研究员表示。

  针对光大证券竞争力下降问题,中银国际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相比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在管理机制和发展潜力上并无优势。

  管理上出了问题

  诚如中银国际证券所言,管理机制已成为制约光大证券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比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管理层班子显然不够稳定,尤其是在徐浩明担任总裁后更为明显,在其接任总裁以来,光大证券董事长一职曾三易其主,在王明权去职后,唐双宁曾短暂接任,如今则交由袁长清接棒。

  据了解,徐浩明是王明权在交通银行任职时的老部下,曾任交通银行办公室综合处处长,但却缺少金融业务主管经验,履历显示其大多是负责办公室行政职务,比如进入光大集团后,担任光大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执董办主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办公厅主任等。

  “在王明权去职后,徐浩明受到集团支持力度下降,与后来董事长之间存在心结,他的管理理念有时很难向下渗透。”一位熟悉光大证券情况的业内人士透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大证券的内耗首先是从总裁与董事长开始,与申银万国[微博]冯国荣与丁国荣的共掌时代颇为类似。

  此外,光大证券来自于集团的正能量也逊于中信证券。

  “从集团获得的业务资源远远不能与中信证券相比,有时候还得背负不少负担。”光大证券一位内部员工表示。

  目前,光大证券管理层中有多位来自于光大集团,而这部分空降高管与本土高层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理念不合。

  最为明显的是,近期爆发内讧的投行业务条线,分管副总裁熊国兵就来自于集团,而原分管副总裁刘剑则是本土业务派代表,双方利益与考虑问题出发点分歧很大。

  “熊国兵对刘剑的一些做法颇不以为然,一上任后就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推翻了以前的管理条文。”光大证券内部一位员工表示,“熊国兵是搞审计、风控出身,上任以来就是削减成本,压缩费用,以管理手段压缩老员工空间。”

  而一家公司即使派系林立也并非不可以接受,前提是必须有一位职业金融家掌舵。

  “公司管理层因利益相争引发了不少心结,又缺少足够分量的掌舵人,使得各方争斗不止,没有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熟悉光大证券内情的业内人士表示。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正部级官员办公室禁超54平米
  • 体育国足战韩国郑智或踢中卫 巴萨宣布新主帅
  • 娱乐李天一律师法院调查案中案被指误导舆论
  • 财经财政部专家:房产税改革一举多得势在必行
  • 科技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利同比降22%
  • 博客李天一律师:曝光卖淫敲诈“案中案”
  • 读书李敖揭内幕:国民党"军中乐园"的营妓
  • 教育少数高考状元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遭拒
  • 管清友:李克强的经济策
  • 罗天昊:中国必须实现城乡共荣
  • 倪金节:什么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
  • 叶檀:上海重返金融黄金时代?
  • 钮文新:央行又藏了一个重要数据
  • 李山泉:埃及问题实质是经济危机
  • 张卫星:改革怎么总从欺负老百姓开始
  • 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警示
  • 管清友:中国告别超调迎接均衡
  • 赵伟:为啥年轻人都想去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