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证券挖角投入恐打水漂 高层集体失语

2013年05月19日 23:25  投资者报 

  记者 薛玉敏

  “不好说。”华林证券现任副总裁曾年生——万福生科处罚事件涉事一方,在接通《投资者报》记者电话时匆忙挂断了电话。

  华林证券副总裁龚寒汀在听到记者的来意后,也以不方便为由挂断了电话。另一被处罚对象华林证券总裁薛荣年的电话更是无人接听。

  被万福生科处罚牵连的华林证券高层们不胜其烦,对于他们来说,这次处罚事件不仅是他们事业上的污点,更严重的是连管理者的角色也会失去。

  而他们的东家,曾大肆挖角的华林证券却成为此次事件中的一大受害者。

  “华林证券受到很大影响。”深圳一家投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几个业务都放弃了,从去年开始主要发展投行业务到现在都没见到成果,挖角投入的两三个亿有可能就此打水漂。

  高管团队“一锅端”

  5月10日,证监会通报,宣布了对万福生科发行以及相关的中介机构处罚的措施,其中对当时的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

  目前,薛荣年担任华林证券董事长兼总裁职务,曾年生担任华林证券副总裁职务,崔岭担任华林证券总裁助理兼投行事业部总经理一职,是华林证券保荐业务负责人。

  撤销证券从业资格,意味着他们不能再担任高管职务,华林证券的高层几乎“一锅端”。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吊销证券从业资格将直接影响到高管资格的认定,高管将面临职务解除风险。”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尽管不负责公司的具体业务,但失去从业资格很难在行业立足。

  “虽然没有规定永久性地市场禁入,暂时性退出这个行业3年后,他们可以重新获得相应资格,但是考虑到名声等问题,相关人员重回证券公司可能会比较困难。”上述投行人士说。还有消息称,薛荣年有可能从事PE行业。

  “不过这一切都是外界的猜测,如果薛荣年他们向证监会提出行政复议,会出现另一种可能也未可知。”深圳另一位投行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证监会还未正式发公文给华林证券。”

  对于是否行政复议,曾年生的回答是“不好说”,这里面隐含了无数的可能性。目前,证监会网站保荐人监管系统中还未登出对于他们的处罚措施。

  盲目挖角埋祸根

  2012年2月,原平安证券[微博]总经理薛荣年在其部下打前站的半年后也空降华林证券,出任公司董事长。

  作为一家区域性小券商,华林证券经营长期没有起色,行业地位十多年没有改变。在2010、2011、2012年三年中,监管部门对其的分类评级为C级、CC级、CC级。

  2009年,市场一度传闻国信证券有意收购华林,当时的华林证券董事长段文清和总裁李华强都出自国信证券旧部。后由于并购方案未得到证监会批准,收购计划搁浅。

  2011年,华林证券开始人事动荡。宋志江代替段文清成为华林证券新董事长,原董事长段文清、副总裁苏细强、总裁助理张冠宇等高管相继离职。立业集团在转让股权未果后,谋求自己做大华林证券平台的思路日益清晰。

  2011年末,平安证券投行部发生人事地震。华林证券趁机出手,从平安挖走大量保代,数量高达40人。平安投行的高层龚寒汀、曾年生、崔岭等人也相继空降到华林证券,薛荣年是最后一个到来。

  薛荣年从2008年担任平安证券总裁,主管投行业务。此后平安证券的净利润犹如“打了鸡血”般往上窜:从2008年的5个亿到2009年的10个亿,再到2010年的15个亿。名不见经传的平安证券迅速崛起,投行业务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立业集团对薛荣年团队寄予厚望,希望他将华林复制成第二个平安证券。

  薛荣年团队的到来的确给华林证券带来大量项目,但也将粗放型、不重视内核的作风带到华林。“薛荣年模式”下的投行项目低质量对证券公司的品牌形成硬伤,保荐的公司频频出现问题,造假情况触目惊心。

  2012年初,华林证券申报IPO企业的家数达到36家。上报企业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证监会自查行动中,最终停止或者中止上市的企业达到18家,占比高达1/2。

  在监管越来越严格,造假代价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以品牌损伤换取利润并不是长久之计。在胜景山河、万福生科事件后,各家投行都逐渐提高内核。如果华林证券沿用此模式,前途难料。

  这次华林证券虽说是被牵连,但其自身的投机思想也是一大祸因。2011年平安证券投行团队出走,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平安集团高层收紧内核。明知道他们的行事作风,华林证券仍然一揽子将他们挖过来,可以说是自掘坟墓。

  投行业务受重创

  由于IPO暂停,薛荣年在华林期间没有一单IPO。投行业务方面,只有4个非公开增发项目,11单企业债、4单公司债承销项目。而这些债券承销的成绩还多是前任留下的成果。

  巨额费用挖来的保荐团队成为华林证券的巨大压力。2011年,其净利润仅有1973万元;而2010年为1.05亿元,同比下滑80%,这其中人力支出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华林曾一度在债券承销方面成为业界黑马。固定收益团队从2005年起成立,在企业债方面的投入颇多。2009年以来,华林证券在固定收益业务的市场排名一直名列前茅,2011的企业债承销更是拿到了承销数量第一。但是当年年底,公司固定收益团队转投国信证券,成绩直线下跌。2012年,承销家数滑落至第20位。

  投行业务是华林的支柱,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则是华林证券投行业务的灵魂。高管再次换血,让华林的前途风雨飘摇。■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正式要求中国解释发射探空火箭一事
  • 体育世乒赛李晓霞首夺大满贯 男单包揽4强
  • 娱乐朱玲玲口快认郭晶晶怀孕:孙子孙女都喜欢
  • 财经任志强:胸罩比房地产暴利得多
  • 科技三大运营商抢位4G:牌照或在年底前发放
  • 博客马未都:在地方博物馆见到今古奇观
  • 读书深明大义:孙中山原配让贤宋庆龄
  • 教育学业账盘点:30万学表演毕业月薪才3000
  • 育儿人贩因小孩聪明卖不出去将其溺死(图)
  • 黄凡:明星炒股巨亏说明了什么
  • 王德培:装傻充愣的人民币
  • 姚树洁:火箭提拔是官场最恐怖的腐败
  • 陶冬:日本期待改革 联储面临退出压力
  • 陈季冰:新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困境
  • 管清友:中国经济的黄仁宇困境
  • 朱恒鹏:为何让官员帮我们给医生发工资
  • 张捷:中国的住宅奢侈品在形成
  • 谢百三:全球股市都在涨 中国股市怎么办
  • 钮文新:日本将把中国当成自动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