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自营业务扮靓业绩 一季报行情可期

2013年03月28日 02:19  重庆商报 微博

  商报记者 孙磊

  截至昨日,已经有7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12年年报。在已发布的券商财报中可以看到,券商在传统业务都有一定程度缩减的情况下,其自营业务却成为亮点。业内人士认为,虽然2012年行业业绩下滑,但一季度券商业绩将会明显改善,看好券商一季报行情。

  券商股业绩出现分化

  在7家发布年报的券商中,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兴业证券西南证券业绩均环比上涨,而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国元证券则环比下降。其中,东北证券是7家公司中净利润增幅最大的公司,其2012年净利润达到1.5亿元,增幅199%;而光大证券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达到35%。

  翻开券商2012年的年报不难发现,受去年投行和经纪业务不景气的影响,券商的传统业务整体表现不佳。以国海证券为例,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但公司的传统业务却明显下降,其经纪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19.61%;其投行业务全年实现收入1.65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23.71%。而之前披露2012年年报的海通证券也表示,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去年证券市场低迷、行业竞争激烈、交易金额及佣金率均下降,使得IPO业务放缓,公司传统经纪业务、权益类投资以及股权融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较多。

  虽然只有7家券商发布了2012年年报,但可以明显看出业绩开始出现分化,小券商在去年的表现略优于大型券商。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券商去年的基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在传统业务遭遇寒冬之际,中小券商能迅速调整策略,致力新业务的发展,经营模式弹性更大。

  自营业务是最大亮点

  在传统业务遭受重创的情况下,多家已披露业绩的券商依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源于券商自营业务的靓丽表现。

  2012年年报表现不错的兴业证券,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5.39亿元,较2011年增长9.69%;净利润4.76亿元,较2011年增长9.42%。对于去年经营业绩实现增长,兴业证券在董事会报告中称,主要是公司紧紧抓住一级市场债券融资额大幅增长和二级市场的阶段性机会,公司债券承销净收入和自营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去年业绩表现并不太好的海通证券称,其能弥补传统业务的亏损,得益于自营业务的突出贡献。海通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其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25.19亿元,同比增加9.39亿元。

  对此,天风证券行业分析师张淼分析指出,在自营业务上券商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因为大部分券商选择调整资产配置,并加大了对债券的投资。尤其在去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行情转好,成为券商自营获得高收益率的主要原因。

  二季度券商股还有戏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股的表现符合市场预期。由于2012年整个市场不景气,券商总体业绩出现下滑。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由于A股低迷导致券商传统经纪业务收入下滑,2012年114家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同比下降5%;累计实现净利润329.30亿元,同比下降16%。

  不过,自2013年以来,随着股市转暖,两市成交量猛增,资金入市的热情被点燃。数据显示,2013年3月18日~3月22日当周,A股新增开户数为17.1万户,较前一周增加4.5%,创2012年3月30日当周以来新高;A股持仓账户数为5484.11万户,持仓账户数连续第五周回升。投资者蜂拥入市以及火爆的交易,为券商一季度的业绩镀了一层金。

  长江证券投资银行业与经纪业行业分析师刘俊认为,一季度股市成交量明显放大,预料券商股一季报会很抢眼,加之股权质押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更新的创新业务的持续推进,二季度券商股具备较好的弹性,因此看好二季度券商股的表现,推荐兼具估值与创新业绩弹性的光大证券、华泰证券和海通证券。

  张淼分析指出,随着未来“大资管”和非现场开户等政策的放开,市场化竞争将会加剧,行业会受到较大冲击,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由于大型券商业务链条更完整,短期来看风险更小,可关注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上海2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
  • 体育中超-鲁能2-0富力登榜首 申花2-2辽宁
  • 娱乐策划-张国荣十年祭:你的十年扰了浮生
  • 财经多地出台国五条细则未涉及20%个税
  • 科技工信部介入微信与运营商争端
  • 博客李银河:面对芝麻人生 国人为何如此焦虑
  • 读书超级革命: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三个目标
  • 教育55岁励志退休矿工卖掉房子读清华
  • 育儿童星林妙可呼吁微博根除不良言论引争议
  • 金岩石:温州房价大跌意味着什么
  • 张庭宾:土地流转会引发社会动荡吗
  • 罗天昊:张国荣投胎的经济学问题
  • 叶檀:京沪房地产细则直通税收改革
  • 徐斌:两大集体癫狂主宰中国经济未来
  • 海宁:中国这一轮房价上涨何时结束
  • 姚树洁:李克强治房比温家宝略高一筹
  • 陶冬:美股创新高 日银谋变阵
  • 成思危:在教育事业上要舍得花钱
  • 谢百三:复旦优秀男女为没有两套房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