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耘:张明芳泄密门暴露券商风控短板

2014年06月10日 15:50  中国广播网  收藏本文     

  【导读】丽珠集团今天停牌,深圳证监局对中信证券启动核查程序。

  央广网财经北京6月1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上周末爆发的中信证券张明芳泄密门还在持续发酵。昨天,中信证券宣布 “公司已关注相关事件,目前张明芳已停职并配合有关调查。”此外,有媒体称,深交所[微博]已跟进此事,核查交易,并报送证监会[微博]。而被泄密方丽珠集团也因此事于今天临时停牌,分析人士担忧,其股权激励计划或许会受到影响。

  一起由微信朋友圈儿圈出的涉嫌内幕交易的案件正在慢慢浮出水面。张明芳是如何获得这个丽珠集团股权激励的内幕消息的?随手一发的微信是无意之举还是早已经养成了习惯?张明芳此举是个人行为还是证券业整体的潜规则?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林耘对此做独家解读。

  先来来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末。上周五早上,素有圈内“一姐”之称的中信证券首席医药行业分析师张明芳,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和其建立的“中信医药”微信群中发布一则消息称:“丽珠集团将于下周二(也就是今天)公布管理层限制性股票+期权方案”张明芳称,中信医药团队看好公司研发、销售能力及产品线,随着公司激励机制的完善,未来三年业绩增速逐年加快确定,维持“增持”评级。

  此消息发布后,面对这一明显的内幕信息泄露,微信群内的多位投研人士选择退群。对此张明芳还在微信群内表达了不满,她说:“纷纷退群者,您以后不愿再接收我们的正式研究报告和调研、电话会议邀请了吗?”

  林耘:首先,我觉得张明芳发布这方面的消息也是可以看成是一个研报的纲要版本,应该说核对内容都有,信息、信息的内容、信息兑现的时间以及带着公司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但是她触及的问题点在于,这个信息是未曾公开披露的信息,这个信息本身的来源确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是信息的来源问题。

  第二从做法上来讲,因为微信这样一个社交的产品,接触的都是熟人,都是圈内的一些人,发布传播也比较方便,券商做客服服务的时候,借助微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从张明芳本人发布的一些言论来看,她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多么严重,而从其他人退群的表态来看,能够看到其他人在现在严打内幕交易的背景下,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严重性。

  经济之声:面对微信泄密门的持续发酵,张明芳的供职公司中信证券也在第一时间对张明芳作出了停职配合调查的处理。除此之外,中信证券已经开始对员工微信账号及微信发布规范进行全面清理。

  对此,业内不禁发出疑问,尽管张明芳是以个人名义注册的微信号,且微信名为“张明芳”,并未带有“中信”等相关职位信息,但她却建立了一个以“中信医药”开头的微信群,微信群人员超过200人,并且这则信息的开头冠以 “中信医药张明芳&丽珠集团重大跟踪”的标题,那么,这次泄密事件究竟是张明芳个人行为,还是中信证券研究所也难逃合规失责之嫌?

  林耘:从操作上面来讲,有可能是张明芳的个人行为,但是从她发布的内容来看,又是她职务工作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显然需要通过内部的风控等监管才能发布出来,这就暴露了券商像中信在对工作人员的风控、合规控制方面还有短板,或者在对微信的控制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意识到严重性。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从中信证券目前的做法来看,它应该已经意识到这个事情不简单,有可能直接指向监管层的枪口。另外,从整个媒体参与和传播的情况来看,开始形成第三方约束,舆论在起作用。

  经济之声:再来看一看被泄密方丽珠集团。丽珠集团受此事件影响,于昨晚发布公告称,“为维护投资者利益,保证公平信息披露,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公司A股股票自6月9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发布相关公告后复牌”。而在记者昨天查阅丽珠集团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最近两次调研记录分别为5月14日和5月8日,参与总人数超过20人,但其中并没有中信证券人员。上市公司内幕消息被卖方分析师提前泄露,公司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丽珠集团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否也有可能受到影响呢?

  林耘:丽珠应该对这件事情也有责任,这个消息的来源有可能是从丽珠传出来的,但我们也不能确定,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针对张明芳的问询来调查信息的来源。如果说这个消息是从公司内部泄露出来的,而且泄密的过程当中又包括二级市场上面的参与操作的话,可能丽珠集团的股权激励计划会因此泡汤或者推迟。

  经济之声: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移动互联社交软件,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朋友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又为信息的非法泄露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通道。这样新的通信工具的出现是否也为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种朋友圈儿圈出的违法行为呢?

  林耘:借助现在的通讯工具来做信息合规的传播是一个进步,工具的改进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从现在来看,问题在于泄密和对特定的一些人员提供信息。现在A股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大家开始重视研报,重视基本面的分析,重视基本信息当中挖掘投资机会,但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上半年通报查处12名女官员(图)
  • 体育世界杯-意大利2-1英格兰 英队医离奇受伤
  • 娱乐道格拉斯后悔与泽塔琼斯分手:这是个错误
  • 财经人民日报四问楼市:不会出现断崖式暴跌
  • 科技携程机票强制捆绑意外险遭质疑
  • 博客今天我们该如何做父亲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恶搞“葫芦娃”毕业照走红(组图)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沙黾农:股市将从底部跃升
  • 叶檀:中国大妈买金输给了美联储
  • 时寒冰:IPO重启下的股市困局
  • 方泉:“微刺激”出吃饭行情
  • 陈思进:驳任志强“房价拐点未到论”
  • 陶冬:联储声明寻先机 美选举现变数
  • 冉学东:“闭上眼睛”打新股
  • 王海滨:从常识看中国财富转移时刻
  • 天天说钱:“中国式投资”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