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危机后遗症 券商风控重构

2013年08月23日 02: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林巧

  8月22日中午,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突然宣布辞职。

  然而,光大事件并未因此而划上休止符。无论“8·16”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为券商创新业务风险敲响了一记警钟。悲观者,甚至认为券商的创新将就此止步。

  在这个事件中,合规部门为何成为了摆设成为事件焦点问题之一,风控合规始于证券行业的“治乱”,在券商内部曾被赋予极大的权力,但在行业的创新大潮中却转而成为了“装饰品”。

  风控的尴尬

  “不对冲,得罪股东;对冲则得罪大量投资者和管理层。”在深圳某大型券商分管创业务的副总裁看来,仅仅几天光景,光大证券就因为风控合规管理水平缺失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创新大幕开启以来,此前说一不二的风控合规部门地位下滑,“业务优先原则下,风控合规部门显得有点‘不识时务’。”深圳一家本地券商的合规人员称。

  实际上,近年来,证券行业迎来了一场创新的“全民运动”。监管政策空前宽松,监管逻辑也逐步由“法无许可皆为禁止”过渡到“法无禁止均可尝试”的理念上来,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与业务人员的积极相比,券商的风控合规部门显得有点拖后腿。”广东一家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创新方案常常因为‘不知道是否合规’、‘行业没有先例’等原因被搁置甚至被毙掉。

  “风控合规对创新的态度保守可以理解,对具体业务缺乏理解,无从判断业务的操作性和风险性。”一家区域性券商创新部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有时候为了说服风控合规部门尽快放行创新方案,不得不去挖掘其他同行的创新方案上报,以表示自家的方案不算太激进。

  而部分市场敏感的券商在创新允许试错的理念鼓励下,手中一些创新方案更是试图绕过风控合规部门,打算“先斩后奏”。风控部门似乎正在成为创新时期,券商大展拳脚的“累赘”。

  证券行业的风控合规始于“治乱”。

  十余年前,以南方证券、大鹏证券等为代表的一批证券公司,纷纷涉足挪用客户资产、报表不实、虚假和抽逃出资、高管渎职等违规行为,当这些普遍性违规大面积出现的时候,证券行业多年累积的风险呈现集中爆发状态。随后,证券公司迎来了长达多年的综合治理。其间,证券行业处置了大批行业既存风险,并建立了一套以合规管理为代表的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合规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

  这当中风控合规部门应运而生,据业内人士介绍,券商的风控合规部门在内部一直拥有比较高的行政级别,大部分券商的合规总监与财务总监是一个级别的。

  多位业务人士均评价道:“券商创新得以扬帆起航,是因为通过综合治理后,证券行业迈入了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然而,业内人士同时指出,综合治理以来,券商被要求严格按照规则限定的方式开展业务,在缺乏明确规定的领域往往被禁止开展相关业务。一些本意为规范行业发展的措施成为了制约和禁锢,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行业正常发展的需求。

  “证券行业在解决了‘一放就乱’的局面后,又陷入‘一管就死’的窘境。”一家大型券商的董事长表示。

  此中,让券商从业人员最为不忿的是,券商遭遇严格监管,而银监会主管的,过去同样以“乱”闻名信托行业,却因为拥有更加宽松的监管而规模快速膨胀。

  2011年底,券商行业的创新提上日程。如今,整个行业因创新而焕发出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行业也开始担忧在这一轮创新之后,有多少风险需要“买单”。

  风控重构

  在现代金融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近期,监管部门也已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了“券商核心竞争力”层面。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业业务创新的日渐成熟,风控合规也面临全面转型。过去,风控合规部门是被动式的管理风险,未来势必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型。而后者是更全面、主动的管理风险。

  “它(风控)是个底线,但绝不是目的。”广东某券商总裁表示,证券公司本身就是一个经营风险,管理风险的专业性的机构。对证券公司而言,唯一目的就是盈利。风险管理只是够保持持续继续盈利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和创新的关系,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券商总裁认为。

  “近年来,券商的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的时候,也伴随了‘合规管理不能适应创新发展趋势,甚至有可能阻碍创新’这样的质疑。甚至会有‘淡化合规’的极端现象。”一家上市券商合规总监认为,造成这样“主观”印象的原因是,随着创新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原来合规方面不允许做的事情现在可以做了。

  “实际上,这并非行业的合规管理的要求降低了,或者说底线被突破了,应该说‘游戏规则’变了。”上述合规总监称。

  “创新的步伐慢下来不是券商的选择,就像创新本来就不是券商的选择。”上述广东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认为,券商行业的创新是一个自上而下推动的结果,经历了一年多的创新风暴后,与其说创新放慢了脚步,不如说创新变得更为理性。“随着创新业务风险逐渐暴露,券商自身也开始保守了。”上述负责人称。

  据了解,在原来业务管制的市场背景下,因为创新红利的存在,开展新业务的利润较高,引得众多券商垂涎三尺。然而,创新浪潮下,业务壁垒被打破后,新业务的利润自然随之下降,行业对待试点创新业务的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没有了暴利,券商每做一个新业务的时候,都要衡量业务的价值、风险。”中信证券经纪业务相关业务人士称。

  而对于证券公司风控合规的本轮重构,业内人士表示,还需要从外部监管和内部调整双管齐下才能较好的处理风控与创新之间的平衡点。对于前者,业界建言监管部门除了对创新活动给予政策支持、业务指引外,还应该及时就创新业务的探索情况、研究成果及时公布分享;后者则是需要券商的风控合规部门快速提高专业水平,跟上行业创新的步伐,提升全面的风控管理能力。

  “对一些行业创新中遇到的风控、合规等难题,如果不及时纠正,一旦形成规模,修正的成本将是非常惨痛的,还会对创新发展蒙上阴影。”沪上一家老牌券商经纪业务部相关业务人士表示。

  任重道远

  光大证券“8·16”事件之前市场对于券商的创新和发展充满了希望,但该事件发生的当天,二级市场上整个券商板块都受到牵连。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市场对监管部门对券商创新业务风控收紧,甚至暂缓的预期也在不断升级。

  “郭树清尽管出任证监会主席仅506天,但是却有众多新举措。”深圳一家中型券商总部相关业务人士指出,从规范IPO、打击投机、松绑券商、引入多方资金、增加杠杆、核查IPO公司财务等等,一连串的改革为行业注入了创新的活力。期间各家券商都纷纷成立了对应的创新业务部门来抓业务。

  “但是仔细来看券商创新部门的这些业务大多数都在拣原来银信业务的残羹冷炙,或者是改为银证信业务,说白了也就纯通道业务,换汤不换药。”上述券商总部相关业务人士称,这些业务起初在中小券商中较为重视,从而也带来了客观的收益。但由于仍摆脱不了同质化的影子,通道业务的收入也从原来的百分之几的比例迅速降到万分之几,甚至很多大券商为了抢夺市场打出免费牌。

  在风控合规方面,业内人士称,对于所谓的创新业务,大部分券商主要仍是从风险和收益比等方面考虑是否值得做;如果创新方案被否,但是业务部门觉得还是可以做,还可以再提交给投资决策委员会(由总裁或者董事长)进行“二审”。

  由此可见,券商的创新业务这两年并没有出现质的突破,只是因为监管放开就简单得把原来所有信托能做的事情都拿过来。此外还有很多监管的灰色地带在尝试着去做:“比如券商的自有资金不能投自己的定向资管产品,或者投自己的集合有资金范围限制,但是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者信托计划的方式来间接实现资金对接,从而实现收益。”一家上市券商机构业务销售负责人表示。

  其实海外市场上那些真正的创新,券商至今还没有真正入门。

  被巴菲特称为“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的金融衍生品、量化交易、信用交易等将是未来券商行业创新的重头戏。为此,业内人士提出,证券公司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肖钢被称为“风控先生”,实际上,在郭树清时期,监管部门对于创新业也采取了密集的监管手段。据业内人士统计,郭树清在任时证监会“每周一公文”,其在任的506天中,证监会共发布公告类文件80个,还有证监会令16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7次、市场禁入决定10次。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受审视频曝光 着白衣未戴手铐
  • 体育英超-切尔西2-1登顶 欧冠-阿森纳3-0客胜
  • 娱乐刘晓庆婚礼照曝光 与先生深情一吻(图)
  • 财经温州频现房主弃房跑路:卖房不够还贷
  • 科技国产手机系列:土狼模式围剿洋品牌
  • 博客萨苏:韩国首尔名称含义是“铁的窝”
  • 读书走近神秘钓鱼台:中外政要都住哪号楼
  • 教育清华大学13岁最小新生“惊到”校长(图)
  • 范必:我国药品安全五大隐患
  • 陈季冰:房地产调控思路改弦更张
  • 安邦:最大石油进口国对中国意味啥
  • 王瑛:中国企业家的自救与担当
  • 永新人:这物价咋就只涨不跌呢
  • 陶冬:铁矿石价格见顶
  • 张卫星:肖刚能否拆解金融定时炸弹
  • 叶檀:新兴市场不会垮
  • 谢作诗:地方债务危机可以变成大好事
  • 尹中立:证券监管需要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