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五大疑问待解

2013年08月19日 04:5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

  这是A股首例,是一起极端事件,光大证券高管称将“妥善处理”投资者损失

  华西都市报:“乌龙指”事件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行业的高度警觉。尽管证监会和光大证券都对此事进行了解释,但股民们仍有大量疑问。对于昨日光大证券的表态,有投资人直斥,“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表态——超量买入的53.8亿元股票怎么办?7130张空头合约怎么办?”

  对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昨日指出,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但暴露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整个证券期货行业的高度警觉,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市场人士认为,虽然证监会和光大证券都尽快做出了反应,对此次乌龙事件进行解释,但仍有大量疑问未解。

  而对于昨日光大证券的表态,有业内投资人甚至直斥,“光大证券新闻发布会令人失望,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表态——超量买入的53.8亿元股票怎么办?7130张空头合约怎么办?”

  疑问1

  卖空股指期货对冲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如果说光大证券11时07分之前的买入操作是无意为之,那么之后的卖空行为则属有意之举。正如公告所说,ETF操作以及卖空股指期货都是为了减小公司新增持仓的风险。然而,就在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大举对冲自身风险的同时,大量投资者仍然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抢购股票。

  根据公开信息,光大证券14时才向上交所提交公告,而投资者大约在14时30分左右才看到这一信息,明白早盘股票突然暴涨的真正原因。这样来看,光大证券的对冲操作是否属于内幕交易?这值得监管层认真调查。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质疑,“错误和缺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可以伴随系统一直存在直到被发现。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一个错误的系统是不能被交付使用的,存在缺陷的系统是可以交付使用的。请问这个系统究竟是有错误?还是有缺陷?”对此,光大证券高管仅模糊做答表示,“之前使用了10个月,模拟6个月,使用4个月,都没有出现问题。”

  而对于此前媒体报道光大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处理的说法,光大证券董秘梅键表示,“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员被停职。光大谁来担责,目前还在进行调查,希望给光大和监管部门一些时间。”

  疑问2

  72亿元股票19日是否可自由卖出?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18日明确,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能够顺利交收,整个结算体系运行正常。这一表态引发业界对于错误交易处置机制的讨论。

  根据有关研究,错误交易并非一定是“乌龙指”或系统故障,这个错误可以体现在价格、股票数量或证券识别代码等方面,成交有违常规,明显表现异常或给市场造成了不该有的影响或冲击。美国、日本、英国、香港等成熟市场都对撤销错误交易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A股市场,这一制度依然缺失。

  既然错误交易只能被认定有效,那么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就是,光大证券在16日上午买入的这72.7亿元股票是否会被冻结?

  众所周知,光大证券当日买入的股票多为银行等权重股,且金额巨大。正如诸多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银行股近期一直不被看好,经此“乌龙”事件的打击,未来走势更难预测。如果在19日开盘之后,光大证券为止损即大量卖出这批股票,势必对市场行情产生重大影响。而在监管层的情况通报中,并没有看到关于这72亿元股票如何处置的内容。

  疑问3

  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损失能否得到赔偿?

  在光大“乌龙”上演的过程中,大批投资者看到股市暴涨,误以为有重要消息发布而盲目跟风买入,T+1的交易制度使投资者高位买入的股票当日难以抛出,而且市场短时间内的剧烈回调也让投资者难以迅速出手平抑损失。

  光大证券在公告中承认:“因本次事件对投资者可能产生的损失,本公司将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但对于赔付方案、赔付金额、涉及投资者范围等重要信息均无回应,只是对投资者致歉。

  对于赔偿问题,昨日光大证券高管也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表态称,公司会全力以赴,认真配合证监会调查,在这个基础上,对投资人可能出现的损失,依法履行职责义务。

  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的表态看,证监会目前已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处理。但无论是证监会、还是光大证券,对事件的定位均为系统问题,而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索赔难度加大。

  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本次事件是由光大证券有意操纵市场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投资者的损失应当由光大证券负责赔偿;如果事件确实是由于系统问题导致,光大证券对投资者损失的赔付将大大减少。

  疑问4

  信息披露滞后交易所是否应承担责任?

  在光大“乌龙”事件中,投资者在三个多小时后才知道事件的初步真相,这让人不由得怀疑监管层的反应速度。

  根据光大证券的公告,16日11时07分公司就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问询电话。应该说,交易所的确在第一时间就关注到了这一异常情况并采取了行动,但并没有及时将信息公开给投资者。从11时07分到14时30分左右,投资者都处于懵懂状态,市场传言满天飞。

  “作为一线监管者,交易所应该有多种手段也有责任及时处置此类应急事件,以把错误交易对市场的影响和对投资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疑问5

  光大“乌龙”会否在其他券商重演?

  光大证券“乌龙”事件让人们对券商内控机制颇为担忧,也更加担心如果后续处置不当此类事件恐将重演。

  看到规模不算最大、影响力也不是最广的光大证券因一个小小的“乌龙”,竟可以撬动沪指快速上涨百点,其他更具备实力的券商是否会蠢蠢欲动,用更为隐蔽而低调的方式来操纵市场?

  因此,对于此次“乌龙”事件的惩处绝不是责罚一家证券公司,而是事关整个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如果惩罚过轻,其他券商必将因为操纵成本过低而跃跃欲试,这样的乌龙恐怕还会上演。 据新华社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本周四在济南中院公审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7-0 皇马2-1逆转 视频
  • 娱乐广电总局:春晚摒弃奢华 跨年禁拼明星
  • 财经70城市房价69个上涨 北京涨18.3%居首
  • 科技中电信携网易今日推易信 将挑战微信
  • 博客盘点与白龙王关系密切的30位明星(图)
  • 读书一妻多夫:中国历史上最凶悍的女儿国
  • 教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2月将大变脸
  • 谢作诗: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
  • 杨涛: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 徐斌:4万亿积极财政不是资源错配
  • 张明:地方债究竟有多危险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
  • 石建勋: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在哪(图)
  • 梅新育:奥普拉买包风波暴露什么问题
  • 蔡成平:日本电子业衰退的虚与实
  • 谢百三:不要怪老百姓去抢着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