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零佣金背后那张牌:羊毛出在羊身上

2014年02月18日 01:21  证券时报网 

  互联网的魔咒显灵了。继华泰证券之后,德邦证券、国金证券相继表明股票交易佣金“免费”决心,平安证券[微博]、齐鲁证券等券商也蠢蠢欲动。这一波由互联网金融引发的股票交易免费战终于全面打响了。那么,券商是如何想通的呢?

  零佣金并不算头一遭,只是过去大都在股市交投萎靡之时。当时,零佣金是指证券公司只收取证券交易规费,券商端基本不另收取费用。例如,2002年~2005年渤海证券、川财证券等券商带头打破业界联盟高调宣布推出零佣金,震惊全行业。

  2002年,年费制佣金一度在熊市大行其道。江南证券、金信证券等一批券商宣布施行证券佣金年费制——根据资产状况或交易额一年之内收取固定费用(不限交易次数)。当时除了流行“一天一块钱”的365元/年收费标准外,还有券商的年费为一口价100元,受到不少热衷短线交易的投资者追捧。

  2007年随着股指不断冲高,券商争夺客户资源激烈,零佣金重出江湖。个别券商营业部通过“公司周年庆”、“回馈前50名客户”等多种特定促销活动推出零佣金。

  此前的几次零佣金或地板价往往是为了后续的增收或市场排名。如2002年~2005年很多券商连年亏损,价格战旨在活跃交易量带动人气进而为接下来的后零佣金时代补充弹药。

  在2007年,券商牛市圈地特征明显。当时不少券商为争夺增量客户,提升市场份额,看似牺牲短期利益,实则赚取了牛市阶段性暴利。至今不少券商对2006年~2007年未实施低价措施和人海战术惋惜不已。

  毋庸置疑,价格战的最终目标是争夺客户,但此前数次零佣金事件中的经纪业务客户后续能为券商贡献的基本仍是证券交易佣金。零佣金实施时间通常为3个月~12个月,此后收取1%。或2%。的佣金是券商能够想象的最大空间。

  不过,最新一轮零佣金战的情况完全不同了。让我们简单回忆一下已经维持了近6年的行业价格同盟是如何瓦解的。

  由于互联网企业携免费大旗杀至证券行业城下,一时间尚未正面攻城成功。但城里的券商坐立不安,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外敌侵入,手里的那点证券交易佣金收入可能立刻化为乌有。部分券商主动联手互联网企业,这让其他券商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与其等着被打,还不如主动出击。于是各家券商携互联网之名纷纷揭竿而起,行业白热化价格战一触即发。

  除了不愿被打,券商如此利落高调地宣布推出零佣金,葫芦里还卖什么药呢?其实道理也比较简单——证券交易佣金作为证券行业诞生近30多年来最大的一块收入,即将改变它的历史使命。今后它将作为一个证券服务的基础入门服务而存在——如同商场的免费空调,本身并不为券商创造规模收入。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追求的是流量经济,有了客户才有多种收入的可能。例如,10年前腾讯已经拥有数亿用户,但那时又有多少人想到腾讯除了收取广告费用和QQ衣服及场景收入外,还能在其他更多领域完成巨大变革并获取收益呢?

  数据往往更为直观。证监会[微博]统计数据显示,115家证券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759.21亿元;融资融券的利息收入达184.62亿元,同比增长2.5倍,占总营收比例已提升至一成以上。

  相比此前两年,两融收入每年一个大跨步,去年俨然已经成为很多券商第一重视的业务。事实上,加上两融业务带来的交易佣金收入,两融为证券业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200亿元。

  融资类业务是典型的券商证券交易升级业务。除去资金筹措因素,理论上客户基数决定了该项业务的规模和收入体量。这也是为何目前很多中小券商乐于降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一位券商高管曾一针见血地说:主动让出去的收入,总得有个地方收回来。

  (游芸芸)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原民警枪杀孕妇一审获死刑
  • 体育空中技巧贾宗洋摘铜 男壶四强女壶出局
  • 娱乐曝柴静美国产女 抱孩子回国被目击
  • 财经人民日报:人均万元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
  • 科技揭秘抢票软件黄牛链条:批量卖12306账号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硕士当按摩师月薪不如保姆 考研成绩
  • 连平:13年四季度银行资产质量点评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
  • 叶檀:悲剧的金融摇滚明星朱长虹
  • 苏鑫:影响房地产热词 互联网和信托
  • 投资独行客:从洗脚城兴衰看消费升级
  • 梅新育:索罗斯情人与拉美经济动荡
  • 张化桥:中国人的感恩之心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