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投顾自述六年辛酸路 不忍卖亏损产品给客户无奈跳槽

2013年03月21日 16:13  新浪财经 微博

  编者按:烟雨(笔名)是某大型券商一名资深投顾人员,经历了投顾工作六年的酸甜苦辣,曾因不想卖亏损产品给客户而无奈离职,也因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频繁转变而迷茫,投入大效益小,投顾这个职业该何去何从呢?以下为烟雨的自述全文:

  文/烟雨

  我07年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专业并非金融类。之后来到镇上一家证券公司面试,得到底薪1000元的一个职位,有客户才有提成,而我做的是内勤,基本没有客户可言。当时的我,没有所谓的生存压力,而市场正值牛市,大伙都处于极度狂热的状态,热闹的买卖声每日都在营业部飘荡,现实也是几乎买什么就涨什么,钱看上去来得实在太容易了。这时我开始知道有股票,基金这样的东西,可以如此容易得赚钱,如此得让人疯狂。

  面对这份工作,即使每个月扣完相关费用后到手的只有500多元,可是我还是在A公司里工作了近7个月。早上8点到公司,晚上6点有时甚至到10才离开公司,实在累,可是每天我都觉得在接触不同的东西,指标,数据,行情,分析,这些东西都让我着迷,我极力学习着公司内各个岗位要做些什么,业务怎么做,分析师怎么和客户沟通等内容。在营业部要和另一家营业部合并那阵儿,我碰上一个机会,通过了重重面试,进入B公司成为理财顾问。

  新公司职位变了,工作的内容也不同了。每天我都在和客户的联系中度过,同时也不断地向前辈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在这家公司入职一年后,业绩稳步前进,自己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小资本。可是好景不长,市场开始进入艰难的时期,券商变革,传统经纪业务不行,公司就大力推动卖基金,不用怀疑,亏损肯定占绝大多数。此时,我开始在思索:我的工作不是为客户赚钱吗?不是给最好的意见吗?不是为客户利益着想吗?那我现在这样做对么?我开始觉得对不起亏损的客户,不能只为了完成任务,却把亏损留给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于是有了第二次跳槽。

  C公司也是大公司,而我的新职位是投资顾问,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提高客户在营业部的交易佣金比例。网上对此职业曾有年薪百万的标榜,但现实中还没发现这样的牛人。原公司的离职手续已经办妥了,这边在办入职时却被告知合同中增加了一个新任务,要开发上千万的客户资产(这不算本来要完成的提佣资产规模)。此时我感到生气和心寒,可静下心来想想哪里不是一样呢?最后还是签了合同,打算做一段时间看看再说了。

  当初我看上投资顾问这个岗位,主要因为它的工作职能是基于客户利益提供服务,定位清晰,和理财岗位主攻产品销售不同。可每天看着公司的制度和文件,我渐渐发现公司正产生一些微秒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公司内部发生了变化,一些岗位的定位产生了偏移,而且作用和以前公开宣称的来比较,公司似乎有意弱化投顾岗位,转为希望这个岗位和理财岗一样,做相同的事。

  我在和一些同行交流中得知,很多公司此前在投资顾问制度出台后,曾大力推广这个服务和相关制度,也大量地招聘了有任职资格的人员,但后来都纷纷发现这块业务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相当一部分的公司已不再招这个职位,或者是让投顾工作改为产品销售为主,其它业务全面兼顾,一切又回到从前。当然从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来说,公司或许是对的。以盈利为目的公司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节源永远是最好的方式,而投资顾问成本高,赚得又少,当然被首当其冲处理了。

  工作已经快6年了,最近有越来越深的感悟,这个行业起初的确能让年轻人很有激情,可慢慢的都会让现实消磨殆尽。我想让客户赚钱,但在行情不好的大环境下,不光客户,不少同事因为要完成任务而买的基金等理财产品也在亏钱,还能说什么呢。看着新招入的客户经理,来了又走了,都是一个个过客,这个职业的作用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我感到迷茫和疲惫,这里亏掉的,不止青春、时间、金钱,还有那个心。想逃了,可我又该去哪呢?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省委书记调整
  • 体育热火27分大逆转24连胜 关键战火箭胜爵士
  • 娱乐疑似于正被打实拍疯传 遭掌掴被骂禽兽
  • 财经传四川富豪刘汉被控制 疑与跨境资金有关
  • 科技4G救不了中移动:老牌运营商陷转型困局
  • 博客贵州冰雹打烂汽车 实拍北京超美春雪
  • 读书中国打越南:唯一支持动武国家是哪个
  • 教育逆天理工男600个魔方拼出女友头像(图)
  • 育儿世界睡眠日:英3成家庭因“夜哭郎”解体
  • 袁一泓:高房价是当今一切恶之源
  • 郑风田:华西村为何惹来那么大争议
  • 张庭宾:中俄应结陆权同盟抗衡海洋霸权
  • 姚树洁:伊战10年使美国内外交困
  • 罗天昊:大赦是两会最大的诚意
  • 陈功:中国的法律实际只是政策的延续
  • 陶冬:塞浦路斯是不是又一个希腊
  • 刘军洛:高盛经济学家的话应该反着听
  • 杨涛:债券违约警示债市虚假繁荣
  • 赵伟:中国工资上涨逼走英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