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米尔

  对于券商资管而言,2017年带有一丝寒意,在去通道、严控资金池等种种监管政策之下,券商资管规模缩水明显,在这一年,不仅规模大幅缩水,一些曾经依赖通道业务的券商资管更是阵痛难消。在这一年,虽然各家机构发展重点有异,但都把强化主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并落到实处。

  规模持续下滑

  如果说今年有什么词能够贯穿券商资管全年的话,那么可能没有比“去通道”这三个字更合适的了。今年以来,按照监管要求,券商资管猛烈去通道,从规模变化来看,效果比较明显。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6.96万亿元,较今年三季度末规模下降了4100亿元。从今年一季度末的18.77万亿元到11月底的16.96万亿,券商资管似乎坐上了“滑滑梯”,规模连续下滑,在8个月的时间里就减少了1.81万亿元。券商资管去通道,回归主动管理已经具体落实到行动中。

  如果拉长到全年来看,目前券商资管的规模水平也已经远小于去年底的规模。按照中基协的统计,截止到去年年底,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17.58万亿,和目前的规模相差有6200亿,根据这个趋势,到12月底,这个差距或会更大。也就是说,今年券商资管的规模已经较去年底出现明显的负增长现象。

  回归主动管理成主旋律

  消除监管套利、消除非标转标、服务于经济转型等今年的几大趋势中,对于大资管行业最重要的趋势是回归主动管理。尽管各家券商已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但着重强化主动管理已经成为券商2017年的重点,也是贯穿全年的工作方向。

  总结来看,券商资管子公司主要进行了几个调整:一是进一步开拓主动管理型业务,完善权益类、固收类和量化投资等产品线布局;二是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等方面发力。

  从今年三季度券商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看,排名前20的券商规模合计3.37万亿元,其中15家券商三季度的主动管理规模均比二季度有所下降,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资管、齐鲁资管、光大资管、广州证券等,较二季度下滑幅度超过60亿元。

  只有5家券商主动资管规模实现增长。其中,东方红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增长最多,较二季度末增加82.97亿元,长江资管和招商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增长超过40亿元,银河金汇资管则以763.84亿元的三季度主动管理规模首次跻身行业前20。

  大集合将启动公募化改造

  从2013年以来就一直处在“不尴不尬”位置的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将结束尴尬境地,目前监管层已经在酝酿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所有大集合产品皆有机会,这也或将成为明年券商资管机构的工作重点,目前只待具体细则落地。

  根据目前沟通情况,所有大集合产品都有机会做公募化改造,而且,对券商资管是否拥有公募业务牌照没有硬性要求,也就是说,没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机构,其大集合产品也可以参照公募基金进行改造。

  现在,各家券商都在等具体细则,好明确具体如何操作。不过,有券商人士指出,此种改造就是将大集合产品变成真正的公募基金,涉及到资金门槛、信息披露、久期以及系统等方方面面,对券商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说是一个大工程。

  东方红资产管理一枝独秀

  今年在券商资管乃至在公募基金行业中,最火的公司莫过于东方红资产管理了。

  先来看看产品业绩表现。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显示,2017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的13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复权净值增长率49.21%,其中8只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超过50%。在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前十名中,东方红系列基金占据5席;在前二十名中,占据了9席。而同期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复权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4%和8.25%。

  除了业绩骄人之外,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产品销售也是好到“爆”。2017年,就在市场分化、权益类基金发行冷淡之时,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基金产品却接连成为爆款,多次上演一日售罄盛况。

  9月19日封闭三年届满的东方红睿丰混合基金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在暂停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累计10万元以上申购的前提下,开放首日申购金额超过了100亿元。11月8日东方红睿玺三年定开混合基金设定募集规模上限20亿元,在单个基金账户单日累计认购限额5万元的情况下,依然涌入了178亿元认购申请金额,最终配售比例低至11.22%。

  过往优秀的长期业绩、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是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从长期业绩来看,“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策略,能够发掘到优质个股的中长期投资机遇,平滑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提高长期投资获胜的概率。

  第13家券商系公募来了

  12月22日,中泰资管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获得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严监管、去通道、降杠杆的背景下,这是证监会在2017年向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批出的唯一一张公募牌照,成为市场上第13家具有公募牌照的券商系资管。

  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显示,在此之前,获得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资管共有12家,包括东证资管、浙商证券、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渤海证券、东兴证券、中银国际、北京高华证券、财通证券、长江资管和华泰资管。其中,东证资管2013年8月就率先获批,如今也已成为券商系资管老大哥,并在今年出了多个“爆款”基金。

  在获批的消息传出后,中泰资管董事长章飚当日在朋友圈发文表达了“不悲不喜”的态度,并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做出勉励,“希望不只是凑个数而已,要做出自己的特点,做出自己的未来”,他同时表示,对公司来说,获批公募牌照只是起点,在此之后,中泰资管将积极准备公募产品,争取早日面市。

  债市拖累 固收团队遇人员流失窘境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持续调整,债市所面临的“利空”因素也颇多。加上股票市场持续反弹,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债券市场陷入了调整。而 债市表现乏力拖累了一些券商的固收业务。

  在记者上周的采访中,有消息称北京一家中小券商固收团队正在解散,“兜不住了已经”。事后证明虽然团队没有解散,但人员流动却较大。从数据也能看出今年券商固收业务面临的一些窘境。财汇大数据终端统计显示,在券商集合理财计入统计的2450只债券型产品里,截至12月21日,359只产品今年以来的收益为负,其中,有114只产品的跌幅超过5%。

  
上海一家中型金融机构的固收总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资金一直比较紧张,加上监管也比较严,这才导致券商固收业务较往年难做,一些比较弱小的非银机构的资金池相对来说比较有压力,此外,一些固收业务在去年盲目冲规模,导致历史包袱太重。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股市直播

@@=it.user.name$$
@@=it.publish_time$$
@@? it.islive$$
@@=it.content$$
@@??$$

网友提问:@@=it.question$$

老师回复:@@=it.answer$$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