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炒掉老板 50余名保荐代表人集体挪窝(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0日 02:59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记者了解,兴业证券的保荐代表人张某就从此前陆续跳走的3名同事手里承担了6家上市公司后续督导期的保荐责任,其中盘江股份(600395.SH)甚至已经换过3任保荐代表人。“张之前也是从东北证券跳过来的。”一位兴业证券前投行部员工说,“如果不是挖来了一个保荐代表人,谁来承担这些项目的后续督导责任?”

  如此混乱的后续督导责任能否落到实处,是个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6月27日,国泰君安保荐代表人岳某曾由于对太阳纸业(002078.SZ)违规提供担保、未及时设立募集资金专户等问题“未能勤勉尽责地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受到深交所通报批评的处分。

  一年多以后的2008年7月31日,太阳纸业公告称,岳某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公司的保荐代表人,国泰君安改派他人继续承担持续督导责任。“大家都这样转来转去,转到最后上市公司出问题了,到底算是谁的责任?”某大型券商投行部老总感叹,“最大的问题是,没办法界定上市公司出问题的时间点,这就造成了大家互相推卸责任,最终的保荐责任还是由保荐机构承担。”

  囚徒效应

  和保荐代表人“想跳就跳”的惬意相比,保荐机构此时却是夹缝求生。

  在经纪业务下滑、自营业务惨淡的背景下,裁员降薪成为各券商共同的选择,只有保荐代表人这一岗位是大多数券商不仅不敢裁还要大量挖人的。据本报记者统计,2008年8月中旬至12月11日,66家拥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中有24家从其他保荐机构挖得保荐代表人,占比达36%。

  截至今年12月11日,国内共有保荐代表人1141人,尽管相比2004年保荐制度推出之初的624名保荐代表人已经有了近一倍的增长,但无法满足保荐机构的需要。

  为了留住保荐代表人,各大券商手法迭出,记者调查得知,最常见的手段就是为员工报名参加保荐人考试时签一个协议,约定其如果通过考试成为保荐代表人,则必须为公司服务若干年才可离开,“有的是固定的3年-5年,有的则是软性的,比如为公司签一个项目等。”上海本地一家中小型券商投行人士透露,“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阻止保荐代表人的流失。”这种情况下,对簿公堂成为券商的最后选择,在先后流失4名保荐代表人后,东北证券不再沉默,但一纸诉状并未能留住其流失的4名保荐代表人。

  12月1日保荐新规即将生效之前,市场传出仅有4名保荐代表人的国盛证券与提出辞职的一位保荐代表人产生纠纷的传闻,国盛证券分管投行业务的副总裁马跃进对此予以了否认。“年底年初保荐代表人流动性本身就比较大一点,我们这边有进有出也是很正常的,(我们)都按照正常保荐代表人流转的程序在走。另外我们这边还有好几个人要来。”马跃进告诉记者。

  显然,一旦自己的墙角被挖,挖别人的也顺理成章。“我们挖人也是逼不得已,不挖别人就随时可能被别人挖,所以不如先下手为强,更何况像国信证券这样的‘大块头’现在还到处挖人呢。”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尽管IPO已经暂停,但并不代表新的项目不会出现,寻找新项目,并提前做好工作,静待IPO重启大幕成为投行部门共同的选择。“目前,我们在会里的及正在做的项目有7个,也就是有14个保荐代表人是不能动的,这几乎用掉了公司全部的保荐代表人。如果现在再有两三个项目找上门来,哪怕是再好的公司,我们也只能干瞪眼。”前述中部地区券商投行部人士透露,“另外,为创业板的推出做准备也是持续招保荐代表人的原因之一。”

  “我们现在手上有7个保荐人,只有一个是空余的,所以公司也一直在挖人。”前述上海本地某中小型券商投行人士感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