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损有余补不足 券商裁员瞄准保荐代表人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00:55  21世纪经济报道

  华融证券一位高层则表示,虽然公司目前不存在类似的担忧,但也不得不考虑增加保荐代表人数量。“获得保荐代表人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内部培养,二是挖人,这两种方式目前实施起来都很困难。”

  具体在内部培养上,他介绍,拿到保荐资格要过两关:通过考试和完成注册。现在证券发行项目暂停,已通过考试的准保荐代表人注册难度非常大——因为完成注册的条件之一是在最近一年内担任过一个境内外已完成证券发行项目的项目主办人——所以即使公司储备有准保荐代表人,也不能马上转换为生产力。

  “第二条路就是挖人,但证监会现在压着300多个项目,这相当于压着600多个保荐代表人,基本上一线的保荐代表人大半在其中。而保荐新办法12月起开始实行,所以挖人压力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上述人士指出。

  一家小型证券公司投行部人士无奈地说,“像我们这种小投行,只能不停地挖别人和被人挖,我们目前仅有的3个保荐代表人都是跳槽过来的。现在我们正急着挖一个人,否则牌照没了大家都没饭吃。”

  挖角的战场上还远不止这些在保牌生死线上挣扎的小券商。

  多家金融行业猎头透露,不少有着十几个保荐代表人的“富余券商”近期也加入了挖角大战。“国元证券和即将合资设立的德意志山西都在挖人。”一家猎头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国元要招好几个人,待遇十分可观,基本能满足对方要求。”国元目前拥有15名保荐代表人。

  “我们的确一直在招保荐代表人,主要是为未来考虑,因为公司目前还有一些项目,客观上也需要更多的保荐代表人,毕竟IPO暂停的状况迟早会结束。”国元证券一位人士向记者证实。

  高盛高华颠覆“特权说”

  “享有的签字特权及其所拥有的超高收入已经严重扰乱了行业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

  “高盛高华裁掉两个保荐代表人无疑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它意味着高盛这样的境外机构并不认可保荐代表人的特权,不会因为保荐代表人的特殊而放松其裁员标准。”尹中立表示,“这与国内很多券商明明没项目做还花高价养着一大批保荐代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高盛高华内部保荐代表人和其他投行人员的薪酬水平基本相当,并没有出现类似国内很多券商保荐代表人和非保荐代表人收入悬殊的情况。

  “正因为他们的薪酬是靠能力和付出挣来的,不会像靠保荐代表人的特权挣来的高收入昙花一现,所以他们才敢在只有10个保荐代表人主动的裁掉2个保荐代表人。”一位接近高盛高华的投行人士分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