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重组为何银行买单 更大损失是信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07:55 北京青年报 | ||||||||
中航油重组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但在重组中航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尴尬也无处可藏:不得不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 今年10月,中航油首次向母公司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在如此重大问题面前,母公司中航油集团竟然违背新加坡当地监管规则,隐瞒真相,提前配售15%的股票,将所得1.08亿美元贷款给中航油。可以说,此举不仅加大了国家的损失,更严重损害了中国公司的海外声
更大的损失是目前和未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信誉。这部分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而且一旦失去,即使花数倍的努力也未必能重新获得。所以中航油集团必须站出来向投资者表示,中航油的所有问题将由其母公司解决;所以国资委必须作出决定,代价再大,也会重组中航油,而不会任其破产。于是就有了行政色彩浓重的中航油重组方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参股中航油,国内6家银行将不会追讨中航油的1.2亿美元贷款,而且工行还将牵头进一步向中航油注资。这就是重组中航油的现实逻辑。市场人士的“中国的国有企业既然在海外上市,即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法则办事”的主张,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从此 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银行是我国最脆弱的金融环节———为了维护稳定,为了维护声誉,银行往往是金融风险的最后买单者。 今日的重组,又是通过行政化手段来实施,不得不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运作产生担心,更不用说国家施以援手的成本与代价了。 高改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