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申报节节高7月首周31家叩关,目前在会746家
IPO财务核查后新申报公司的数量突破已增至124家,IPO申报企业总量回升至746家
理财周报记者 田小蕾/北京报道
7月5日,在证监会公示的最新审核名单中,又有31家公司加入初审队伍。至此,IPO财务核查后新申报公司的数量突破已增至124家。IPO申报企业总量回升至746家。
今年年初,IPO申报企业一度接近900家,经过一轮财务核查之后,269家终止审核,IPO堰塞湖的水位退掉了1/3。不过,随着财务核查运动的结束,IPO申报回归常态,排队企业的数量呈现缓步回升态势。
另外,创业板的财务准入门槛将会适当放宽。
创业板放宽门槛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同时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
而在6月18日召开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培训会上,创业板部冯鹤年主任指出要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准入指标体系,提高创业板市场服务能力。
“当初创业板推出时的门槛设置对创业板的稳定推出是有利的,但从三年实践结果看,准入指标体系尚有未完善地方。目前对成长性的要求过于机械,增加了企业财务造假的冲动。”冯鹤年说。
姚刚指出,发审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发审委委员本是一个公益事业,却让大家趋之若鹜,这肯定有问题,证监会也在安排发审制度改革,但具体情况尚不能说。
“特别提出证监会将不替投资者做价值判断。过往被发审委否决的企业中一半原因是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这是在为投资者做价值判断,以后证监会将不做价值判断,只关注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否充分。例如,一个企业只有一个客户,以往我们会认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有问题,100%被否决,但今后不一定会被否决,但前提是要求充分信息披露,揭示风险。”姚刚说。
申报提速
中国证监会公开披露信息显示,7月1日至7月5日期间,又有31家公司的首次新股发行申请被证监会受理。
随着财务核查即将接近尾声,申报也开始回暖。特别是6月以来,申报速度明显加快,6月3日至6月7日,有4家进入初审队伍;6月10日至14日,有8家申报;6月17日至6月21日,有14家申请被证监会受理;6月23日至6月28日申报数量增至23家;7月1日至5日又有31家提交上市申请。
“企业融资是正常需求,如果新股发行不能长期停滞,IPO排队数量又会越积越多,堰塞湖依然得不到缓解。”北京一家大型券商的保代称。
财务核查常态化
财务核查以来,共有124家企业加入初审队伍,其招商证券[微博]保荐的项目最多,有9个项目,其次是中信证券,有7个项目,没有曾经的IPO大户平安、国信的身影,也没有曾经的黑马民生证券。
监管层表示,对暂停保荐资格的券商,发行人可要求更换保荐机构撤回申请,其间不提出更换申请的中止审查,待暂停资格期结束再重新上报材料;限期整改机构,立案调查期间,暂停受理推荐的企业,处罚决定出来后,如若不涉及暂停保荐业务资格,即可恢复其项目受理。
按监管层要求,平安证券[微博]将有5个已过会项目面临重新上报材料的厄运。
而国信证券在目前已过会的83家已过会企业中占比最多,有7个项目,如果国信被暂停资格,这7个已过会项目也不得不重新上报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末未提交自查报告、申请终止审查的美克化工在财务核查近收官之时重新申报,于6月21日重新出现在队列中,不过在6月28日再次被终止审查。
为防止少数企业借撤回之名规避财务自查义务,监管部门要求,按规定纳入IPO财务专项核查自查范围的企业,自终止审查之日起一年内再次申报IPO时,仍然需要根据本次财务专项检查的有关要求履行自查义务,同时还强化了中介部门履职尽责的要求。
记者从北京某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处得知,目前部分地区证监局已经要求辖区内企业在申报材料之前,提交自查报告。不过,新申请企业的核查报告不用上交证监会,只需在当地证监局留底。
在6月26日召开的新股发行培训会上,监管层表示将对如何开展抽查出台专项规定,基本的设想是比照本次财务核查的做法,在每个月初提供一个即将上发审会企业的名单给证券业协会,由协会来组织抽签,抽调系统内相关单位进行抽查。抽查完之后才能安排企业上发审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