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二轮新股改革启动 次新股炒作或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4日 06:12  南方都市报

  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业内预期已久的新股发行制度第二轮改革正式启动。此次新股改革直指发行“三高”,即发行价格高、市盈率高、市净率高,具体的措施在于进一步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体制等四大改革措施。

  管理层此次突然启动改革的背景在于新股发行估值的高企以及近期二级市场资金对于新股的持续炒作。不过,券商认为,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证监会遏制新股发行“三高”

  新股发行制度的第二轮改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国信证券统计的数据,从2009年5月启动新股第一轮改革以来,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普遍抬高。中小板新股改革前发行的平均市盈率为25.9倍,改革后的发行市盈率水平达到47.9倍,主板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也从31.3倍提高到40.9倍。

  与此同时,自去年新股启动以来新股超募现象就十分严重,据W ind统计,从2010年初至今中小型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为2379亿元,而预计募集金额仅为1022亿元,超募量达到了132.8%,个别公司的超募比例更是超过了6倍。

  南京证券研究员温丽君认为,“这种超募的基础十分薄弱,二级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承担的风险都十分的大,一个是高位接盘后的调整风险,另一个则是资金的能否有效使用。”

  从文件来看,此次新股发行制度的后续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为促进新股,尤其是中小型新股的合理定价;二是扩大询价范围,由主承销商自主选择及推荐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有利于改变主承销商单边为发行方服务的利益关系;第三,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提高对机构定价的“软约束”;最后是完善回拨机制与中止发行机制,提高承销商的自主发行责任,为未来的完全市场化发行进一步奠定基础。

  温丽君表示,此次证监会最大的目的是要解决中小型公司新股定价过高的问题。一方面提出承销商要合理设定每笔网下配售的配售量,以促进询价对象认真询价,并根据每笔配售量确定可获配机构的数量,再对发行价格以上的入围报价进行配售,如果入围机构较多,则随机摇号,这意味着网下机构进行申购以及即使中签其持股的成本都将提升许多。

  此外,新规让主承销商可以自行推荐及指定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定价,使得主承销商将可能更加趋于平衡买家与买家之间的利益分配。

  或将利空中小盘股

  虽然管理层此次出台了一些技术性的调整,但效果如何尚难估量。

  “如果规则变动后改变了现有市场力量的利益关系进而使得机构定价开始趋于理性,那么新政策也会对前期个股的高发行价格起到重心向下的牵引作用。”温丽君认为,证监会关于新股发行制度后续改革措施的背后,隐约透露出的是对目前中小型企业高估值泡沫化的不认同。

  南京证券甚至建议投资者短期而言对一些手里涨幅较大的中小盘个股应给予逢高减持,并在一段时间内对新股以及一些空有概念个股的盲目炒作持壁上观态度。

  另外一个受短期影响的板块是券商股。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从证监会改革新股发行的方向来看,主要是要让新股定价更加合理,此前券商的投行部门受益于新股定价市场化而从新股超募中获取更高承销收入的现象将有所减少。

  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走势而言,此次新股发行改革的影响则不是很直接。国信证券认为,此次新股改革并不意味着新股发行的节奏改变,总体供给的变化比较中性。

  采写:南都记者 刘昊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