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一个让经济界陌生的公司,却因为创业板的造富神话,一夜间成为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李锂、李坦,一对本来让外界陌生的夫妇,也因合计持有海普瑞股权达2.9亿股,身价已经高达426亿元,而曝光于媒体聚光灯下,成为中国内地新首富。
李锂在路演的时候感慨,自己成为新首富,“这一切主要是赶上了伟大的时代”。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与其说李锂赶上了伟大的时代,不如说是撞了大运。如果没有“百特”事件,海普瑞不会实现2009年的腾飞。而正是2009年的跨越式增长,加上创业板目前的高估值,才使得海普瑞创造了新的市值神话。不过,高估值是建立在2009年跨越式增长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增长能否持续将打上大大的问号。而如果高增长不能持续,建立在高增长基础上的高估值,也就很难经受市场的考验。
川大化学系的同学
李锂、李坦,同为1964年出生,1983年进入四川大学化学系,1987年同年毕业。毕业后,李锂进入成都肉联厂工作,而李坦则到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教育处工作。
据四川大学化学系的老师透露,李锂、李坦在校时学习刻苦,品学皆优,两人应该在大学时期就已经确立了恋爱关系。海普瑞的招股说明书中指出,该公司的核心技术为“肝素钠原料药提取和纯化技术”,是由李锂个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研究开发,之后在多年的研发和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李锂在上市路演时也透露:“当我是学生的时候,就一直在这个领域(指肝素钠)”,“25年来除了睡觉和吃饭,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工作”。显然,李锂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将全部精力放到了肝素钠上。
大学毕业后,李锂进入成都肉联厂,具体是从事什么工作,到目前为止外界鲜为人知。据招股说明书显示,1992年10月进入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而李坦则是1992年7月进入重庆通达,先后担任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一个肉联厂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能一跃成为重庆通达公司的董事长?工商注册材料揭开了这个谜底:重庆通达于1990年成立,法定代表人正是李锂。也就是说,李坦、李锂1992年进入通达,完全是顺理成章。
尽管这一阶段李锂夫妇的创业详细经历并不为外人所知,但显然不像今天这样耀眼。据重庆陪都药业公司董事长唐良平透露,大约在2000年前后,李锂还找到他,希望双方合作,由陪都药业提供厂房和设备,李锂出技术和原料,共同生产肝素钠原料药。不过,由于唐良平当时并不看好肝素钠的前景,合作并没有成行。这一细节,也表明李锂当时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
1998年,李锂夫妇转战深圳,成立深圳海普瑞实业公司,仍然经营肝素钠原料药的生产。而重庆通达则在2008年注销。
借助“百特”事件实现腾飞
肝素具有多种生理作用如抗凝血、消炎、抗病毒、抗癌、调节血脂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各国主要从牛肠粘膜中提取肝素。但随着90年代初“疯牛病”在欧洲各养牛国的流行,欧洲人担心牛肠提取的肝素存在安全性问题,故后期,欧洲肝素生产商已不再从牛肠里提取肝素,而改用猪肠。
而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中国生猪存栏量约占全球生猪的一半。这就为猪肠提取肝素钠原料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国内曾有数百家肉联厂(因为有充足的猪小肠原料)上马生产肝素钠原料药,并竞相对外出口,近几年来我国肝素钠出口一直保持在100吨/年左右。2007年,我国肝素出口总金额为1.37亿美元。
在这个大的利好环境下,深圳海普瑞的肝素钠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出口肝素钠的第一大户。
不过,真正让海普瑞实现腾飞的,是“百特”事件。2008年2月28日,美国百特医疗公司正式宣布召回大量肝素类产品。在美国百特宣布召回的当天,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发表声明称,该局已收到与各种肝素有关的副作用报告共计448例。在FDA已收到的21例因各种原因致死的报告中,有12人使用了美国百特产品。而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1月,美国百特称大约有350人在使用了该公司生产的肝素钠后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有4人死亡与肝素质量安全问题有关。美国百特召回的所有肝素产品的活性成分都来自同一家供应商,即美国SPL,而SPL为美国百特提供的部分肝素钠原料则来源于其控股的中国江苏常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百特风波之后,为了弥补市场缺口,美国FDA同意在公司供应肝素钠原料药的前提下批准APP公司生产全部规格的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产品。而海普瑞以“零缺陷”结果通过了美国FDA现场复查,并与APP公司签订了独家供货和独家采购,使海普瑞一跃成为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唯一的原料药供应商。2008年,海普瑞的营业收入为4.35亿元,利润为1.9亿元;到了2009年,其营业额猛增至22.24亿元,净利润8.09亿元。
正是因为2009年的腾飞,才有了如今的海普瑞上市并造就李锂夫妇中国新首富神话。
南方日报记者 田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