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嘉宾致辞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 17:05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今日在上海西郊宾馆召开,新浪财经现场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嘉宾致辞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同行早上好!新年伊始,中国证券业协会、上交所、深交所在上海联合主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这次会议旨在讨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效,检讨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思路,通过研讨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参加今天会议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先生,上交所理事长党委书记耿亮先生,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先生,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先生,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女士,证监会创业板张主任。出席今天这次会议的还有证监会证券业协会、上交所、深交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部分个人投资者及新闻媒体的部分代表,在这里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所有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这次会议我们特别邀请了16位主讲的嘉宾,这些嘉宾都是多年参与市场的市场资深人士,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面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些嘉宾当中包括了部分专家学者、部分个人投资者、部分证券承销商代表、咨询机构代表,这些嘉宾代表了新股发行工作参与的各方面,他们将从新股发行体制、询价与定价、正确看待新股发行、新股发行展望等多方面进行认真地研讨。让我们对所有的演讲嘉宾也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们请会议三家主办方的领导致词,首先请上交所耿亮理事长致词。

  耿亮: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2010年开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研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我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长期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一直致力于蓝筹股市场的建设,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低谷,蓝筹股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从市场规模上看,上交所已经成为全球主要交易所之一,但是与成熟市场相比,上交所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2010年我们将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蓝筹股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继续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在过去的十多年来,上交所在促进上市企业,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出现了一批公司治理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上交所今后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措施推动公司治理的进步。

  第二,进一步支持优质企业到上交所上市。

  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有43家大中型企业先后到上交所发行上市,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到上交所总市值的48%,它们形成的利润占到上交所800多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的60%,这43家企业形成的交易量占到上交所总交易量的20%以上。这些业绩一流的上市公司给上交所的市场结构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为蓝筹股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我国产业分布看,还有许多优秀的大型企业尚未完成改制上市工作,上交所将继续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积极推动金融、能源、军工、文化、铁路、核电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到上交所发行上市。

  第三,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的重组并购。

  上市公司并购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交所已经有1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了重组并购,招募资产超过6000亿元。 2009年末,在上交所市场中市值超过1万亿的公司有5家,100亿到1万亿之间的有231家,今后我们将采取积极措施为上市公司的重组并购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大、做强。

  第四,积极推进上交所国际板建设。

  上海蓝筹股市场建设应该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今后我们将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做好规划、技术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准备,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推进国际板市场的建设。

  新股发行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新股发行制度是证券市场制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股发行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产品,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做大做强。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健全机制、提高效率,证券监管部门始终以市场化为导向,对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去年6月,启动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经达到了阶段性目标,既为二级市场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力地推动了上交所蓝筹股市场的运作。我们举办这次会议就是希望通过大家深入的研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有关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新股发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拥有丰富的上市资源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特殊的发展优势,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主要市场的重要基础,我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在新闻媒体的积极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建设一个公正、透明、高效、有序的资本市场,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耿亮理事长,下面请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先生致词!

  黄湘平:大家上午好!中国证券业协会非常高兴与上交所、深交所在上海共同举办这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研讨会。感谢中国证券业、感谢中国证监会和上海的领导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指导,更加感谢各询价机构、保荐机构对本次会议和对我们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一贯支持。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协会主要是承担了对询价对象的动态治理管理工作,并对新股询价申购业务的开展进行全程跟踪和信息统计。从第一数据显示,自新股发行工作重启到2009年底,共有110 个IPO项目完成了首发工作,其中包括上交所发行的10个大盘项目,深交所发行的59个中小板项目以及42个创业板项目,通过发行体制改革实施前后的新股询价与申购业务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在我们行业治理管理角度来看,可以得出一个明确而基本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和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化得以更加完善,股票价格发行功能得到优化。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后,监管机构主动担任了职能,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询价对象逐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成为确定新股发行价格最关键的因素。从统计结果看,尽管目前仍然存在少数询价对象为获取股票盲目申报高价的现象,对股票的科学理性报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可以预见的短期状况,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将逐步发挥其屏蔽功能,买方与卖方的市场化机制将逐步地发挥作用,新股定价水平也将趋向科学化和理性化。

  第二,新股上市首日下降,盲目炒作行为得到抑制。

  投资者防范意识得到提升,新股定价水平有所提高,压制有关新股投资风险的投资教育工作逐步深入。2009年新股上市的首日涨幅与2008年相比大幅下降,新股上市首日炒作的行为得到了显著的抑制,为59.23%,较之2008年的涨幅均值同比下降了42.24%。第二,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愿望和力度明显增强,新股网上申购的收益率得到大幅的提升,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使公众更多地分享到资本市场的投资性收益。我们对2009年具体业务数据分析后发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推行促使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愿望和参与力度明显增强,有三个方面的数据表现:一是参与新股网上申购的账目数量明显增多,自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到2009年底,完成的大盘股和中小板项目的网上申购参与账户的数量平均为144万个,较之2008 年的46万户,增长了231%;第二个表现是新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大幅提升,自2009年底全国69个大盘股和中小板项目的网上中签率均值为0.47%,较之2008年同比上升了370%;第三个表现是新股网上申购收益率明显增长,根据测试,2009年新股网上申购的收益率区间达到了10.09~18.4 亿,收益率下限也较2008年的5%大幅增长了100%左右。

  自2004年底,新股询价制度正式实施,协会一直负责对询价对象以及股票配售对象的备案和治理工作,截至2009年12月25日,在协会备案的询价对象 264家,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合格的境外投资者,在协会备案的股票配售对象一千余个,包括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者投资、 QFII投资、全国社保基金等等。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在证监会发行工作指导下,协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旨在进一步加强询价对象的合格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包括组织询价对象开展了针对产业不规范的自查工作,建立了新登记对象的谈话工作,建立了询价对象统计制度。

  2010年1月11日,协会对2009年新股询价与申购业务中出现不规范行为的44家询价对象发出了书面提醒函,总结来看,过去的市场实践表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成功,将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客观发展,也是事关市场各方参与主体的共同愿望。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紧密配合,切实地做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有关治理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保证新股发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更多的努力,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鼓掌)

  主持人:谢谢黄会长,下面有请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女士致词。

  宋丽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业界同仁早上好!中小板创业板分别由70家,50家成功上市,可以说是改革实践的成果,结合114家发行上市的情况,我就金融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和深化改革谈几点意见。

  在中小板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之后,截至20日,中小板就有64家发行上市,那么改革前是51家发行上市,那么这两组数据比较结果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有可比性,比较结果表明取消IPO市盈率上限管制后,一级市场基本上实现了平稳运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四项主要近期改革措施,落实情况较好,成效显著,初步达成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

  第一,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定价基准开始接轨,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现象开始出现变化。

  改革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市盈率相差69%,改革后缩小到7.8%,还有36支股票价格高于上市首日收盘价,总体上是有涨有跌的,体现了市场定价的基本功能。

  第二,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状况显著改观,中小投资者中签机会增加,刚才黄会长也举了一些数字,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参与网上申购的证券账户在改革前增加了三倍,网上中签率也比改革前增加了3倍,网上发行申购倍数大量下降,改善了大量资金囤积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的状况。

  第三,网上网下发行执行情况比较好,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实现了真实报价,一个是在网上询价以及发行过程当中,除了改革初期极其个别的配售对象因为资金调度原因没有申购外,绝大部分对象都按照有效申购量进行了申购,杜绝了改革前机构投资者高标价而不申购的现象,实现了机构的真实报价。二是目前配售对象都能够在网上网下发行中选择一种方式,发行要求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

  市场化的过程是一个各市场主体逐步归位尽责的过程,高质量的IPO价格、合理的新股分配方式都只能内生于市场自身,是各类市场主体,发行上市制度安排灵活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在改革已有的阶段性成果上,根据指导意见的精神和分布实施、逐步完善改革结构,下一阶段的改革必然会对完善市场微观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涉及到很多要求。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承销商切实承担责任,全面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奠定最重要的微观基础。首先要提高定价能力,并且引导理性竞价,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就是估值报告,我们分析了上百份的中小板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发现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是基本的基础性缺陷,随意性比较大。

  第二,承销商内部各部门要归位尽责,保持相对独立性。资本市场部要切实起到协调、沟通发行人与投资者的作用,目前很多券商的资本市场部大多隶属于投行部,缺乏独立协调股票发行供求双方的权限,在定价过程中有可能迎合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第三,建立对询价对象信用状况的评估机制,强化对询价对象信用的约束,在创业板50家企业的询价过程中,有少数询价对象多次出现非理性报价和其它不当行为,承销商既对此有看法,对我们进行了反映,但是依然无法将它们排除在外。

  第四,对市场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投资文化。从各国的投资实践来看,承销商有自己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由价高者得价优者得的条件,当然这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建立发行人要切实树立合理的发行上市理念,要有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市场要逐步强化主权融资的成本约束机制。改革之后,发行市盈率提高了,发行人获得了更为宽松的股权融资条件,投资者自负了更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回答两个问题:发行人要拿什么来回报投资者,企业的成长性能不能支持高市场、高发行市盈率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及时引进配套制度,为一级市场高效运行提供充足的制度供给条件,这个在发行户跟我们沟通过程中提到了,一个是认可存量发行这些制度安排的工具性价值,能够及时推出这些安排。这些工具从海外市场的实践来看,它是中性的,在实践当中有利有弊,反对和支持者都有充分的理由。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关键在于谁去使用它们,如何去使用它们,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如何监管,但是对于规模越来越大,发行人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这些我们认为是应该有的。二是针对中小板发言人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及中小企业对IPO灵活机制有更高要求的特点,应该建议考虑在询价制之外,为创业板、中小板发行人提供定价发行等其它IPO机制的自由选择空间,就是企业太小了,这个询价过程一定要做,有的就发行1000万股。

  今年是交易所成立20周年,在借此机会都要重新审视市场的机制,在这个时候我们研讨进一步改革发行制度意义重大,市场核心功能是价格发现,发行人是最了解公司情况的,是最全面掌握公司信息的,投行是市场机制当中最了解、最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那么发行价是由这两个机构定出来的,它是引导市场预期的,因此在这个关键环节,证监会组织业内进一步地讨论深化改革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抓住了要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建议证券公司积极考虑如何发挥作为中介机构的功能,在承销过程当中改变目前以通道为主向增值服务这样一个方向改变,使证券市场进一步顺畅运转起来。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谢谢丽萍,下面请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先生作讲话。(鼓掌)

  屠光绍: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政府对由中国证券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主办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表示祝贺,同时也对各位老朋友和各位来宾来到上海表示热烈的欢迎!

  有这么一个比喻,如果说我们证券监管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对于今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发展都作出了全面的部署,这如果是一个动员令的话,我想今天这样一个活动和会议就是我们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进入新年的第一声号角。如果说资本市场必将随着我们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我们更加繁荣的春天,那么今天的这次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将来新春的来临献出一束非常亮丽的礼花。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我也很高兴、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与、见证这么一个重要的活动。

  资本市场应该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从建立到发育,直到最后的成长壮大,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从我们这一次面临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在保增长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经济和金融要想不断提高,在今后发展当中的影响力,中国的经济要不断提高国际的竞争力,资本市场的改革依然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但是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尤其是这两年来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中国下一步的发展也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刚刚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专门提出来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的任务。我们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定会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同时我们通过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一定会为我们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出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今天的会议因为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那么新股发行体制又是在资本市场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今天的会议和资本市场的整个改革,资本市场的整个改革发展和我们金融、经济的改革发展就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图,或者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怎么描绘今天我们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大家一定会心领神会了,所以今天这个会议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也一定能够取得非常丰富的成果。

  最后我想花一两分钟的时间,作为上海地方政府的官员,或者是作为公务员,我想对上海的金融经济的发展,怎么地方好资本市场,怎么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谈四点想法。

  第一,上海要建设好资本市场。

  因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作为国家战略,去年国务院已经作出了具体的部署,那么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当中,我们始终认为资本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要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怎么建设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相当程度上就取决于怎么建设好上海的资本市场,在建设上海资本市场的过程当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国务院文件的精神,对于上海的资本市场建设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推进措施,和具体的各方面的安排和部署,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座的很多同仁们也都参与过,我们上海如何建设好资本市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

  第二,上海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

  上海的经济发展怎么样更好地利用好金融资源,因为上海过去的发展取决于对金融资源利用的效率和程度,将来怎么样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因为大家知道上海的上市公司比较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也为上海的上市公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根据我们上海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科技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要求来看,我们今后利用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还要做很多的工作,既要利用好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蓝筹股市场,还要利用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既要利用好交易所的市场,还要利用代购转让系统的场外市场(大家现在叫三板市场),我们不但要利用好已有的市场,上海还要建设面向服务长三角的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服务,所以要利用好资本市场也是上海下一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上海的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好资本市场的改革。

  上海作为金融机构聚集程度比较高,金融这方面的资源比较丰富,怎么样更好地参与资本市场的改革,投身资本市场的改革,并且在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过程当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想这是我们上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或者其它的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一个任务。

  第四,上海市政府要服务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作为地方政府,怎么样更好地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良好的环境,这是我们地方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全力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当然,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上海最近在营造环境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推出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法规,《金融发展条例》,这里面就对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了更好地服务好金融机构,服务好金融人才,我们最近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有些大家比较关心的,我想在后面的几个月当中大家都会看到。

  总之,上海政府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最后,衷心地祝愿这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圆满成功,同时,衷心地祝愿大家在上海期间愉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屠市长,下面请朱助理讲话。

  朱从玖:很高兴参加这次研讨会,这个会议在我看来,我觉得这时候召开这个会议非常重要,起码有两点。

  第一,在我们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世纪,或者进入新的一年,我们召开这样一个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意义重大,既是对我们改革成果的总结,也是为进一步改革铺开新路。

  第二,我们今天会议的代表,除了我们的保荐机构兼有卖方的角色之外,我们所有的参会代表都是一个买方的角色,但是我们这个市场的重要的资本提供者。我们作为资本的提供者,除了我们对于自身的资本要负责管理之外,还有责任引导过程做好示范,对我们市场的小投资人或者叫散户,要有很好的引导和示范。

  随着会议的进展,我相信大家会感到我们这个会议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发行体制改革还是从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下面,结合我们最近召开的监管工作会议,部署了全年的工作,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谈一谈我们当前的形势和下一步的任务,包括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一些考虑。

  第一,资本市场协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显著。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工作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严峻考验,在逆境中获得发展的新的一年。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确立了相应的宏观政策方针,在市场中发挥独特的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本身的建设和改革的深化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实时启动了新股发行,全年融资的规模4446亿元,这个数据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股本,不同于一般的资金,这个也是我们历史上比较高的规模之一。这样一个结果既直接支持了我们的企业发展,帮助我们企业解决资金的供给,也间接地支持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什么叫间接支持呢?去年我们的银行贷款有97000 亿,97000亿是非常大的规模,贷款是需要资本来做保障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贷款的风险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发挥筹集资本的作用,间接地帮助我们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风险。我们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去年我们由于有这样一个安排,使得我们在全球的复苏当中我们领先于其它国家,比较早地驱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轮子,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支持我们的企业走出困境。

  其次是平稳推出创业板,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现了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性和艰巨性。经过多年的准备,去年平稳推出创业板,既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特殊时期创造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力行动,是我们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亮点。

  三是以基础性制度建设为主线,市场改革和创新有了新的进展,第一个是我们的主题,去年实施推进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破解新股发行的诸多难题。另外,面对股市和债市的发展,去年也做了有效的推进。

  去年的改革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我们是借推出创业板的契机,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举措,大家可能觉得它不起眼,但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它重要在哪里?首先是对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个根本体现,我觉得它的最大着眼点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使得投资者不要盲目参与高增长的市场,遭遇损失。第二个重要性是使得我们的金融产品能够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一个金融产品的成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参与者是不是恰当地参与,就是能够对这个产品真正产生需要的参与者。如果说不是真正需要这些产品参与的话,风险是比较大的。我们看次贷危机就带有非常多的这样的特征,我觉得这个制度尽管是刚刚起步,尽管是借创业板制度刚刚推出来,我觉得对我们未来的资本市场发展,特别是将来我们要推出更多的复杂的金融工具,包括我们证券公司将来在对我们的客户进行差异化管理,一方面是服务、一方面是保护,都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第四,去年我们继续采取措施,惩发并举,严惩了七大交易者的行为,严抓了内幕交易和信息的披露。不断完善中介机构的内控制度,不断提高保荐的质量,自律监管和一线监管的水平也日益提高。随着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效应逐步体现,各项功能逐步恢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面对依然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直接扩大金融融资。

  今年在改革创新方面,主要的工作一个是开展融资融券和试点以及推出期货,这是我们市场的重大制度建设,对我们完善价格发行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参与的工作,丰富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另外我们要改进公司债的审核工作,增加公司债务的融资比重,努力解决债券市场的短板问题。

  第三,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今天这个会也是以这个为主题。

  第四是推进重组并购,改善上市公司的结构,做强上市公司,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

  此外,要增强以监管有效性为目标,细化我们的监管任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市场主体的规范水平,加强日常监管、维护股市稳定。

  这些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使得有一个共识我们是越来越明确了,这就是面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点。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资本市场的规律,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基础性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要勇于改革创新,得以从传统的体制当中开拓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推进党中央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就是我们思路的重要体现。

  第二个方面,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去年以新股发行为契机,实时进行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从半年的实践来看,总体上取得了阶段上的目标。多年来,这始终是我们资本市场各方关注的重点,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改革也很完善始终围绕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的目标来开展,2005年以前,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主要采用现地发行市盈率上限的方式管理价格,询价方式开始实施,在市场化的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还存在获取股份的动机趋同,缺少真正的战略投资者等等。

  随着实体经济对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询价制度进一步市场化的内部和外部要求十分艰巨。2010年新一轮的改革启动,我们广泛听取了市场各方的意见,并对市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行了建议,进一步启动了改革。主要是改进市场化、改进股权分配,具体实施本次改革是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我们推出了四项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改革要求逐步落实,基本达到了第一阶段的改革目标,刚才几位都已经讲得比较完整了,数据比我还充分,我就点一点题。

  第一,是新股市场化定价的程度提高,从这个阶段的情况来看,大家各方面对市场化定价的效果还是比较认同的。

  第二是网上发行的冻结资金减少。这个冻结资金减少主要是我们在网上网下做了一些限定的安排,使得机构参与网下的程度更加踊跃,那么网上主要是留给个人投资者,这实际上也符合我们询价制的要求,询价机构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职责是参与定价,有助于我们提高定价的制度。

  第三,是向有意愿的个人投资者倾斜,个人投资者中签的户数也提高

  第四,新股首日上市涨幅降低。这个降低必然会传导到定价环节,有利于抑制发行环节存在过度投机性带来的非理性行为,并促使发行申购行为着力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必然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第五,我们市场参与主体履责尽责逐步清晰,主承销商的意识增强,询价对象更加注重研究公司的资本面,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公众投资者也更加明晰融资的风险,尽管有一些人不了解,通过这次改革的宣传和实践,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知道定价的机制,谁在定价,他作为散户和个人投资者应该负的责任是什么,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

  总体来看,这个阶段的改革是达到了我们阶段性的目标。

  第三点,把握普遍的规律和中国的国情,深化发行体制改革。

  前面提到了重要性和改革成果,我们必须看到受市场内外部基础条件的制约,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近期市场讨论比较多的,或者说一推动这个改革,一重启IPO之后,市场讨论得非常多的有这样几个话题,我把它提出来,市场热议的话题我提出来跟大家做一个讨论。

  一是定价市盈率提高。有部分观点认为新股发行市盈率提高,机构的定价能力令人担忧,许多新股定价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出主承销商研究报告的区间上限,高于上市公司的情况。由于定价高于预期,所以实际筹资的金额超过招股说明书披露的用于本次募集资金需要的金额,即所谓的超募现象。在大盘没有重大调整的情况下,部分新股上市就跌破了发行价格,市场讨论这个话题,就是大家议论的这些现象和结论,出现这种情况,在这里要明确一下,就是我们当时在启动IPO、启动这个改革的时候,把这些情况实际上都说了,跟社会上做了披露,觉得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那么取消定价行政指导下,发行市场向二级市场靠近,有它的客观性。你不做价格指导之后有它的客观性,换句话说有它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也是积极反映。发行定价水平比实施行政指导前的高,并由此使得上市公司获得较多募集资本的情形,是不是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个是积极的方面,一个是审慎的方面,就是说是不是可以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今天我们还有一天的会议,大家可以探讨。从积极的方面,上市公司发行同样数量的股本,获得了较多的资本,它是上市公司项目的需要,也会对上市公司综合资金的运用产生积极的财务影响,运用得当的话,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基础更加坚实。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基础更加坚实的话,它从某种意义上是上市公司制度的体现,质量基础的一个表现,体现了综合的效率。从更大的方面来看,相比较而言,较多的募集资本实质上是新股的超额收益,在发行人和新股申购者之间的市场调节,实际上是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我们历史上新股的超额收益在发行人和上市公司之间、发行人和新股申购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重新分配,是不是可以说是买方和卖方博弈的结果?这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

  从审慎的方面来看,一个是定价能否更加合理,在定价市场化的机制下,对询价机构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有较高的估值水平和定价水平,在目前的状况表明我们询价机构在行为操守、专业能力、估值水平上都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大幅度提高之后,我们的定价才可以更加合理,从审慎的另外一方面来看,它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求也很高,要求能够妥善地运用这些资金,要求管理层能够有管理的能力,要求能够对股东负起切实的诚信责任,也要求公司治理的机制有效。所谓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就是你的股东也好、董事会也好,要对我们实际的经营层有比较强的、到位的约束力,同时监管机构的监管也要有力。从审慎的方面再来看一点,由于公司上市,有公开发行股份的最低比例要求,我们25%,特别是中小企业,那么需要探讨公司上市,由于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发行价格高、募集资金比较多,是不是需要探讨上市与存量发行之间的关系。我看了一下,今天也是我们会议发言代表们讨论的一个话题,相信大家会展开讨论这个问题。除此以外,发行价格的高低还与当时市场的趋势、供求关系等等有关系,你处在上行和下行阶段都不一样,需要综合分析和研判。简单来说,是不是可以从积极和审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提供给大家讨论。

  第二个市场热议的话题是质疑主承销商的能力,你是不是履行了职责,有人认为部分承销商出具的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没有遵循独立、审慎、客观的原则。比如说对发行人股票的估值方法就存在争议,有的是以市盈率异常的上市公司作为新股定价的参考,这种情况是有的。甚至有个别的券商先根据拟筹资额和发行股数倒推出来发行价,据说也是有的。然后按照这个来编写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如果存在这种存贮,就本末倒置了。还有部分对自身的职责模糊,忽视投资者的利益,一味追求自己当前和眼前的利益。承销商的履职尽责是发行市场化的重要保障,市场化需要主要的参与各方担负起自己的职责,也就是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的归位尽责,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承销商在其中的作用既要考虑发行人、也要考虑投资者,这当然很难,但我们就是干这个事的,要维护买卖双方的长期和根本利益,也要维护自己在市场当中的信用。总的来看,承销商在这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对长远来看,存在为发行人考虑多,为投资者考虑少;也存在对眼前利益考虑得多,对长远考虑得少;对利益考虑得多,对信用考虑得少的问题。市场主体的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在改革中,承销商作为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实际上市场化的结果就是把市场的主体作为我们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发挥出来,应该率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快业务模式的转化,适应市场化之后的新要求。

  第三是询价机构报价整体偏高。有不少观点认为部分询价机构报价不够审慎,专业能力不足,尽责不够,跟风现象严重。因此,超额认购的倍数过大,市场整体定价偏高,有一个数据就是到2009年底,中小板确定的发行价格所对应的网下部分的超认购数平均198倍,上海主板市场平均认购倍数80倍。这些现象存在是否合理,值得深思,究其原因初步分析,有这样一些看法,可能有网下配售股份比较低,特别是中小板,在网下有的时候,单个机构获得配售的量比较少,因此约束的力度不够强。从经济的内在规律来讲,也可能是一部分询价机构不能到位尽责,不花力气研究公司的真正价值,不发挥专业能力,而是简单以股份盈利为目的,存在抬高报价水平的倾向。一方面可能是网下的量比较少,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我们研究不够透,简单获得股份盈利为目的,从而降低了询价机构报价的质量。多年来,新股申购比较低这样一种习惯性的看法和认识,我们询价机构形成了比较简单的业务模式,反正就是新股跌破发行价格。这些情况是否都是市场上议论的我们询价机构报价的原因,也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询价制度的设计是考虑到机构投资者有更强的定价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能够对发行人的要价形成一定的约束,所以才设立这个询价机制。到现在很多市场的参与者都不太理解这一点,说好像我跟你们的询价机构水平差不多,为什么他可以询价我就不可以询价,很多人不太了解。当然这个制度设计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这个设计的目标在那个地方,因为机构有定价能力、有约束能力,如果询价机构不能体现出更好的定价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那么其参与网下询价、配售的合理性就难免会受到制约。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认为他跟你差不多,那么询价的资格和询价的特殊安排就会受到制约。所以询价机构必须要提高风险意识和专业精神,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对中小投资人和市场的长远方面应该担负我们社会的责任,我们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时候已经强调了这一点,在指导意见里面虽然没有展开讲,也强调了这一点。

  今天的会议非常难得,在座的都是我们询价的机构,对我们有双重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管好自己的钱,另一方面在这个环节,在发行定价这个环节也不能唯利是图,要担负起对定价、对市场、对小投资人一个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上述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当然关注的还有很多,我们接下来的会议会逐步涉及到。大家普遍关注的这些问题反映了新兴市场发展的渐进性,这是我们市场发展的渐进特征所具备的。同样发行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很难以尽善尽美。反映了在我国特定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国情下做到市场一般规律和实际情况有机结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把国际发达市场的一般规律,一般的做法、通行的做法和我们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确实需要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和市场各方的共同努力。那么下一步深化发行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充分总结前期改革的实践和问题,科学把握市场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的发展阶段相结合,各类中介机构要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兼顾合理利润和诚实守信的职责。我提出一个想法。

  第一,小投资者参与程度高,我们的市场要是询价机构承担的职责更大。发达国家市场上,通常新股的绝大部分由机构认购,这对机构报价的约束力是比较强的,因为你定的价格你必须掏足够的真金白银来认购。我们的情况是小投资者参与的程度和意愿强烈,我们要把80%的股份分配给小投资人,所以定价的约束力不太充分,可以说不是足够充分,这在客观上有推高新股价格的倾向,或者说有这样的土壤和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你存在一个推高价格的基础上,对投资者来说,我们询价机构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我们的公信力非常重要。

  第二,所有的参与买方都要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向,形成博弈的力量,达到合理的价格。如果这个市场大家都不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那你一定会离开基本面,不知道飘向什么方面了。所以要尽可能表达我们的真实意向,要形成真正的买方力量,买卖双方制约和博弈方能够形成双方认可的价格,除了询价机构外,其他投资者也要审慎决策,对不合理的价格,如果你觉得发行人圈你的钱,赶快跑,不要参与,既避免了风险,有强化了买方的约束力量,可以约束较高的价格趋向。

  第三,要认识到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时时刻刻谨慎,信息不能充分对称,这个是客观存在,全球都是这样,有资本市场就有信息不对称。中国证监会和国际上的监管机构一样,我们一直致力于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在新股发行环节,最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什么呢?就是以为过去就是未来,这一点也容易被我们一些不太诚信的机构或者个人、或者股评加以夸大,就是夸大过去的成果,然后拓展未来想像的空间,说实话这也是操纵市场的一个惯用技巧。很容易陷入这个误区,就是把过去当成未来,过去的情况可以部分解释未来,但不能够代表未来,这是我们市场很多时候看法上有差异的。

  监管部门的职责是通过制度和制度的实施,尽可能地揭示上市公司的过程,我们现在能做的,或者说我们最大的力量是通过定制度,通过有效地实施制度,把准备上市公司的以前说清楚,当然上市以后是稍微有所不同,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上市公司的未来主要要靠投资者自己去把握,监管机构没法告诉上市公司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投资者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你有充分的认识才有足够的谨慎,所以信息的不能充分对称全球都是如此。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就是信息不能充分对称,非常容易被忽视。

  第四,要充分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巨大作用。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资本,社会的储蓄需要投资,资源的配合需要优化,所有这些都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需求,这就要求参与各方对市场机制和我们的资本产品合适利用,别乱用,对各种风险自觉防范,扬长避短,建设高效、透明的市场,积极作用于经济社会。

  各位同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新股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已得到市场的认同,把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已成为市场的共识,我们将统筹兼顾,不断推进。市场各方要携手共进,共同做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完善和改革工作,相信随着日趋的完善,必将为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打下圆满的基础,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五位领导都得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做了一个重要的讲话,特别是朱助理作为新股发行的分管领导,刚才的讲话的一个主导思想给我们的会议定了一个调,这里涉及到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市场的卖方和买方以及投资人,应该认真学习和消化,特别是我们行业的市场参与者,要认真地领会其深刻的意义。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