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锦秋:让外资频获原始股暴利 无异于作践国内股民

2013年07月24日 01:00  每日经济新闻 

  ◎熊锦秋

  IPO重启如箭在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海普瑞发行上市到目前的演变,其中有太多的教训值得反思。

  2010年海普瑞招股书表示,“最近三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3.78%和244.53%”,另外公司还头顶国内唯一通过美国FDA和欧盟CEP认证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企业等概念,再加上当时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称海普瑞“之前很少见到这样好的医药企业”,海普瑞风光一时,发行价达到惊人的148元。配售名单中,有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大型国企财务公司等大块头。

  但海普瑞上市后又是什么样呢,2011年度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5%和-48%,2012年度营业总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和0.37%,2013年一季度净利润再度下滑19.84%。海普瑞IPO募集资金59亿元,其中超募48.15亿元,原本投资4.83亿元用于年产5万亿单位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建设项目,但拖到目前募投项目也迟迟未能建成;另外,目前公司仍有47亿元募集资金趴在银行账上。

  海普瑞神话彻底破灭,上市后股价持续下滑,在广大股民哭天抢地的同时,高盛作为原始股东却赚得盆满钵满。高盛早在2007年起就潜伏海普瑞,持股解禁后自2012年二季度开始便接连减持,7000万元成本的股票套现已经10亿元以上,剩下的近4000万股目前仍有近8亿元的市值,获利达数十倍。

  从海普瑞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并没有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什么助推作用,大量资金仍然趴在银行睡大觉,形成资源浪费,另外也形成了巨大财富转移效应。反思海普瑞发行上市,笔者认为,要重启IPO,最起码要做好几件事情。

  首先是解决询价对象捧场新股发行的问题。2012年2月证监会向基金公司下发了 《关于加强新股询价申购管理有关问题通知》,要求基金公司及员工不得受人请托进行报价,不得进行非理性报价等;中证协2012年9月出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和网下申购业务实施细则》,要求询价对象所属业务人员或研究人员不得在参与首发股票推介活动时收受礼品或礼金、不得抬高或压低股票价格等。

  什么是合理定价,什么是抬价,谁能说得清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定义什么估价才是公正估值,既如此,那么即使基金经理在询价时内心故意抬价,外人也难看透。另外禁止询价对象明面收礼,但幕后的又如何管得住?

  导致基金、国有主体等询价对象出价不公的根本原因,是委托代理链条出现问题、约束机制难以到位,因为这些钱不是他们自己的钱。要让询价对象不抬价,单靠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口头上禁止询价对象不允许抬价,说一万次,出一万个文件也没有作用。必须建立可靠机制,让这些操盘者从内心深处不愿为之,比如将基金改造为发起式基金,基金份额中有相当一部分份额是基金从业人员自己的,当然不愿捧场新股发行。

  其次,防止IPO资金超募。禁止没有什么资金需求的企业上市,只有确实急需大量发展资金的企业才允许上市;以拟发行企业募投项目所需资金为限,询价得出发行价之后,拟募资金总额除以发行价就是发行份额。发行人应充分考虑 “社会公众最低25%的持股比例”的股权分布要求,留出余量;否则企业发行价过高,有时可能使得对外发行份额难以达到股权分布要求,这种情况下发行终止。

  其三,严厉打击市场投机操纵。当年有人炮制海普瑞肝素原料药等题材,股价就遭到疯抬。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这个新的历史条件下,股市中的新经济、新行业、高科技、成长股,成为诱惑投资者参与炒作的新题材、新迷魂药。目前创业板没有市盈率只有脱离股市大势的疯炒,其实也就是将来新股与老股走势割裂、分离的预演。现在创业板可以一枝独秀投机,预示将来新股同样独享投机盛宴。

  其四,严格控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让外资享受国民待遇,这无可厚非,但是让外资等资本掮客在股市频频作为原始股投资者大获暴利,这无异于作践国内股民、让其只能在二级市场无辜承受追炒风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正部级官员办公室禁超54平米
  • 体育国足战韩国郑智或踢中卫 巴萨宣布新主帅
  • 娱乐李天一律师法院调查案中案被指误导舆论
  • 财经财政部专家:房产税改革一举多得势在必行
  • 科技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利同比降22%
  • 博客李天一律师:曝光卖淫敲诈“案中案”
  • 读书李敖揭内幕:国民党"军中乐园"的营妓
  • 教育少数高考状元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遭拒
  • 李光斗:中国式竞争可以休矣
  • 杨涛:互联网金融挑战大财富管理时代
  • 李玲:必须直面医药体制扭曲顽疾
  • 苏鑫:底特律破产会在中国重演吗
  • 安邦智库:中国经济底线的意义
  • 管清友:李克强的经济策
  • 罗天昊:中国必须实现城乡共荣
  • 倪金节:什么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
  • 叶檀:上海重返金融黄金时代?
  • 钮文新:央行又藏了一个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