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张炜
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案于6月8日至2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监会同时宣布,方案正式发布后,在审企业已完成审核进程,并且符合新的发行改革方案内容要求的,就具备了给予核准批文的条件。市场解读认为,上述消息意味着IPO重启进入倒计时。
IPO重启将给二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实,随着IPO财务专项检查进入尾声,以及中国证监会先后公开处罚万福生科、新大地、天能科技等IPO欺诈上市案,市场已经预感到IPO重启的日子为期不远。“红五月”之后,6月头几天A股连跌,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上周分别下跌3.90%、5.34%,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对IPO重启的提前反应。
从此次公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来看,监管层可谓煞费苦心,突出了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具体做法上,针对A股市场的多个弊病开出“药方”,旨在重塑投资者信心。
其一,严格信息披露。从预披露后不得随意修改财务数据、信息披露矛盾要中止审核,到发现涉嫌虚假记载与误导性陈述等暂停受理中介推荐的发行申请、查证属实将依法追究中介机构及相关当事人责任,均有助于提高市场诚信,打击IPO造假。
其二,约束控股股东及持股高管的减持。发行人控股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管需要承诺,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如果发行定价过高,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破发的,上述人员要延长持股锁定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高管等因低成本持股而肆意减持,而且对新股“三高”发行起到牵制作用。
其三,遏制“三高”发行。从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定价行为、引入个人投资者力量、改革新股配售方式等方面,强化了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约束。
其四,遏制新股业绩“变脸”。若发行人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或上市当年即亏损的,中国证监会将暂不受理相关保荐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稽查。
上述举措的推出,再加上监管层“铁腕”执法,严打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对投资者消除IPO恐惧症有一定帮助。不过,从持续多月的新股停发,到恢复新股发行,难免会给二级市场带来影响。今年以来的股市总体仍处于弱势,投资者信心回升有限,散户离场的迹象较为明显。在此情况下,重启IPO首先考验市场信心。
有市场人士称,今年IPO融资总额估计在1500亿元左右,发行数量与前5个月的再融资规模相当。有观点认为,这个扩容量在市场承受范围之内。然而,这个扩容量是否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波澜不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其一,再融资大多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有一定缓冲。其二,IPO开闸不等于再融资“歇脚”,市场面临总的扩容“抽血”量很可能较目前翻番。其三,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IPO募集资金共2720.02亿元。若1500亿元左右的IPO在今年下半年消化,将超过2011年“史上第三高”IPO的半年水平。对此,监管层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股市资金面。
当前股市反弹的软肋在于资金面,IPO重启考验的恰恰是资金面。其实,消除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IPO恐惧症,关键在于实现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还需要在IPO以外做好文章。
此次改革方案还提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在审企业,可申请先行发行公司债。积极探索和鼓励企业以发行普通股之外的其他股权形式或以股债结合的方式融资。如果这方面的措施切实产生效果,将有助于疏通IPO“堰塞湖”,减轻A股市场的扩容压力。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