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以大智慧大勇气深化新股发行改革

2013年05月13日 02:39  证券时报网 

  编者按:证监会日前对万福生科造假上市案作出史上最严厉的处罚,相关责任人被移送公安机关,彰显了监管层重拳整治新股发行市场的决心。下一步,如何乘势而上,回应各方关切,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今日起,本报推出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系列评论,以期凝聚共识,共襄改革。敬请留意。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万福生科造假案的调查、定性和处罚已经结束,相关责任主体收到了现有法律法规尺度内的顶格罚单,显示出监管者净化市场环境的决心,同时也为处理类似造假案件树立了标杆。若干年后回望这张史上最严罚单,也许会发现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很有可能以此为契机,完成由量到质的惊险一跃。

  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新股发行数量与股指涨跌之间的关系,是一桩永远说不清的公案。如果跳出股票发行与股指涨跌关系的争论,其实还有更为重要的话题值得讨论,即股市能否设置一套制度,吸引真正优质的公司以公允的价格进入市场,为各类投资者提供获得合理回报的机会,让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和监管者各得其所,实现帕累托最优。市场对过往新股发行制度的诟病较多,最为突出的是参与者合谋造假和发行价格失真,所以好的发行制度就是要让造假者无处藏身,让市场发现上市公司的公允价格。货要真,价要实,一个货真价实的市场永远不怕扩容。应该说,经过多轮改革和试错,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的制度安排越来越向这条路靠近。

  面对频繁曝出的上市造假问题,中国证监会从去年底开始,对IPO在审企业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财务核查。慑于核查压力,一些在审企业在自查阶段就主动撤回申请,以避免问题暴露后遭到更加严厉的处罚。在抽查阶段,监管部门又发现部分企业可能存在问题,待查清事实之后,违法违规者也将受到相应处罚。

  超常规财务核查初见成效,但也增加了市场运行的成本。即便穷尽有限的监管资源,也无法完全杜绝造假上市的冲动。所以,建立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事后问责,也是恢复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方面。从监管部门近日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罚,可以看出通过严格执法加大违法成本的监管思路。

  一个假货无所遁形的新股发行市场,向投资价值靠近了一步。接下来还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实现一级和二级市场公允定价。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三高”现象带来一系列的市场扭曲,包括二级市场估值过高,引起投机行为盛行;发行价格偏高诱发公司造假上市冲动,背离企业经营初衷;大量超募资金闲置,无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

  能否有效遏制新股发行“三高”问题,已成为发行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的政策选项,其中,“打包发行、集中上市”的可操作性较强。

  物以稀为贵,新股在一级市场获得畸高的发行价,是因为从微观上来看新股仍是稀缺资源,如果能够在遵循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之上,同一时间段内集中推出一批企业发行新股,通过加大供给来改善一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提高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博弈地位,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格自然会有下降空间。

  一级市场发行价格回落,将为二级市场提供价格空间,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得了更多投资机会,这对聚拢市场人气、活跃市场气氛将有正面作用。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炒新陋习难改,也需要防范新股上市后可能出现的恶意炒作。可以视情况加快推出后续发行批次,或在后续批次中增加发行股票的数量,以分流二级市场的炒新资金。

  随着创业板平稳运行近4年之后,原本为稳妥推出创业板的一些规则标准逐步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一些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需要深化改革,完善原有的一些发行上市标准。比如放开对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行业限制,盈利增长要求也可以考虑区分企业规模的差异,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可以允许业绩的合理波动。

  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要做好各项技术准备,也需要各界群策群力,凝聚更大共识。13亿国人共同编织着美好的中国梦,证券市场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成熟完善的证券市场需要一套能够择优劣汰的新股发行制度,这套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振兴证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国梦添砖加瓦,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成为一盘大棋局的胜负手。

  任何市场,都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主义。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不容踟蹰不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需要大智慧,更需要接受不够完美的勇气。日拱一卒,终有所成。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鹿邑原法院院长和女儿在家中被杀
  • 体育西甲-巴萨提前4轮夺冠 足总杯曼城丢冠军
  • 娱乐34岁林嘉欣再生一女 握宝宝小手显温馨
  • 财经刘铁男被举报始末:情妇提供关键信息
  • 科技鉴黄师8个月审2万张黄片:看完所有视频
  • 博客菲律宾军舰为何敢扫射台湾渔船
  • 读书日本人对中国的偏见和积怨究竟有多深
  • 教育女生晒本硕博靓照 被调侃女博士逆袭(图)
  • 育儿母亲节:80后妈妈的手绘“孕”程
  • 张明:如何应对新一轮短期资本流入
  • 陈序:过剩产能急需瘦身
  • 西向东:食品安全监测技术难点在哪
  • 章玉贵:调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近思远谋
  • 代雪峰:减产破产重组或成主要经济现象
  • 尹中立:外资最喜欢中国什么行业的股票
  • 冉学东: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底线
  • 李光斗:中国企业到了接班拐点
  • 谢百三:假离婚潮将转为隐性化长期化
  • 陈浩武:中国还有多少健康的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