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查:业绩真实性过硬是关键

2013年04月08日 03:19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马宇飞

  拟公开发行新股(IPO)的公司上报财务自查报告工作近期正式结束。

  在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IPO核查风暴中,不少企业倒在了资本盛宴开席的前夜,而导致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去留的关键因素是业绩。

  据证监会上周三晚间披露信息,截至4月3日,共有166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查。一家刚撤回材料的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此次IPO核查对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尤为严格,不但要求确保业绩持续增长,同时还要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的真实性进行调查。

  “查得很严,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对公司销售收入、相关费用真实性,还有对所有关联方、客户包括供应商的真实性,都要一一审过,就怕企业通过这些渠道虚增利润。”上述董秘表示。

  不过,上述董秘也认为,虽然对财务真实性的核查很严格,但决定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去留的关键因素还是“业绩是否能保持增长”。他坦承,其公司撤回申报材料就是因为2012年业绩同比出现下滑所致。

  相比之下,对于主板和中小板的拟上市公司而言,业绩增长尽管也很重要,但并不是关键指标。华南一家主板拟上市公司的保荐人表示,核查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业绩的真实性,二是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手法上更多是采用从外围切入的形式,包括走访企业上下游客户、查银行流水等。“至于公司的业绩是否能增长并不是主板核查的关键。”该保荐人说。

  除了感叹核查严格程度外,对于核查过程的复杂性各家拟上市公司也颇有感触。

  某珠宝行业拟上市公司负责人称,因为财务核查的原因,公司原本计划3月底报会,现在要延期到5月底了。原因是公司有200多家客户,筛选后也需要实地核查80多家客户的数据。而要在三个月里实地调查80多家公司的财务数据难度很大,尤其是因为要将近几年的账都核实到,而有些几年前的客户现在已经不来往,或者有的公司财务人员已变更,都需要去说服对方配合,工作量和成本都增加不少。

  尽管如此,上述负责人还是认为查了后更踏实。“起码报材料后财务这块可以放心,以后有什么问题补充解释,不会是财务问题了。”

  深圳一家从事通信类产品的拟上市公司人士也表示,公司正按照证监会下发的文件内容进行财务核查,但因为其主要市场在海外,前20大客户分布在拉美、南亚等区域,所以他只能陪同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及律师一起去海外对这些大客户进行实地走访,核实收入和库存数据。不过,由于企业往年的审计工作做得规范,他对企业通过核查有信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策划:全国H7N9确诊地图(实时更新)
  • 体育中超-申花0-0杭州负分归零 AC米兰2-2
  • 娱乐疑似海天涉淫女星曝光 3天赚60万
  • 财经北京二套房贷款首付款比例提高至7成
  • 科技中移动原高层称微信所增成本远超收入
  • 博客罗援将军:首尔是韩国命门 关注H7N9
  • 读书<养生堂>专家于康教授力作:你吃对了吗
  • 教育成都8成小学生开微博 家长关注怕被吐槽
  • 育儿孩子出生未过百日妈妈21楼坠下身亡
  • 王东京:指导价是多此一举
  • 吴木銮:香港如何公布疫情信息
  • 杨涛:如何避免农村金融机构脱农
  • 洪平凡:中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
  • 舒也: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沙上建楼
  • 叶檀:日元走上歧路
  • 陈序:日本央行能不能启动日本经济
  • 宋文洲:破产丧钟为谁鸣?
  • 金岩石:性感产业是城市灵魂
  • 赵伟:美国经济依然引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