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当年中石油IPO再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代码:601669)在9月19日启动的招股。
记者观察
早报记者 忻尚伦
仿佛当年中石油IPO再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电,代码:601669)在9月19日启动的招股,将本已岌岌可危的A股市场打入新低。
以融资为主要功能的股市,IPO的可持续性进行无可非议,从中国股市成立以来,不断有成立未满三年的“中”字头企业通过特批途径上市。
中国水电招股书的“重大事项提示”第一条显示,“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要求,报经国务院同意,本公司设立未满三年即可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而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设立未满三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目前,国内A股能够享受IPO审批“特权”的,悉数为“中”字头企业。“中”字头企业又大多拥有“航母级”吨位,股市的吃水量之深,足以让整个市场颤动。
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以来,就有中国中冶、中国北车、宁波港、中国一重、中国西电、中国化学等大型央企完成IPO上市。加上中国水电,“特批”公司的发行股份数已达到了170.4亿股。
但是,“特批”贵族们的上市,并没有给资本市场带来“蓝筹价值”,反而成为拖累股市下跌的负累。
比如中国中冶上市时的发行价格是5.42元/股,昨日收盘价为3.07元/股。中国北车发行价5.56元/股,昨日收报4.54元/股。中国西电发行价7.9元/股,昨日收报4.89元/股。
不仅在股价上节节下跌,而且这些身披着“特批”光环的贵族们,给普通投资者的分红,远不及上供给大股东的千分之一。中国中冶IPO时融资189.7亿元,上市至今,仅在2010年末期进行了每10股分0.47元的分红,合计分红金额8.98亿元。但是,按照持股比例,其中的64.18%都分给了中国中冶的母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
至于为何这些企业能获得特批权,从股价上和分红量上,均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但无论是发行人,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没有对这种特权发出过疑问,仿佛这已成为业内的“默认规则”。
贵族们的光荣上市,进一步折射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权利审批机制的漏洞。而种种权利成本的叠加,造成了IPO公司的“无形溢价”。
经常有业内人士说,打新者应该“买者自负”,完全可以不参与新股申购,当新股发不出来后,市场自然会选择新股暂缓发行。但是,却恰恰因为这种“无形溢价”,让“新股不败”的神话很难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