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破发潮再度袭来 发行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 06:27  金融时报

  高国华

  策划人语 1月18日,上市的5只新股全体破发。新股的集体破发,引起了市场对A股新股发行机制的又一次讨论。业内人士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效应还未充分体现,在落实第二阶段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亟待进一步完善后续配套改革措施。2011年发行的新股平均市盈率高达77.3倍。备受诟病的“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的三高现象并未实质解决。

  记者高国华对于A股市场来说,新股破发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5只新股“齐刷刷”破发还是震惊了市场。1月18日两市共有5只新股上市,开盘即集体宣告破发,其中新股亚太科技开盘跌幅达17.5%,为近十年来所罕见。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除了近期市场整体低迷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高发行价”、“高募集资金”、“高市盈率”带来的恶果。而一旦新股破发闸门被打开,随后很可能会引领一轮破发潮。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吕立新认为,如果这种状况不能有比较明显的改观,新股破发现象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实际上,今年以来,新股破发潮不断袭来,首日“破发”呈多发态势,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共有21只新股上市,其中已有13只新股遭遇破发,超过60%的破发率创下历史最高值。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秦晓斌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股大面积破发的问题还是定价过高,积累了较大的风险。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伊始新股发行“三高”已经蔓延至主板,1月5日,华锐风电以90元/股的发行价成为沪市主板20年来发行价最贵的股票,发行后总股本将达到10.51亿股,总市值将达到945.9亿元,跻身A股50强。而主板市场曾经的最高发行价股是中国神华,其发行价不过36.99元/股。而稍早于华锐风电一步登陆沪市的海南橡胶,则以87.7倍的高市盈率登陆沪市主板,创下了这一波沪市发行市盈率的又一个高峰。在此之前永辉超市四方股份等以超过70倍的市盈率发行时,已经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同样,作为“三高”的发源地,创业板和中小板近期的表现更有接近疯狂之势。从“史上最贵新股”海普瑞算起,近10个月来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发行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纪录不断被刷新。中小板的海普瑞以148元/股创造了A股市场最高发行价格,汤臣倍健以110元/股的发行价格创造了创业板发行价格的纪录;发行市盈率方面,从沃森生物的133.8倍到星河生物的138.46倍,再到新研股份的150.82倍,一个个市盈率百倍股后浪推前浪。

  有市场人士提出,历经2009年6月和2010年11月两次新股发行改革,遏制“三高”不仅未见成效反而愈演愈烈,与其难以切割的利益链有关。“在高溢价的利益圈中,承销保荐、上市公司、会计师与法律事务所各得其所,只要高价发行、超募就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超募部分的费用大大提升。而新股破发对他们影响甚微,只有中小投资者蒙受损失,中国资本市场受影响。”尽管去年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但A股反而成为2010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众多分析人士认为,“三高”横行使A股市场沦为了圈钱市,并且使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承担了更大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股上市后破发的主要原因,还是新股发行“三高”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新股频繁破发必将打击投资者参与“打新”的热情,也必将对新股定价机制产生影响,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湘财证券策略研究员徐广福表示,上市新股集体破发,实属罕见。此举表明市场脆弱之格局,也是弱势市场投资者心态的真实写照。新股不败的神话彻底破灭,二级市场的表现将对新股发行改革起到倒逼作用。他表示,事实或将证明,新股发行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市场投资者的意愿,仍需进一步完善。

  可喜的是,在近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一方面,要继续落实新股发行体制第二阶段改革;另一方面,要全面总结发行体制改革经验,研究推出发行体制后续改革措施,进一步强化市场约束,提升一级市场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股破发是发行改革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新股定价确实对整个市场这些股票价格的水准起着标杆性作用,对于一些新股定价过高的现象,她呼吁企业和投行要自律。宋丽萍指出,企业需要自律。此外,她认为投行也应该自律,不追求短期的利润,投行应该采取一些切实的治理措施,对市场负责。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不断向纵深推进,此前引而不发的“存量发行”、“储架发行”(即一次审核、分批募资)等改革举措有望成为新的改革利器,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权问题也有可能摆上议事日程。未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从发行体制与审核体制两个方面并举推进。发行体制改革将研究突破存量发行难题,并不再圈定询价范围;审核体制改革则将优化审核程序,由监管层着重把关实质性核心信息审核,中介机构将承担更多基础工作。“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寄望一蹴而就。”专家表示,在督促各参与主体归位尽责的同时,投资者自身也要摒弃盲目“打新”的错误做法。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