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唱衰农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 22:19  华夏时报

  文/贾 浜

  被收购的美国美林银行在承销中国农业银行的豪华盛宴中没能分到一杯羹。于是,在农行上市前夕,向海内外机构和媒体广泛撒播了一份所谓的《农村金融与农业银行60问》,笔者通读所有问题后发现,农行在其招股说明书摘要中都有答案。

  其实,美林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即,美林的第61问是:农行为什么不让美林参与承销,分得一杯羹呢?

  近期,随着农行上市的临近,媒体和机构纷纷大肆唱空农行。本报记者向熟悉金融机构也同时熟知市场化媒体运作人士处了解到了部分原因。

  主要原因有六个:

  第一,既得利益机构也会唱空农行。由于农行上市采用承销商包销的方式,这些投行处于矛盾心理之中。一方面,这些承销的投行不想让农行定价过高,如果定价过高,最终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完,这些投行就得全额买下,因此,会向媒体透风。另一方,这些投行也不希望农行定价过低,如果过低,其承销费用和顾问费也会有所减少。二者相比,包销的风险更大,因此,投行定有通过媒体压低农行股价的可能性。

  第二,机构的酸葡萄心理。美林银行就是最突出的代表。中国农业银行是投行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攫取承销费用最后的机会,得到的洋洋得意;得不到的唉声叹气。闲着也是闲着,鸡蛋里挑骨头,在答案中给农行找点问题。

  于是,在机构和媒体的勾结中,各取所需。最开心的,当然是海外众多打破头想购买农行股的机构。如果农行定价过低,事后,媒体又可以大肆炒作贱卖论;如果卖的过高,肯定会说农行是坑害中国股民的“第二个中石油”。

  第三,海外媒体唱衰,为海外机构低价购买造舆论。这些标榜“客观”的媒体,根本不拿证据说话,甚至连“扒粪”都省了,直接“胡说八道”。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他们在报道农行上市上语带讥讽,说什么中国最差的银行竟然要进行世界最大的IPO。这些媒体没有论证农行差在哪,为什么不能进行大规模的IPO,犹如国内媒体的标题党。

  早在建行、中行和工商银行上市之前,这些媒体一方面大肆叫嚣“中国银行业技术性破产”,一方面鼓吹中国银行业与西方的大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差距。

  以工行、建行和中行上市为例,上市四五年来,这些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未增加,相反,逐年递减,未向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利润稳步增加。公司治理得到显著改善。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由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中国的银行业挽救了中国经济。而被西方媒体引以为荣的西方大银行不是倒闭,就是被政府注资或兼并。

  其时唱衰的目的,无外乎让海外机构低价购买中国银行股。

  第四,国内媒体跟风唱衰主要原因是,其对海外媒体的盲目崇拜。每家财经媒体在成立之初,不是标榜办成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就是办成中国的《金融时报》,加之财经记者专业性不够,跟着海外财经媒体屁股后边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自己的脑袋。

  第五,变味的新闻标准。财经媒体,特别是市场化财经媒体,现在还抱着凡是“扒粪”的新闻才是新闻,如果客观如实反映企业情况反而成了“软文”。

  在这种变态的新闻标准的指导之下,拿着放大镜看农行的问题;拿着望远镜看农行的成就与发展空间,甚至,视而不见。

  第六,用打压拉广告。

  不管怎么唱衰农行,基本都是徒劳的。

  农行成功上市,那是必须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