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湘源: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新股发行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黄湘源

  证监会将积极研究推出新股发行改革后续措施的表态,再次引发人们的期待。但是,期待新股发行后续改革犹如等待戈多,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所可以等待到的究竟是什么。

  其实,管理层对离谱得太过分的高价发行和大比例超募也并不是一点没有自己的看法,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在谈到“在取消窗口指导之后的发行价格和以前的发行价格相比,发行价格在往上走”时,就曾明确表示,“这说明市场对于发行价格的约束机制还不健全”。这充分说明,培育和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才是新股发行后续改革的主要目标。

  笔者注意到,这次证监会在表示将积极研究推出新股发行改革后续措施时,谈到了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完善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发行条件和程序,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应该说,这些提法都是很准确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去操作。

  笔者以为,完善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精神,不可能离开发行人和承销券商的协商定价。

  询价制尽管有助于协商定价更多反映市场意愿,但这并不等于说询价制就是市场化定价的唯一方式,更不等于可以用二级市场的集合竞价代替询价或协商定价。在国外市场,一级市场发行价同二级市场交易价都是有区别的。某些学者竟指鹿为马地声称发行定价市场化就是一级市场的价格向二级市场看齐,这是对市场化定价的曲解。如果发行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爱定什么价就什么价,想圈多少钱就圈多少钱,而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都只能对自己的投资选择后果“买者自负”,那么,资本市场岂不真的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机”?

  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之所以还有其必要性,就是因为目前询价、定价的结果不合理,不仅存在定价原则上的逻辑错误,同时也是同询价过程中的程序不公分不开的。说透彻一点,发行人和保荐人、承销商以及询价机构无不是为了各自利益,在发行定价上进行利益交换。奇怪的是,管理部门对这种非常明显的严重价格操纵却视而不见,这难道是一句“退出窗口指导”所能说得通的吗?

  而优化发行条件和程序,关键不在于收紧发行审核,也不在于调控发行节奏,而在于为具备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发行改革最终的归宿是由注册制取代审核制。将无关紧要的上市审核权下放给交易所,而至关紧要的发行再发行还继续由证监会大权独揽,这不仅将导致市场资源稀缺对股价的严重扭曲,也不利于市场自己管好自己。

  所以说,等待戈多,并不是说大家已经失去了希望。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