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股发行三大难题待破解

  证券时报记者 跃 然

  今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在上海联合召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探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相关热点问题。监管层对这次改革委以重任、市场对新股发行制度的继续发展完善充满了期待。业内专家认为,询价制度、新股分配机制、存量股份发行等,将成为当前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探路”的方向。

  提高询价有效性

  市场观察人士皮海洲认为:“新股之所以询出如此高的发行价,固然与询价机构的能力有关,与国内股市的不成熟有关,但询价机制本身也存在完善的空间。”据了解,目前的情况是,报高价者才能拿到筹码,所以这些机构一定会“搭便车”,但后一阶段报高价者却不一定以报的价格买,因此,无需承担太多市场风险。如此一来,询价机构也就可以随意报价,从而导致发行人、保荐机构、询价机构之间联手操纵新股定价。这也正是导致新股发行价格高企的最重要原因。

  他建议,具体的询价方法可以稍作改革,譬如,将询价机构的询价报价作为该机构网下配售的认购价。机构询价用资金说话,机构在报价的同时,填报申报股份的数量,并按报价如实缴付认购资金;然后按询价机构的报价高低,确定三分之二的询价机构报价有效;之后按有效询价机构的申报股份数量来分摊新股网下配售股份数量,各询价机构的认购价格即为各自的询价报价。网上发行价格则可以取询价机构网下配售认购价格的加权平均数。这种将机构询价报价作为该机构网下配售认购价的做法会令机构申购行为逐步地回归理性。

  分配机制面临两难

  深圳一家证券公司投行人士表示,当前的市场存在“三高”也好,“破发”也罢,这些现象都是一个市场化行为应有的元素,再次证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的方向选择是正确的。而随着这些市场因素的波动,新股分配机构的平衡也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当然,在‘三高’的背景下,中小投资者受益比例大,大家会认为新股分配机制很合理;而在现在出现‘破发’的背景下,不排除会有部分投资者反而认为当前的新股分配机制不该向中小投资者倾斜。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她说。

  存量发行之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引入存量发售的建议近期也多次被提起。业内专家分析,存量发行可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同时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减少限售股份积累。但存量发行卖掉股份所得资金归股东个人所有,而不是归公司所有,会造成部分股东提前套现,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点。

  此外,当前排队企业多,发行审核已经“高速运转”的状态下,怎样提高审核与发行节奏的协调性?这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

  李大霄表示,打新总量要控制,打包申购、发行时次数减少、包量扩大,这会使资金选择面拓宽。当然,也不能无限量发行,否则会拖累二级市场。他建议,计划性地发行新股,如一个月发一次,或2周发一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次性发10只、20只甚至50只新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