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建筑高价发行存隐忧 或重演中石油悲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6日 09:48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朱艺

  17.7%!虽然还未正式上市,但中国建筑的IPO发行价就已经提前“上涨”。

  作为A股史上第五大规模IPO,中国建筑120亿股的发行量已经引发整个股市的震动。7月23日晚间,中国建筑发布公告称,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2.8%,以此计算,网上冻结资金约为8876亿元,加上网下冻结的9694亿元,中国建筑共冻结资金18570亿元。

  在投资者疯狂的热捧下,中国建筑开始主动“提价”。根据中国建筑最新公告,其招股价格区间最终确定为每股3.96元~4.18元,按发行120亿股、每股4.18元计算,融资规模将达501.6亿元。在此前中国建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其融资规模还只有426亿元。而每股3.96元~4.18元的发行价格对应2008年盈利水平的市盈率为48.59倍至51.29倍。

  中国建筑真的如此“值钱”?以如此高的市盈率发行是否意味其将重蹈当年中石油覆辙?

  “巨套”隐忧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2008年,创意十足的中国股民用这样一条经典语句诉说着自己的遭遇。和今天的中国建筑一样,2007年11月中石油也是以“巨无霸”的姿态登陆A股。头顶“全球市值第二”、“亚洲最赚钱公司”等光环,融资规模为667亿元的中石油引来3.37万亿元资金的认购。

  然而其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并于2008年4月跌破发行价,套牢、割肉资金高达千亿元。中国石油甚至因此被指为2008年熊市的罪魁祸首。时至今日,其股价仍盘旋在15元左右。

  在股市刚刚回暖的敏感时期,中国建筑是否会成为“中石油第二”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而争论的焦点,便是中国建筑高出市盈率51.29倍的定价。

  统计显示,中国建筑51.29倍发行市盈率位列A股第四位。前三位为中国远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分别为98.67倍、97.8倍、76.18倍。

  如此之高的发行价无疑将为整个股市埋下隐患,按照中国建筑当前的盈利水平很难为其股价上涨提供坚实基础。而一旦上市后该股进入下行空间,势必套牢大量资金。这对于刚刚回暖的A股将是沉重打击。

  于是,在中国建筑公布4.18元的最高发行价后,市场质疑声不断。连证监会也罕见地出手干预,要求中国建筑就高市盈率发行作出解释。

  对此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表示:发行价合理偏低,公司拥有两大核心资源,一是储备的廉价土地,二是建筑业的利润增长。随着2009年公司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投资者普遍看好公司的成长性,才给出这一价格。

  不过也有投资分析师认为中国建筑定价是遵循市场的表现:“追随的资金如此之多,不发高价对不起自己。”

  投资者收益何在?

  中国建筑依靠高发行价获得巨额融资,那么谁又来保证股民的投资回报呢?

  对此,孙文杰表示,在不影响业务发展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会充分、合理地考虑股东分红,公司拟按照20%~30%的分红派息率进行利润分配。

  但相比于高股价,这样额度的分红也许会显得微不足道。

  此前中石油每年拿出净利润的45%向投资者分红,2008年每股分红0.15元。但对于40元以上套牢的投资者来说,其回报率低于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需要10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7月23日,中国建筑也在其特别公告中提醒:“本次发行有可能出现发行价格偏高导致上市后即跌破发行价的风险,投资者应当避免盲目炒作。” 但在资金热捧的背景下,这样一段空泛的文字多少有些欲擒故纵的味道。

  尽管,自2005年以来,中国建筑房建部分利润年均增长15.6%。今年从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16.9%,全年利润趋势向好。

  但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建筑这样的垄断企业会不断拓展重点工程,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基础项目投资和补充流动资金。“所以这些公司大多数是吸金机器,他们回馈投资者的红利与发展所需资金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