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毫无疑问,2009年将是投资人纷纷转向并购的一年。”颜漏有,常年奔波于北京、上海两地的德勤中国全国客户及市场主管合伙人,在索菲特酒店接受《华夏时报》专访时如是说。
这位拥有丰富的企业并购重组与上市经验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IPO不再是投资人最为青睐的一条退出通道,“因为金融市场的环境究竟会坏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在信心得到恢复之前,并购重组的方式将取代IPO成为市场的主流”。
颜漏有的这一观点恰恰与不久前银监会开闸并购贷款的政策不谋而合。
12月10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其目的就在于支持企业并购重组,从而减小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实际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并购重组被提上日程早已众所周知,缺的只是一个捅破窗户纸的机会。
盲目“追高”遭巨亏
“还在等,希望市场能够尽快回暖。”记者就其项目退出情况采访了几家风险基金投资人,得到的答案几乎相同。而对于今年以来普遍遭遇项目价格“买高了”的情况,他们都避而不提。
然而,单凭市场回暖就能将此前的亏损弥补吗?或许答案并非如此,因为按照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的说法,实际上不仅2008年,早在2006年,很多投资人就已经“赚不到钱了”。
“大量的资金涌入加上好项目奇缺,一些公司漫天要价导致项目价格虚高的情况可以说司空见惯,市盈率高达几十倍的并不少见。”倪正东如是说,可正如俗话说的“买涨不买跌”,在国内并不成熟的风险投资领域,价格再高的项目也不乏投资者追“高”。
“其实2006、2007年进入的项目几乎相当于在股市的5000点买入,走运的是,他们还有机会在6000点的时候卖出。”不过,对于大多数的投资人和企业来说,这个机会仅仅是昙花一现,根本来不及反应。
而国内一家人民币基金的投资经理则坦承:“其实我身边就有不少同行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高位进入,他们投资的项目听说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保本都很困难。”
上述人士表示,如今来看,只要是市盈率高于8倍以上拿的PRE-IPO项目,都有亏损的风险,“但是在去年的牛市之下,别说8倍,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都还是大家抢着投。”如果按照市场预期的今年上市公司平均10倍的市盈率计算不难发现,不少过去两年间投资了项目的投资人很可能面临得不到回报的风险,有些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因为买的价格太高,而退出的成本又高出了买入价。”
刚刚从美国硅谷回来的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创始人及总裁合伙人汝林琪表示,行业洗牌不可避免。“目前美国的VC数量大概是中国的3至4倍,也就是三四千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未来的5年时间里,这个数字将比现在减少一半以上。”汝林琪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的VC也难以独善其身,“出现行业性的洗牌和减少是必然的,只是情况或许没有美国的那样严重。”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