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IPO暂停2个月 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心情复杂(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5日 03:15  21世纪经济报道

  统计显示,以上市公告日为统计口径,今年以来共有77家公司IPO,募集金额合计1040.05亿元,其中沪市5家,募集金额733.54亿元,深市72家,募集金额306.51亿元,共有41家主承销商和分销商保荐机构分享了上述市场份额。

  在上述77家IPO上市公司中,广发证券保荐家数最多,达到10家之多,国信证券以9家的数量紧随其后,平安证券8家排列第三,海通证券也有6家入账。由此算来,上述四家证券公司的保荐项目合计就达到33家,占今年以来IPO业务承销总量的42.8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共有保荐机构66家,这就意味着有25家保荐机构今年上半年没有任何IPO保荐项目上市,占比超过37.88%。如果不是多家中小投行组团参与了中煤能源(601898.SH)、金钼股份(601958.SH)等超级大盘股的分销,在今年以来的IPO承销业务上,还会有更多的投行得交白卷。

  “目前,考虑到发行已经长期停顿,公司内部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对手中项目重新评估。如果不是抗周期性行业,公司一般会押后上报材料。”上述国信证券保荐代表人指出,这对于负责周期性行业的投行小组来说,意味着明年一年可能都没有IPO项目可干。

  “前面发不出去,后面审不了,报材料的时候,公司肯定是要挑企业的。”上述深圳知名券商投行部高层认为,如果IPO继续暂停下去,很多保荐机构都有可能会对非保荐代表人进行裁员,“投行业市场将会极度萎缩。”

  监管层的近忧与远虑

  “维持二级市场的稳定是管理层过去2个多月暂停新股审核、发行的主要原因。”12月4日,上海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告诉本报记者,长期以来,由于一级市场处于无风险套利状态,因此,每一次新股申购时,都会有大量的二级市场资金涌向一级市场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二级市场的资金,从而造成大盘的下行。

  因此,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为了大盘的稳定,管理层应该停止新股上市。

  “考虑到目前二级市场刚刚企稳,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继续停止新股上市是管理层必须做出的选择。”该投资总监指出,A股今年以来一度出现了超70%的下跌,管理层可能是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停止新股发行一定程度上说是无奈之举。

  上述山东地区已“过会”企业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可以肯定,证监会也是不愿意看到IPO持续暂停下去的,但是,这种以牺牲资本市场的长期融资功能来换得短期二级市场稳定的做法,注定是会引起各方争议。”

  对此,上述深圳知名券商投行部高层表示高度赞同。他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暴跌并不是市场上股票发行太多。另外近2个多月来,A股的走势表明,暂停新股上市,也没有从根本上使二级市场有根本的起色。

  而IPO暂停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监管层自股改以来推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陷入了停顿,其监管之“定位锚”又有意无意地指向了“稳定指数”这一目标。

  “我认为,管理层对于目前市场上还在呼吁要暂停新股上市的声音,应重新‘考量’。”一券商投行部高层指出,管理层以不发上市批文来控制发行节奏的方式,并不是百利无一害的做法。

  该高层指出,尽管从客观上说,暂停新股上市能够避免企业流血上市或者出现欧美市场的发行失败,对于保荐机构来说,也能使公司避免出现巨额的余额包销。但是这样做,反过来,又损害了发行人的融资需求,以及保荐人的业务需求。

  “要知道,投行就是管理风险的。管理层把风险关闭了,我们还怎么管理风险呢?”该高层指出。

  另外,该高层认为,“长期暂停新股上市,对于正在深化中的国内发行体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平安证券北京投行部一位高层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不管是欧美市场还是相对成熟的香港市场,企业聆讯(也就是我们的“过会”)一旦通过,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行。如果没有完成发行,或者发行失败,监管层没有任何责任。

  “目前市场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估值区间,对于一些融资量并不大的中小板企业来说,适度发放上市批文,应该是不会对二级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此时发行股票,这也是对培养券商抗风险能力的良好机会。”该高层指出。

  除此之外,该高层认为,此时“重启”IPO还能避免一级市场出现不必要的泡沫。“好的企业股票自有人买,差的发不出也是正常。”相反,如果管理层要在市场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地点上才重新放行新股上市的话,投资者未来必然将难以买到估值相对较低的股票,反过来,这对二级市场也不好。

  同时,也有观点指出,眼下,正当国家刺激经济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固有的融资功能,此时当大有作为,方可使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比例渐趋合理。如果此时,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大门仍然紧闭,不仅无法为中国内地经济复苏贡献力量,也势必影响到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们理解监管层的处境,也理解其用心,某种程度上,监管层确是一片好心,但其收效却未必佳。”某业内专家指出,“如果此时监管层打开融资大门,让市场的事市场自己说了算,则既符合当前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也不必自己背负上所有的指责,‘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