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青岛民企上市集体大修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14:55 中华工商时报

  【记者路敦海特约记者于清教青岛报道】

  很多人熟悉和认识青岛,不是通过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而是通过青岛的品牌群体崛起现象开始的。自上世纪90年代初始,青岛涌现出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等一批明星品牌企业,这些明星企业在各自的行业一时万众注目。

  据了解,截止到2007年6月18日,青岛已拥有上市公司16家,股票18只,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达130.61亿元,位居山东省各市首位。其中,青岛啤酒、中天国际、海尔国际、中国康大、科龙电器先后以IPO(首次公开募股)或买壳的形式在香港、新加坡上市。

  随着1993年7月15日

青岛啤酒在国际资本市场及香港民众的高度关注及翘首企盼中的成功上市,由此拉开了青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鏖战序幕。2006年12月21日,以做蜡烛而闻名中外的民营企业青岛金王一举登上了深圳中小企业板,这不仅给青岛企业在2006年的资本市场运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青岛的民营企业上市开了个好头。更重要的是,对越来越重视民营经济的青岛市政府而言,如何引导作为支撑青岛经济增长未来希望的民营企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让民营企业跨过“融资槛”,“金王经验”无疑更具有实际意义。

  品牌之都需要民企“大块头”

  有着“品牌之都”之称的青岛一直不缺乏名牌,青岛在打造品牌上也一直不遗余力。青岛市经贸委的有关领导对外界称,未来5年青岛品牌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进行了科学规划,目的在于通过青岛本地企业主体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产业集群、营造品牌经济良好发展氛围,实施多管齐下,推动青岛向知名品牌城市再次跨越,从而全面提升城市核心

竞争力

  青岛市政府力图利用5年的时间,形成覆盖青岛市工业、农业、服务业完善的品牌体系,构建起家电电子、汽车造船、石油

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轻工制造、现代服务、区域特色等八大品牌集群,力争使青岛成为品牌产品研发、孵化、培育中心;国内外著名品牌的集聚、辐射中心;品牌策划、品牌价值评估中心。

  在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品牌经济良好发展氛围方面,青岛市建立起健全的品牌评价认定体系、品牌促进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品牌保护体系,并着力加强品牌经济理论的研究探索和品牌知识的培训,加强品牌经济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青岛市品牌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引导各行业、企业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丰富品牌之都的城市内涵,指导青岛市品牌经济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跨越。

  从一系列的品牌培育计划和策略中可以看出青岛的决策者的良苦用心,一批如青岛金王、康大食品、海丰航运等新的民营品牌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崛起,也证实了青岛市重视并培育品牌经济的结果。但在青岛这个一直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经济的城市,这些民营企业品牌与他们的老大哥国有品牌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青岛民营企业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还缺乏“大块头”、缺少知名度,还不足以担当青岛这座品牌城市的“新名片”,简言之,就是重量级不够。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青岛民企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只有六和集团一家,然而六和的大部分业务并不在青岛。目前,即发、泰发、欧美投资、青变等都有冲击百亿的实力,但这还需要一定时间。日前,青岛某媒体记者前往浙江宁波采访,该记者在宁波鄞州区采访时,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奥克斯是该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另外全区过亿的企业就有300多家。而有关统计显示,青岛民企年销售收入过亿的去年底为200余家。因此,从规模上比较,青岛民企亟待做强做大。

  重量级民营企业品牌的缺乏,也让青岛的“品牌之都”的称号有点失色。青岛市委党校有关专家则表示,青岛市民营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多还没有脱离家族式管理模式,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即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进入青岛民企“百强”的企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具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也非常少。一些已控股、参股多家公司,涉足多个行业、组建起集团的民营企业,其管理方式仍然带有浓厚的家长制作风。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企业活力不足,制约了企业发展。“青岛民营经济要壮大,今后必须要迈过规模小、体制创新不足、自主品牌少、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而‘融资瓶颈’则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路上必须要跨越的门槛。”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就该适时到资本市场搏击一番,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将企业做大做强。单纯靠自身资金积累和银行贷款,企业的发展速度肯定要受到影响。

  民企涌动上市潮

  2007年1月28日,青岛市发改委在青岛市最繁华的香港路上的市政府大楼9层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上市公司研讨会。青岛的上市公司高管悉数到场,而且正在筹备上市的十几家企业以及30多家上市后备资源的民营企业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名义上看,这是一场与平日没有多少差别的研讨会,但对于青岛企业的资本市场而言,意义却非同寻常。

  2006年,青岛市民营企业青岛高校和青岛金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中国康大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直接融资10亿元,实现了上市家数、上市市场和县域企业上市的三大突破,最关键的是实现了青岛民营企业上市的突破。

  青岛市发改委在2007年3月底的总结分析会上并不讳言,尽管青岛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从青岛在山东省乃至全国所处的经济地位看,在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等方面,在民营企业的资本操作上,青岛与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尽管融资额大但数量明显少于江浙、珠三角等地区同类城市,尤其是在县域经济中的上市公司大大少于苏、浙、粤等省市的经济百强县。从产业结构上分析来看,青岛的上市企业目前在产业分布层面也没有充分体现出青岛市的产业特色,如旅游、港口、海洋三大特色经济行业中目前尚无一家上市公司。

  青岛市品牌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先登教授毫不讳言地指出,“品牌之都”不应该成为青岛企业的光环,“品牌之都”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就可以赢得足够的砝码。青岛企业上市的质量、数量和青岛本身的城市定位并不相称,这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的质量、数量与南方一些县级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为什么我们的民营企业上市效率低?而上市后的企业则存在与其他城市的同类上市企业相比经营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并给予尽快解决。他指出,青岛民营企业上市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除了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质量有待提升并公开透明外,还有就是在做强、做大方面青岛的一些民营企业要改变狭隘的区域市场意识,而且增强企业对上市的全面认识。

  上市跨过资金槛

  青岛市发改委企业投资处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青岛市资本市场发展十一五规划》,政府正着力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融资的鼓励政策,加快培育拟上市企业资源,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的上市信心。同时,在青岛市资本市场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由发改、证监、工商、税务、国土资源、财政、国资、外汇管理、金融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对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实施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进一步简化手续,减少环节,建立相关责任制,明确分管领导,协调解决拟上市企业在改制重组、上市辅导和申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青岛民营企业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说,有了政府的支持与推进,民营企业上市、企业大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亨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正在实施第二次创业。

  但并非所有的民营企业对上市持积极态度。黄岛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分析认为:政策有了,企业上不上市,我们最终也不好说,关键是看企业的意愿。

  针对该现状,青岛市发改委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企业上市工作,推广成功企业典型经验,努力培养企业上市信心,让企业明确上市是不以牺牲资源和权益为代价的新的招商引资形式,以促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深入了解,调动其上市的积极性。自去年以来,青岛市发改委就多次组织区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上市辅导、考察学习和培训。

  2006年12月上市的青岛金王今年4月25日公布了第一季度报告,公司称通过不断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及定价策略,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长30%-50%。

  “和同类城市比较,青岛民企上市数量明显偏少,青岛金王等企业的做法值得青岛民企借鉴。”中信证券青岛营业部分析师张先生说。

  青岛经济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更有人士预言,下一步青岛经济增长的希望在民营企业。青岛的民营企业正面临如何进一步做大的门槛,而融资问题又是民营企业做大的最大瓶颈问题。一批著名大企业和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打通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经营,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公司规模。

  目前,青岛已吸引了包括纽约、伦敦、新加坡、韩国等在内的十几家境外交易机构,他们频繁向民营企业抛出了资本的“橄榄枝”,相信这将对青岛市的民企上市工作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资本推力。而真要把机遇变成企业发展的现实,青岛市政府和民营企业仍需苦练内功。只有这样,青岛民企“大块头”才可能真正出现,才能真正实现化蛹为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