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09日20:53 新浪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XYSTRATEGY

  投资要点

  展望:风险暴露前不可心存侥幸,风险出现后也不必过度惊慌,战略性配置优质资产

  ——国庆期间多城同步开启调控,地产或将迎来阶段性拐点。兴业策略团队再次做出前瞻性预判,我们从9月起即反复强调房价飙升是泡沫和风险的积聚,如果放任不加以管控,可能影响民生,并导致社会矛盾增加、贫富差距拉大,房贷压力也会对消费形成挤出。国庆期间多个城市如此密集的同步开启地产调控,亦显示了管理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决心。房地产调控可能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冲击:1、调控将影响楼市销量,后续新开工和地产投资下行将使基本面承压;2、对货币宽松形成制约; 3、不排除形成热钱外逃压力。

  ——地产调控突然而至提醒我们,风险暴露前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报告中可能已是老生常谈,但不排除某个时点突然出现“吓市场一跳”。

  海外方面,节间英镑巨震、美元指数大幅波动,离岸人民币再破6.70,也印证我们此前反复提示的海外波动的风险及不仅未结束,反而逐步放大,加息对资产价格的扰动将持续。此外,仍需密切关注:1、美国大选进入冲刺阶段后不确定性提升;2、将于12月4日举行的意大利宪政改革公投。国内方面,金融去杠杆下,债市的风险仍当警惕。央行相继重启14日、28日逆回购减少隔夜资金供给抑制债市套利空间,四季度也是信用债到期高峰,不排除以适当释放信用风险的形式修复债市的风险定价,这也是抑制泡沫的一种途径。

  ——一旦风险出现后,对A股也不须过度惊慌,前述风险点的证实或证伪可能触发行情阶段性波动,但拉长久期看,以上对A股的配置价值未必是坏事。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视角,由于此后不确定性更多在欧美,此前受冷落的新兴市场可能再度迎来配置资本的青睐。近期MSCI再向A股抛出橄榄枝,全球最大ETF公司Vanguard也完成纳入A股,均印证了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国内大类资产中,相比于债市和地产,A股性价比也更高。年底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甚至创新低的概率不大,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当前时点,风险尚未充分暴露或被price in,仍待“排雷”;存量仓位偏高,增量资金受监管制约入场乏力;且“吃饭”行情后已较难找到仍处左侧、尚在底部的板块。风险收益比下降。对绝对收益投资者,建议耐心等待,到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仓位结构改善、性价比较高时再入场或加仓;对相对收益投资者,基于相对排名的游戏规则及今年收益率水平较为集中的现实,结构的意义大于仓位,建议往人少、且有短期催化剂或预期差的地方去,精选细分板块或个股性机会。

  投资策略:四季度重点配置绩优股估值切换

  ——估值与成长性匹配、不断兑现业绩的绩优股:家装产业链品牌化,短期受益于地产后周期带动的需求增长,中期受益于品牌消费升级,长期将受益于渗透率提升;光通信;CDN;

  ——受益于稳增长+调结构的PPP板块中的建筑、环保、配电网等行业将持续收益。

  ——中报消费中高景气子行业:照明设备、汽车、摩托车。高股息、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类债品种。如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板块。

  ——周期角度推荐原奶、锌以及化工中的MDI和粘胶。关注煤炭开采、有色、化纤、印刷等即将进入补库存阶段行业的投资机会。短期博弈采掘类行业的投资机会。

  主题投资:海绵城市、核电以及核心资产组合。

  以下为正文

  回顾:《打好歼灭战》《留得青山,打好游击》《中期存量博弈,提防六月变脸》《布局“吃饭”行情》《“吃饭”行情,步入精细化投资阶段》《吃饭行情圆满演绎,戒贪精选绩优价值》

  ——2016年年度策略《打好“歼灭战”》(20151203):(1)主要矛盾是供给侧改革“歼灭战”,“破旧”带来阵痛(2)泡沫市、波动市、结构市、扩容市的特征下,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黑天鹅,2016年可能仍处于类似1998年行情。(3)主动择时,仓位灵活,充分衡量风险收益比,方能获得超额收益,打好歼灭战其实是立足于打好“小心被歼灭”战。

  ——2016年春季策略《留得青山,打好游击》(20160228):存量博弈下,消耗性、磨人的行情,伴随震荡和反复,需要留得青山。若稳增长持续超预期,注意把握周期性行业超预期表现机会。打好游击战,一旦机会出现,不能放过。

  ——2016年二季度策略《中期存量博弈,提防六月变脸》(20160418),二季度后期,提防风险偏好重新下行,6月风险释放以后,则可以适当积极。三个触发风险偏好下行的因素包括:信用风险暴露可能会使风险偏好下降;定增解禁及减持问题将日益凸显,构成制约市场的重要压力;事件性因素亦会影响风险偏好,包括美元加息预期反复扰动,欧洲杯期间全球股市普遍疲软、英国退欧公投引发阶段性担忧。

  ——2016年半年度策略《布局“吃饭”行情》(20160615):6月风险点多,风险释放后布局,7、8月“吃饭”行情,边际思维占上风。经济L型不悲观,中报或超预期;政策“蜜月期”,环境相对2Q温和;改革预期(供给侧改革)逐步明朗修复风险偏好;大类资产配置角度A股相对吸引力提升;还有G20(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或有突破),深港通等重要事件性因素。

  ——20160626《英国脱欧让“6月布局,7、8月吃饭”更香》、《英国脱欧对A股影响总体偏正面》:我们认为英国脱欧对中国所带来的“利空”主要是情绪和心理上的,短期影响风险偏好,而其带来的“利好”是实实在在、方方面面的,无论是长期资产吸引力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地位的相对提升,还是短期央行边际放松对冲、联储加息概率下降;不仅在经济金融方面,还会在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上提升我们的地位,这对于我们中长期经济、金融、贸易的好处是更加深远的。

  ——20160814《吃饭行情收官,精选绩优价值》:后续上下空间均有限,反弹步入震荡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监管趋严下,增量资金不足,使向上空间受限,吃饭行情“收官”。但是,G20维稳窗口仍在,短期海外和国内环境依然平稳,因此也不会酿成如08年或者11年的单边下行市,向下无需过度担忧。

  ——20160904《G20后,关注几个风险点》:G20过后,指数向上的时间空间均有限。关注几个可能触发行情向下的风险点:1、监管层面的预期差。维稳窗口过后,监管少了后顾之忧,趋严的态度可能更明确,金融工作会议也可能讨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三会联合监管构架。2、债市波动和信用风险释放的负面冲击。3、货币政策有边际收紧的可能。4、美国加息的预期波动。5、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

  展望:风险暴露前不可心存侥幸,风险出现后也不必过度惊慌,战略性配置优质资产

  1. 国庆期间多城同步开启调控,地产或将迎来阶段性拐点。兴业策略团队再次做出前瞻性预判,我们从9月起即反复强调房价飙升是泡沫和风险的积聚,如果放任不加以管控,可能影响民生,并导致社会矛盾增加、贫富差距拉大,房贷压力也会对消费形成挤出。国庆期间多个城市如此密集的同步开启地产调控,亦显示了管理层“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决心。房地产调控可能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冲击:1、调控将影响楼市销量,后续新开工和地产投资下行将使基本面承压;2、对货币宽松形成制约; 3、不排除形成热钱外逃压力。

  2. 地产调控突然而至提醒我们,风险暴露前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我们此前反复强调的一些问题,在我们的报告中可能已是老生常谈,但不排除突然某个时点出现“吓市场一跳”。海外方面,节间英镑、美元指数均大幅波动,离岸人民币再度突破6.70,也印证我们此前反复提示的海外波动的风险及不仅未结束,反而逐步放大,加息对资产价格的扰动仍将继续。10月非农虽不达预期,但根据兴业宏观组的判断,9月下旬FOMC会议声明中“风险平衡”这一加息指引固定措辞再度回归或意味联储对于加息已下定决心。之后在市场对全球流动性拐点担忧提升的背景下,资产价格波动或进一步上升,资产间联动性也更加不确定。此外,仍需要关注几个风险点:1、美国大选影响:10月初至11月8日的美国大选冲刺阶段,根据历史经验,大选日前后两个月美股市场表现都低于非大选年,并且,海外市场的波动性或将提升,类似这种惊扰本质上是政治压力上升而导致海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2、将于12月4日举行意大利宪政改革公投可能成为继英国脱欧后的下一个“黑天鹅”,市场此前对此关注度不够,对其重要性预期也不够充分。国内方面,金融去杠杆下,债市的风险仍当警惕。近日央行相继重启14日、28日逆回购减少隔夜资金供给抑制债市套利空间,而无风险利率反弹后再次回到低位。此外,我们更担心信用事件出现的可能,6月以来大幅收窄的信用利差不排除有反弹,一方面提高企业发债难度和成本,一方面影响风险偏好,均对股市有负面冲击。四季度也是信用债到期高峰,不排除以适当释放信用风险的形式修复债市的风险定价,这也是抑制泡沫的一种途径。

  3. 一旦风险出现后,对A股也不须过度惊慌,前述风险点的证实或证伪可能触发行情阶段性波动,但拉长久期看,以上对A股的配置价值未必是坏事。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视角,由于此后不确定性更多在欧美,此前受冷落的新兴市场可能再度迎来配置资本的青睐。近期MSCI再向A股抛出橄榄枝,全球最大ETF公司Vanguard也完成纳入A股,均印证了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国内大类资产中,相比于债市和地产,A股性价比也更高。年底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甚至创新低的概率不大,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当前时点,风险尚未充分暴露或被price in,仍待“排雷”;存量仓位偏高,增量资金受监管制约入场乏力;且“吃饭”行情后已较难找到仍处左侧、尚在底部的板块。风险收益比下降。对绝对收益投资者,建议耐心等待,到风险释放较为充分、仓位结构改善、性价比较高时再入场或加仓;对相对收益投资者,基于相对排名的游戏规则及今年收益率水平较为集中的现实,结构的意义大于仓位,建议往人少、且有短期催化剂或预期差的地方去,精选细分板块或个股性机会。

  投资策略:四季度重点配置绩优股估值切换

  熊市重质,当市场真正步入熊市的时候,估值中枢系统性下移,只有业绩才是股价铁的支撑,因此绩优作为当前熊市第二阶段配置的根基,投资者当前愿意为确定性业绩支付合理估值甚至付出溢价,挖掘优质资产,指数对收益率的指导意义下降,向结构要效益。四季度最为确定的机会便是绩优股估值切换的机会。关注两类投资机会,一类是估值与成长性匹配、不断兑现业绩的绩优成长股;另一类是低估值、内生增长稳定的绩优价值股。

  ——估值与成长性匹配、不断兑现业绩的绩优成长股:值得长期配置的核心资产

  家装产业链品牌化:建材、家具、装潢、卫浴等子行业短期受益于地产后周期带动的需求增长,中期受益于品牌消费升级,长期将受益于渗透率提升。1-8月建材装潢类和家具类零售额增速均在15%左右,各零售行业增速中排名前列。同时家具建材类行业集中度低,给家居建材子行业上市公司带来做大做强的机会,盈利增速保持高增长,如家具类索菲亚好莱客等,建材类各细分子行业上市公司友邦吊顶兔宝宝。十一前后地产调控政策逐步趋严,家装产业链公司估值短期提升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其业绩高增长将有望维持,四季度在绩优股估值切换行情中仍建议有效配置。

  通信行业中继续推荐光通信以及CDN行业:我们二季度开始,在“不一样的涨价细分行业”中即开始推荐光通信板块,至今已取得显著收益。光通信的光纤光缆行业受益于移动宽带建设及国家“五万个行政村通光纤”政策,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受益光棒反倾销带来光纤价格上升,兴证通信组判断,拥有自主光纤预制棒的行业优势企业业绩增长弹性大且确定性强,16年全年增速预计在50%以上,2017年增长30%以上;CDN行业受益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有望维持持续2-3年的40%以上高速增长。

  ——受益于稳增长+调结构的PPP板块作为行业配置的弹性品种,作为突破。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初现“流动性陷阱”现象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方式,加强政府主导的需求端刺激,帮助经济走出当前困境。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在调结构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且我国政府债务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当然,单纯依赖政府资金对经济的刺激可能并不足够,最终还是需要发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PPP模式作为国家财政投资重要改革方向,势必随财政投资落实而实现加速。(详见《“流动性陷阱”隐忧初现,PPP项目助力解决》20160817)。

  9月14日,发改委向社会公开推介第三批PPP项目,此次推介项目是8月30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发改委和财政部PPP的权责,分别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之后的首批示范项目。此批项目全部投资于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七大类(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项目个数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

  PPP当前主要看点:1、PPP上升至顶层设计;2、财政部进行第三批项目示范库的评审;3、PPP立法进程加快。在未来财政政策仍将以基建为主要发力点的情况下,基建中实施PPP项目的建筑、环保、配电网等行业中的标的将持续受益,“PP+”(PPP+园林/环保/轨交/配网/医院等)投资方向值得投资者持续挖掘。(《PPP北京专场会议纪要——兴业证券策略&建筑&环保20160906》)

  ——挖掘中报消费高景气子行业,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红的品种建议精选

  下游消费中高景气行业,根据2016Q2下游消费品行业中,景气依旧但结构出现分化。耐用消费品盈利情况普遍好于一季度,受益于净利率和杠杆率双升,照明设备单季度ROE同时超过了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水平,汽车、摩托车等ROE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提升,在房地产周期带动下,三四季度高景气仍有望持续;日常消费品二季度的ROE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纺织制造、化学制药、农业和牧业的单季度ROE有所提升,且持续性有待观察。

  高股息、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类债品种。高股息高分红、现金流稳定的类债券品种在低利率环境中更具吸引力,并长期受益于无风险利率下行,尤其在当前国债收益率水平大幅收窄的情况下,如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板块。

  ——周期角度推荐当前处于周期反转的原奶(西部牧业)、化工中供需格局良好,供给侧政策或成本驱动下具备较大价格弹性的细分子行业(MDI、粘胶短纤、尿素)。

  ——库存周期带来的行业投资机会: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第5轮库存周期的去库存阶段。结合产成品存货增速已经出现一定的企稳迹象,我们认为去库存过程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就会结束,随后经济将进入补库存阶段。但从需求方面的信号不振显示补库存周期可能不会太长。

  分行业来建议重点关注去库存即将结束并开始补库存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化学原料与制品、化纤制造、印刷业、通用设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金属制品业和服装制造业共9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库存增速可能已经企稳了一段时间,或者虽然仍在下降,但下降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同时行业PPI增速和行业收入增速在已经进入上升趋势,未来产能投放也有望增加。这些行业正处在库存周期的拐点附近,行业价格和需求的提升开始逐渐反应到企业的业绩和预期之中,是最值得关注的9个行业。

  ——短期博弈采掘类行业的投资机会,国庆放假期间,含A股的H股行业及个股表现——采掘、食品饮料、汽车及钢铁上涨幅度较大(涨幅均超过5%),其中采掘行业受石油限产及煤价上涨等因素推动,涨幅接近10%,周度上涨较多的个股是中海油田服务(15.16%)、兖州煤业股份(13.79%)、中石化油服(11.41%)、中海发展股份(10.74%)、山东墨龙(10.00%)等。

  主题投资:关注景气向上和催化事件并存的稀缺主题机会,推荐核心资产组合

  主题投资方面,我们继续建议关注行业和策略“共振”的强主题,例如海绵城市、核电,此外推荐关注核心资产组合。

  海绵城市:前期市场对海绵城市悲观预期主要在于:1)项目建成后商业模式模糊,盈利模式不明确;2)项目收益率低,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低,参与度低;3)立法不完善,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但在顶层设计逐渐完善以及PPP模式的助推下,海绵城市的商业模式逐步明晰,盈利模式将成熟化;此外,相关法规也在加速推进,例如近期对政府的履约要求以及对PPP项目的申报条件明确,叠加无风险利率持续低位徘徊的大背景,我们认为,市场对海绵城市预期的边际改善将拉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相关投资将提速,行业拐点已至。近期随着中报业绩大幅提升,相关订单的大幅增加与业绩兑现均明显改善了投资者的预期,海绵城市板块在最近这段时间内表现不俗。而站在目前时点来看,当前市场风险偏好下行,震荡市中资金将持续青睐业绩兑现能力强的主题,继续看好相关上市公司三季报和年报带来的海绵城市板块行情的延续性。另外,第三批示范项目的落地、顶层设计的出台预期以及PPP相关立法的实质性进展都将对板块带来一定预期催化。我们认为建筑行业中的市政园林(华控赛格/东方园林/铁汉生态)、建材行业中的防水材料及管道(东方雨虹/伟星新材)和环保行业中的水务处理板块(碧水源/巴安水务)将在未来行情中率先直接受益。

  核电:福岛核电阴影渐散,核电设备招标范围不断扩大,下半年核电项目有望大规模开工,我国“核电重启”加速推进。随着“一路一带”核电出口的继续推进、未来内陆核电的批复与启动,以及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加速,将带动核电装备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即将发布的《核电“十三五”》,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亿~1.5亿千瓦,规模将扩大四倍,核电产业将进入第二轮发展高峰。核电产业链较长,我们从技术壁垒、相关上市公司集中度以及盈利情况三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建议关注两大方向:下游乏燃料处理领域(台海核电/通裕重工/应流股份)和上游燃料及零部件端(东方锆业/久立特材)。(详见7月18日《第二轮高峰蓄势待发,核电“盛宴”即将上桌》)。

  核心资产:我们在5月3日《核心资产:股票中的“京沪学区房”》中提出“核心资产”这个概念,并在后续市场观点中持续强调“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这一类业绩不断兑现的绩优成长股,不仅是全球总需求疲软、资本过剩、负利率的大环境下的稀缺性资产,更是存量博弈市场中不可忽视的结构性机会”。我们前期重点推荐标的组合中,海能达澳洋顺昌以及亿纬锂能等多只个股的股价均已经创下年内新高,观点得到市场有力的印证。站在目前时点来看,宏观经济层面,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而核心资产所属的先导性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未来走向影响较大,代表着未来经济转型和创新的前进方向,市场潜力不可小觑;资本市场层面,市场短期内出现大量增量资金入市的可能性较低,未来大概率将继续以存量博弈的震荡市为主。我们认为在这个背景下,业绩不断兑现的核心资产不仅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而且在目前这个越来越“价值”的市场环境中将获得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可以说是博弈市中“赚钱”的一把“利刃”。建议关注高端制造业中大数据、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现代服务业中的IP、供应链管理等和移动互联产业中的智慧旅游等领域,具体标的组合详见相关报告。(9月6日《以史为鉴,通时合变》和5月3日《核心资产:股票中的京沪学区房》)。

  兴业研究每周重点推荐股票池

  本周组合调入片仔癀,调出翰宇药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天元 SF18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那些炒房的人真不怕泡沫破吗?

人们每一次判断房地产涨疯了,然后选择清空房地产,拿着从没见过的大数额现金去投资不稳定的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或者去投资实体经济时,其结果都是一次次失望,因为非房地产的投资,都没有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

高科技才是创新只是一种迷信

企业创新,技术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效率最终反映在财务指标上,而终极的财务指标就是利润。如果工业4.0不能增加利润,要它做什么?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传统行业照样可以创新,照样可以提高效率。

房地产迷幻了一代中国人?

史蒂芬罗奇说,房地产迷幻了一代美国人,诱惑了许多国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美国的问题可能会发生在中国身上,没有谁能肯定地说中国是个特殊的例子。几年前的这句话或许能给今天的我们一些警示,我们当从中吸取教训,及时醒悟,合理纠错。

当前经济最应警惕楼市过冷

无论采取什么限制性政策,房市交易归根结底是商品市场的交易行为,逃脱不了市场规律的洗礼,即便是以行政权力采取直接或间接的“休克交易”策略,也只能把问题和矛盾暂时压制下去---压制越久,将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