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2日16:06 综合

  来源:券业观察

  近日,记者获悉,证监会内部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任组长。种种迹象显示,“深港通”随时有可能落地。

  “深港通”要落地了

  2016年3月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今年择机推出“深港通”。对此,同样出席年会的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积极回应。

  在2016年7月5日在港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金融合作会议,梁振英在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对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和香港金融竞争力充满信心。

  8月10日,港交所在2016年的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指出,为迎接深港通,已完成开发及测试所需系统,现在技术上已准备就绪,只待监管机构批准,即可支持两地股市互联互通。在10日的业绩会上,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笑称:“深港通最近都没有什么消息,这表示消息越来越近了。”

  近日,记者获悉,证监会内部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任组长。

  种种迹象显示,“深港通”随时有可能落地。

  8月12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深港通概念再度爆发,本月通车的呼声愈见高涨。香港经济日报综合各渠道消息,各界对深港通今年通车已有共识,两地交易所及证监已上呈文件,只待国务院审批,“只差最后一步”。

  60亿元(港元,下同)资金昨扑入港交所(00388)及中港券商股,板块成交额较上月日均水平急增4倍,带挈港股交投突破700亿元,达个半月最热闹,恒指再闯8个月高位。

  国际油价回稳,美股曾升137点,恒指夜期收报22733点,升173点。截至本港今晨1时30分,港交所在美国挂牌的预托证券(ADR)折算报198.2港元,较港收市价197.7元高0.5元。整体蓝筹ADR相当于恒指升96点。

  已上呈文件只待国务院审批

  香港经济日报综合各渠道消息,各界对深港通今年通车已有共识,两地交易所及证监已上呈文件,只待国务院审批,“只差最后一步”。有消息更指,近日监管当局口风日渐乐观,“将公布的感觉”是近期最大的。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受海外媒体访问时,更以“即将来临”(imminent)去形容深港通的开通。有内地传媒指,中证监内部已成立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由副主席方星海负责中港证监及相关部委的协调工作。

  李小加:深港通即将来临

  市场一度传出昨收市后公布,概念股即于午后炒作炽热。逾25亿追捧港交所,股价直闯200关,高见199.5元,重返逾3个月高位,收市升近3%。中港券商股中以海通证券(06837)及英皇证券((00717)成交最劲,分别有6.1亿及1.4亿元。整体券商股录得34亿元成交,较7月日均成交仅8.5亿元,大幅高出近4倍。

  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策略师洪灏指,近期有很多迹象显示有关当局正准备公布深港通的通车时间,“宣布后仍须数月准备时间才开通,毕竟只剩一季时间,现在准备已差不多。”

因深港通传闻资金流入个股因深港通传闻资金流入个股

  洪灏:消息利好大市扑23000

  他又认为,深港通属于利好大市的机制,市场目前仍在炒作通车的预期,相信大市会“波动向上”,短期内有机会挑战23000点大关,包括港交所及券商股在内的概念板块仍有向上空间,但不排除机制正式宣布通车当日,板块会有急劲获利压力。

  外资则对通车时机及概念股的看法较保守,花旗私人银行亚太区投资策略师彭程认为,通车时机并非由市场情绪主导,但“相信开通时间不会太远”。

  “深港通不会大幅增加交易量,首先不会较沪港通大,而且中国经济基本面欠支持,疲弱增长未能让互联互通发挥作用。”他补充,若内地经济环境继续不明朗,及未解决结构性问题,“无论(深港通)通不通,都难有长远帮助”,遂对券商股及港交所后市审慎。

  港股昨成交按日急增近24%至757.9亿元,恒指收报22580点,升88点;国指收报9423点,升107点。

  深港通是什么?

  这一两地股市的互联互通机制,采取南下北上双向管道,分别指定两地券商作为参与交易所交易的中转站,以满足两地资金投资对方市场的需要,同时通过设定额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相应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准。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深港通被认为比沪港通更具现实意义,将令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乃至世界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速。目前海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路径主要包括QFII、RQFII、沪港通和中港基金互认等,深港通的开通将继续完善相关路径,使A股和港股互联互通并成为全球资金投资中国的“一站式配置”。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短期内,深港通的开通有望提振当前萎靡的市场环境。长期来看,两地的互联互通将引导A股市场逐步完善健全,沪深港三地市场可以真正意义上形式上的成为一体,加快在投资理念、估值体系、交易模式等领域的融合。

  同时,更多的海外中资可以在香港金融市场沉淀下来,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与沪港通相比,深港通对香港的影响将会更大,因为“深港”较“沪港”在人员联系、经贸往来、政策联通等领域更加紧密,有助于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深港通推出的同时,沪股通也有望扩容。在10日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港交所还通报了上半年沪港通进展情况。据披露,沪港通2016年上半年所得收益约7100万港元,较2015年上半年的1.15亿港元有所减少。此外,2016年上半年,沪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下跌40%至30亿元人民币,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则下跌40%至26亿港元。

  今年3月2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业绩会上表示,沪港通的扩容额度会和深港通一并推出。在8月10日的业绩会上,李小加坦言:“我相信港股通额度问题,在深港通宣布时会一并解决,大家都不想看到突然某一天由于没有额度而导致交易暂停。至于到底是扩大现有额度,或者取消额度限制,总之额度不应该是大问题。”

  深港通会带来什么影响?

  就深港通的影响来看,广发策略研究团队陈杰、陈伟斌在研报中认为:

  1,深港通推出是否构成利空?

  目前A+H两地上市的深市股票普遍溢价,平均溢价率约90%,浙江世宝溢价甚至高达300%。深港通推出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投资者是否会选择卖出高溢价的深市A股,买入折价的H股呢?AH股价格是否会收敛呢?两地上市的深市A股价格是否会下行呢?

  判断:我们认为,深港通的推出实际影响有限,既不构成利好也不构成利空。理性投资者并不会选择卖出高溢价A股转而去买同一只股票的折价H股,AH股价格也不会因深港通而收敛,高溢价的两地上市深市A股价格更不会因沪港通而下行。

  逻辑:类似沪港通,深港通互联互通交易机制仅仅意味着两地投资者可以投资交易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但并不能将持仓股票跨市场卖出。这一重要条件无法满足,自然就缺少投资者进行套利交易,那“一价定律”也不会成立。这意味着港股和A股,各自的市场风格不会因深港通而改变,选择卖出高溢价的A股转而买入同一只股票折价的H股反而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AH股价差不会因为深港通的推出而收敛,高溢价的两地上市深市A股价格更不会因深港通而下行。

  事实上,我们看一下当前的沪市A+H股也能知道沪港通和深港通对消除折溢价根本不起作用。沪港通开通一年半有余,当前沪市两地上市的A股平均溢价率80%,溢价率最高的甚至都达到600%。因而无须为深港通的推出而担忧高溢价的深市A股。

  2,深港通是否会给深市带来投资机会?

  判断:我们认为,深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整体来说不大。

  逻辑:第一,香港投资者倾向于投资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较少炒作高估值的中小盘股票。从沪港通的开通也可以看出,香港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沪股通股票都是业绩优良、市值最大、估值较为合理的行业龙头股。

  深交所以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为主(主板441家、中小板794家、创业板519家),整体估值水平偏高。目前深交所股票平均市盈率水平接近50,创业板市盈率更是高达7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股平均市盈率才为16。香港投资者对深交所股票的投资意愿可能并不强,深港通开通后也很有可能出现“南热北冷”的局面。

  第二,沪港通难以改变沪市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风格,深港通同样也难以改变深市的投资者结构和市场风格。港股和A股各自有各自的游戏规则。深港通本身难以提升大盘蓝筹股以及高股息率股的投资价值,也难以推动A股向价值投资转变。

  3,哪些深市个股会受港资青睐?

  判断:我们认为,深港通的开通后港资依然会优先选择业绩好、市值大、估值合理的行业龙头股。

  逻辑:香港投资者有自己的投资风格,因而可参考沪股通下港资的偏好进行筛选。

  我们综合考虑沪港通下香港投资者较为青睐的板块以及深市特色标的,筛选出如下深港通下港资流入可能性较大的股票名单,提示投资者加以关注。需要再次说明的是,港资流入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上涨,深港通本身难以成为推动股价持续上涨的动力,最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最终股价表现如何是由上市公司基本面、投资者风险偏好以及资金面综合决定。

  深港通可以优化A股市场结构

  与之前沪港通开通类似,价差仍是不少机构关注的焦点。海通证券报告指出,从估值上来看,截至8月2日,恒生大型、恒生中型、恒生小型、深证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PE分别为11倍、13.2倍、27.3倍、31.8倍、57.1倍、72.6倍。从行业估值来看,整体估值法下港股的日常消费、金融行业估值比A股高,A股的工业、电信服务行业估值比港股高。

  国金证券报告指出,深港通推出后短期内对AH股溢价收窄以及带来的增量资金影响有限。回顾沪港通,沪股通推出至今,并没有看到AH股溢价出现明显收窄的情况,且沪股通的交易活跃度以及额度使用情况均未出现超预期的情况。短期带来的增量资金有限,对市场的推动作用也相对有限。而长期来看,深港通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上投摩根(香港)投资总监张淑婉表示,深港通的开通,会让内地投资者关注到港股中市值较低的公司,吸引更多资金南下,同时也有利于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但深港通的开通对缩小AH股价差并没有太大帮助。

  与此同时,高盛分析师刘劲津亦表示,根据沪港通经验,深港通的推出不会导致内地和香港两地价差明显收窄,而估值仍是国际投资者投资深市股票时的决定性因素。沪股通投资者偏好估值低的中大型股,若深港通正式开通,预计南下香港资金或保持高位。

  从长期看,深港通的开通将进一步优化A股市场结构。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指出,深港通将进一步推动A股国际化进程。港股通对市场资金面的短期影响不大,它在A股国际化的进程中具有“排头兵”的性质。长期来看,深港通将会推动A股交易制度的改革。QFII/RQFII等在额度审批和资金自由流动方面的制度改革,对于A股未来加入MSCI较为有利。有助于缩小A股估值体系和投资风栺与国际市场的差异。当然,这些长期的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演变。当前A股高估值、高换手、追逐热点等与国际市场相比凸显出来的特点差别仍会存在较长时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仍存在

尽管“8·11”汇改已经过去一年,目前市场上依然存在显著的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作为央行干预市场的结果,中国外汇储备存量与最高峰相比已经缩水了8000亿美元左右。此外,由于担心加剧贬值压力,中国央行在降息与降准的问题上畏首畏尾。

汇改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4年汇率并轨,我国就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既定的方向。2015年8月11日,优化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这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量价两难下的人民币保卫战

可以看出,外储的减少并不完全是外资望风而逃,而是外债的减少、藏汇于民和主权基金的使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债风险,提高了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福利。换句话说,与其让外汇储备趴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不动,不如将储备货币换成投资性、生产性资产,以更好的提高...

打破贬值预期需要进一步汇改

为什么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呢?从外汇市场基本面看人民币并不一定是贬值货币。然而在当前人民币定价规则下,人民币对美元期望值是贬值,这自然会增加外汇需求和减少外汇供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