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11:10 新浪财经

  目录:

  时代需要领路人,站得高才看得远

  资产荒和分红的那点事

  当股票成为了REITs,换个角度看定价

  选择未来的王者,而非历史的霸主

  华泰地产首席谢皓宇

  以下正文

  时代需要领路人,站得高才看得远

  系列一

  这是一篇行业报告,而非个股点评。

  事件:12月6日晚,万科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增持万科,包含一致行动人在内,持股比例上升至2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超过华润的15.2%。按照万科公司章程相关规定,前海人寿未取得万科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目前万科仍然是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同时,董事会在此任2017年3月到期之前,在持股比例没有超过30%之前不会有改选。

  1

  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意义何在?

  资金充分过剩、且没有单一蓄水池带来的大类资产配置时代。大类资产主要包含现金、股权、固定收益、不动产、贵金属等。这是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需要考虑的资金分配问题。中国的情况在过去也出现过资金充裕的时候,但最终的解决方式是找到某一个蓄水池,然后全部扔进去,而这在当前则是截然不同的情景,也就是不往一个池子里面流了,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已经远低于GDP增速、也低于全社会资金投放的速度。这就造成了市场进入资金充裕、资产配置阶段。

  世界风总会吹,传统行业进行跟随就是硬道理,欧洲保险投资房地产比重平均约5%,美国保险投资房地产很低、但抵押贷款投资很高,为6%。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目前国内投资不动产按照保监会的规定是不超过总资产的30%,而实际的情况则是0.9%(来自2014年中国保险年鉴)。

  中国保险目前40%左右的银行存款配置需要进行重配。我们按照房地产开发周期3年来测算,3年期定期存款的总利润回报是2.75%(单利),房地产的利润率平均在15%。那么,即便考虑到协议存款利率会略高于定期存款利率,但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与其巨大占比相比,房地产的配置比重也有增加的空间。

  2

  买房还是买房地产股票?

  在不考虑估值波动的情况下,买房就是赚取持有升值价值,买房地产股票就是赚取开发商品价值。买房的最大影响变量是房价,房地产股票最大影响变量是地价,所以我们需要评判的是房价和地价未来哪个升值空间更大。从2011年调控以来,地价的升值速度超过了房价,仅在2013年略有跑输,但整体上仍然是领先,按照目前土地供给将继续管控的情况下,地价涨幅超过房价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在外加考虑估值波动的情况下,需要判断的是什么时候是估值底、估值底是多少。行业在整合期一般情况下是估值底部,因为在那个时候才有便宜可捡,而那个时候的出现时点是在大量贷款2年后、房价开始不涨的时期,现在已然有这样的潜在趋势。那么估值底是多少,如果参考已经连所谓的白银时代都已经过去的海外房地产市场,那么龙头企业估值水平在15倍左右。

  中国有没有行业龙头?暂时还没有。因为还没有到行业整合期,我们只能够去判断哪些企业有可能成为潜在的龙头,这里资金层面的因素并不是关键,而是在于能够有质有量的发展,按照具备行业前20%的规模、进驻城市项目销售均价在该城市超过平均水平来看,这类的开发商才有机会成为未来的龙头。

  3

  保险公司买房地产股票,亏钱了怎么办?

  保险公司有法定准备金率要求,为2.5%,也就是一定要达到这个水平才能称之为“赚钱”。然而,从实际的会计看,并非如此,保险公司最大的利润释放点在于准备金的变动带来的巨大利润释放,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去年预提的准备金和今年预提的准备金在满足赔付之后的差,由于准备金是负债项,那么其少增的准备金就成为了公司释放的利润。

  股权投资可以按照三大类会计准则记账,分别为可交易、可销售、持有到期,其会计准则计量方式分别为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浮动盈亏(浮动盈亏不计入当期损益)、历史成本。所以,一旦调入持有到期,由于不进行出售,则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未来的盈利则来自于分红。

  4

  分红的增加使地产股开始向“地产债”转变

  由万科开始的分红增加,使得地产上市公司有从股票特性变为债券特性的倾向,足够好的现金流+足够高的分红,本身就是债券,也就近似于国外的公司制REITs。

  经济转型期过后,债券特性的地产股会更加受到追捧。港股是典型的例子,也即大公司估值超越小公司,国内则相反,原因在于经济转型期使得小公司的股性更加活跃,因为有更多的并购机会。这样的热潮过去之后,没能够完成转型的小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将成为大公司的并购对象,就开始进入大公司的天下,由于大公司已经有了债券特性,那么将更加受到追捧,在初期出现高溢价。

  2

  资产荒和分红的那点事

  系列二

  1

  保险公司的收益在定价时,可以分为三大类

  保险公司的收益在保险产品销售时有一个估算,最终的收益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利差损益(定价利率和实际投资利率之差)、费差损益(给渠道的费用和实际渠道费用的差)、死差损益(死亡赔付和实际赔付的差),目前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差损益的影响最大,因为其他两项相对固定。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还有一个巨大的调节利润的方式,就是调整准备金累计的利率,按照保监会的要求,至少要按照法定责任准备金率进行累计,也即2.5%,但实际可以提升,例如提高到5%左右的水平。因为准备金是负债项,那么越少的准备金计提就是越多的利润,在运作了一定时间的保险公司来说,可以调节的空间巨大。

  2

  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无法在国内实现,风险资产成为选择

  从保险公司的产品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传统险、分红险、投资连结险(万能险算是其加强版,进一步增加了保费缴纳的便利程度),其中期限上看,传统险大多在10~20年,分红险为5~10年,投资连结险时间跨度较大,但一般情况下也会超过5年。由于保费是在销售期制定的,所以一旦出售则固定,当出现降准降息引起的市场利率下行时,会存在投资回报压力,特别是对那些存在保费快速流入的公司,而中国目前没有期限超过保险产品的投资品种,除了发行极少的30年期国债,导致期限错配无法完成,仅能通过风险资产。

  3

  保险产品同质化竞争,又使得各公司竞相通过提高投资收益假设来压低保费

  目前保险产品的同质化,导致隐含的回报率均较高,平均在5%左右,但由于当前的营销渠道多元化,会使得费差损益部分略有盈利,能够节省1%左右,那么对应需要通过投资损益的部分就为4%(5%-1%)。

  4

  利率市场化下,已销售保险产品要求的回报已无法在当前固定收益市场满足

  要覆盖这4%的回报,以往的做法是购买固定收益类品种,例如债券和银行存款,其中银行存款分为了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两种,在市场资金充裕时(例如现在),保险公司和银行谈判只能够做定期存款,目前的5年期利率为3%,且为单利,对应的复利为2.8%,不能覆盖4%的要求回报,而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占保险公司配置比例的40%,所以相当于这40%的资金需要替代渠道,那么高分红的权益类市场自然是一个选择。

  5

  低估值品种的分红,成为保险公司考虑的对象

  从保险公司投资回报要求来看,找到持续的现金流品种难度较大,即便万科按照当前35%的分红率计算,当前建仓成本对应的股息率仅为3%,是无法覆盖成本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万科2015年的预计PE水平为10,那么假设万科把分红率提高到50%及以上,那么对应的股息率就可以达到5%,足以覆盖保险公司的成本。这是我们猜测,宝能要继续增持到30%以上,才可以达成这个愿望,或者说才能确保达成提高分红率的愿望(万科已经多次表示要提高分红率)。增持到30%的原因再有,万科做B转H时,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若低于30%,则公司为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同时,在2017年3月本届董事会换届到期之前无法增选董事,然而若超过30%,则可打破。

  6

  保险公司的权益品种会计分类,使得其追逐高分红品种

  保险公司一定要高分红的品种,在于,保险公司对于权益类品种有3种会计计量方式,分别为战略投资(按历史成本计价,不允许卖出,所有的收益来自于股票分红,若股价下跌也不计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当前规模计价,浮动盈亏部分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但不计入利润表,收益的确认只能通过卖出、分红、计提减值这三种方式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权益类资产(浮动盈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极少会采用)。对于杠杆收购,同样的,只要能够提高分红率,且股息率能够覆盖到融资利率,那就一定可以赚钱,万科的潜在股息率为10%,也即100%分红的收益。

  3

  当股票成为了REITs,换个角度看定价

  系列三

  1

  大类资产配置中的不动产天然的是保险公司的喜好品种

  有必要先提一下不动产投资,任何保险公司都在进行不动产投资,原因在于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长久期,使得如果要做期限错配来提高收益水平,不动产一定是其中一类配置对象,在中国,这样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投资品中,期限能够超过10年的,基本只有长期国债,所以保险产品无法通过期限错配来提高收益率,只能够通过提高风险资产的配置,而这本身和保险的初衷是不相符的。

  (关于大类资产配置的研究,请参考我们之前的《房地产金融系列》报告,总计4篇)

  2

  REITs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强制分红

  REITs是一类非常好的品种,因为它兼具了房地产良好的现金流、较高的ROE、优惠的税收,国内在评估REITs的时候,很多都集中在租金收益率和税收优惠上,然而,REITs在法律上,还有强制的90%以上的分红。根据REITs的种类,契约制REITs大多为单一项目,然而,公司制REITs就提供了非常好的既有品牌输出、又有项目的良好品种。

  3

  定价模式发生大变化,不是NAV,而是收益和预期收益率的比值

  一旦成为REITs,其定价模式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可以参考越秀房地产信托基金(0405.HK)的表现,其股价持续上涨,且创历史新高,原因在于,当其收益提升、市场收益率下降时,最终的要求回报会降低,根据P=每股分红/预期收益率的公式,当预期回报率下降时,P会出现大幅的上涨,这里的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所以,如果分红提升、预期收益率下降,那么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今年,正好印证了预期收益率的下降。

  4

  过去保险公司投资回报率平均为5%,甚至低于很多公司的股息率

  按照中国保险年鉴的数据,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过去大多稳定在5%,以万科为例,在股价上涨前,万科的股息率超过6%,同时,未来还存在分红率提升、利润总额提升的增厚。

  而目前从配置比重来看,保险公司大约73%的比重用于债券和存款类品种,股票投资占比5.6%,基金投资占比4.7%,不动产投资占比0.9%,长期股权投资占比5.2%。在当前市场平均利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债券和存款类品种较高的占比有向其他资产转移的需求。

  4

  选择未来的王者,而非历史的霸主

  系列四

  我们在第一篇讲了保险公司资产荒问题,在第二篇讲到了保险公司收益计算问题,第三篇讲到了资产配置角度的公司定价问题,这一篇,我们将讲到,若长期来看,哪些房地产企业能够存活下来的问题,这是举牌后的保险公司,在不考虑股价波动下的选择。

  1

  历史的两大霸主,分别使用了高杠杆和高周转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更替,诞生过2个霸主,第一个是顺驰,第二个是万科,都是时代的典型房企。分析这两个时间段的2个霸主行为,可以分别总结为高杠杆、高周转。高杠杆的企业已经在一次次的周期波动中被逐步的淘汰,高周转的企业得以发展壮大,模仿万科高周转的企业非常多,就不一一列举,然而,当前增速都开始失速,也就意味着,高周转在未来也开始行不通,需要进入第三个时代。这里的原因就在于,高额的地价没办法高周转。

  2

  新模式暂未出现,寻找未来能够成为潜在的霸主的企业才是王道

  模式创新需要进行大量的摸索,新模式在当前确实还没有出现,然而,行业的整合是必然发生的事件,当前行业平均20%的毛利率+7%左右的借款成本,留给开发商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在这个来临之前,哪些企业能够在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我们判断有三类企业:

  1、管理极为优秀,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运营企业和修建房屋的开发商。管理能力优秀的公司,并不仅仅是管理费用占比低的公司,而更是人均产值高的公司。(做一个测算,拿国内的A股房地产开发商来测算)。同时,人均激励足够到位,最终体现为,人均产值和人均工资的比值高。同时,在企业架构设置上,做到不同层级的公司权利明确、同一层级内部的员工等级扁平化。

  2、具备品牌溢价,同样的土地开发出来的房子售价比其他开发商更高。具备品牌溢价的企业,在国内目前极少,因为现实环境使其缺乏工匠精神,这并非房地产的问题,而是所有产业面临的通病。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其难度更是较大,因为其项目制的特性,决定了推广程度和其他低价值、量产的产品,有着极大的劣势。国内能够做到这样的开发商屈指可数。

  3、能够获得稀缺土地资源,这是一个非竞争的领域。稀缺资源的价值总会超过大家的预期,而能够获取这类资源的企业,大多为区域性质的国企。

  3

  行业存活至少还将维持10年,选择未来的王者就是选择长期的高收益

  按照成熟市场的龙头房企,ROE大多在15%,仍然是非常高的表现,同时,必然出现寡头现象,这需要依靠毛利率、资金链两方面的压力迫使一般开发商退出,而在退出之后,行业仍然能够有一片天。

  我们测算,目前全国存量住房面积为160亿平方米,若按照当前的7.5亿常住城镇人口、35平方米的合理人均住房面积,那么缺口在106亿平方米,还需要10年时间来消化这部分需求。所以,选择未来的王者,也就是选择了长期的高收益。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