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效应”或触动传媒股神经

2014年02月14日 01: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波

  有消息称,投资大师巴菲特有意以价值11亿美元的格雷厄姆控股(Graham Holdings Co。)股票为代价,换回后者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份以及一家公司的控制权,若交易无法达成,则考虑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在可能的“巴菲特效应”下,A股相关传媒股值得关注。

  巴菲特有意置换或

  增持格雷厄姆控股

  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13日报道,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正在商议,以其在格雷厄姆控股公司28%的股份,获得该公司去年夏天新成立子公司的控制权。

  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周三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13D/A文档,双方正在就此事进行磋商,如果置换协议讨论无果,伯克希尔哈撒韦将考虑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格雷厄姆控股随后发表声明证实此事,并强调还未有协议产生。

  巴菲特于1973年开始收购《华盛顿邮报》母公司格雷厄姆控股的股份,并于第二年加入其董事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目前拥有173万格雷厄姆控股公司股份,根据12日654.9美元的收盘价,这些股份价值约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67亿元)。巴菲特一直视这些股份为其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格雷厄姆控股原名华盛顿邮报公司,去年格雷厄姆家族将《华盛顿邮报》出售之后,便将公司改名为格雷厄姆控股。格雷厄姆控股目前的业务包括教育、电视台和在线杂志等。在过去的40年内,巴菲特一直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拥有格雷厄姆控股170万股,控股比重约为28%。有报道称,巴菲特曾打算收购《华盛顿邮报》,但因考虑到大型都市报纸的复杂繁琐而放弃。近年来,巴菲特一直在稳步增加其报纸产业,收购了数十家小型日报。

  关于此次潜在交易的具体细节并没有被透露,但格雷厄姆控股公司在递交美国证交会的一份文件中谈到,其正在讨论伯克希尔哈撒韦用全部股份来购买一个“尚未成形的子公司”的可能性。两家公司的股票变动或将影响交易。同时,大量其他问题也亟待解决。格雷厄姆控股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虽然双方正在商讨易股重组事宜,但尚未达成一致,并有可能取消交易。其指出,无论是何种交易,都必须在双方互利的情况下才会达成。

  传媒业受益改革转型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改革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五大措施。

  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文化创意和涉及服务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定位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脉相承,体现了本届政府对于“解放文化生产力”的力度空前。会议确定的五项政策措施,涉及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扶持计划、以市场为主导、完善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均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意味着陆续出台的政策措施将落在实处,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有望进一步得以优化。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国务院会议再次为文化发展定调,五大措施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另外,春节期间文化传媒市场呈现火热局面,国内春节档除夕至初六票房初步估算近12亿元,同比增长50%-60%,《西游大闹天宫》5.46亿元,《爸爸去哪儿》4.23亿元,两部票房贡献70%-80%左右。考虑到传媒行业体制改革预期的红利、文化传媒国企改革预期、百姓对文化传媒需求的大幅提升、电视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热点层出不穷,传媒板块的长线投资机会值得看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玉兔号月球车全面苏醒 机构故障仍在排查
  • 体育冬奥李坚柔戏剧夺中国首金 张虹摘第2金
  • 娱乐古巨基将娶女助手 20年爱情长跑终结果
  • 财经金融部门已在对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 科技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中科红旗解散清算内幕
  • 博客美军司令称“不介入中日之战”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称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
  • 高善文: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
  • 徐斌:中国决策层现在颇为纠结
  •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能走多远?
  • 郎咸平: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 罗慰年:移民围城效应
  • 叶檀:遗产税终会转嫁给中产阶层
  • 石麒麟:巴菲特神密投资公式找到了吗
  • 向小田:回乡见闻系列总结
  • 朱大鸣:地价暴涨会不会刺激房价奔腾
  • 张庭宾:美元债是中国企业的金绞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