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陷资金困局

2013年05月18日 02:09  中国经营报 微博

  缥缈

  对于外盘来说,5月13日至17日这周是一个逐渐升温的交易周。

  这就给我们的市场,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期待A股发生与外盘一样的牛市行情,需要哪些具体的政策?

  首先,关于金融空转的判断。

  其实在过去两年之中,由于宏观调控的影响,内地真正能够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金总量在货币总供给中的占比,是一路下跌的。宏观调控过于频繁的结果,间接打压了民间投资的预期,以至于我国41.6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余额,竟然托不起股市。

  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银行业资产总额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达到1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为63.3万亿元,同比增长9.77%;总负债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29%。

  统计全部上市公司的2012年年报合并的同期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2012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9544亿元,比2011年增加还不到1%;当期实际缴税22233亿元,比上年增加17%;缴税总额比净利润总额,要多14%。

  而且,如果我们把A股中的全部银行和保险公司剔除之后,全部A股的净利润,仅有8913亿元(减幅55%),比上年下降12%;但是当期实缴税金16953亿元,比上年增加12%。

  这一升一降背后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在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家盼望的“温和复苏”,仅仅看到了一点点影子的时候,“有形之手”超大比例地“提取”了当期利润,进而压低了市场长期向好的增长预期。对此,资本市场疑虑多多,这就难怪上证指数“越走越弱”。

  其次,关于金融的稳定性判断。

  对此,我们不提“新国5条”“8号文”,甚至可以不提“营改增”。但是,我们还可以提一提最基本的金融学教科书,比如著名的“金融稳定假说”,根据该假说:

  一是金融体系过于强势,则容易造成宏观经济不稳定;二是商银体系不会长期稳定,商银的核心模型,是通过为投资进行融资而最终完成权利转移的;三是融资可以分为债权融资(覆盖利息+本金)、股权融资(只覆盖利息+成长预期)、庞氏融资(借新还旧+杠杆基金)这三个不同的循环风险,融资成本越低,市场融资环境越不理想,未来风险越大;四是不稳定的低迷期,会出现在信贷环境趋紧(实体经济)以及资产价格上升结束(资本市场)的末期,资金链开始断裂;最后,进入债务危机后会出现通缩,通缩必无牛市。

  那么,我们的A股市场,当前处于什么阶段?

  大家不妨根据各大市场机构的研究报告,再仔细判断一下,肯定不难找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最后,流动性都到哪里去了?

  我们的资本市场的“价值耗散”不完全决定于企业治理,更多的是决定于政策导向。如果需要换个说法,就是必须要看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比如说,本轮货币政策刺激的力度,与目前宏观经济周期相互对冲的结果到底如何。

  具体而言,当前的股票市场,基本上主要是受企业的生态环境与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的博弈氛围所支撑。比较A股的5大指数,上证、深成、沪深300、创业板、中小板的季K线,市场存量资金有限的窘境,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自从错失“12·05行情(12月5日启动的行情)”之后,目前上证只能在一个狭窄的区间之内整理,有量则微升,无量则盘弱——盘弱的表面上只是股票市场,但是受伤最深的可能还是经济。

  事实上,当A股市场落入资金困局,短期走弱市,是主力保护自己的一种风险策略。

  “12·05行情”,全部进场的新多资金,只有100亿元左右,上证足足地涨了500点,市值增加了2万多亿元。

  由此可见,市场转强,有时很难,有时也很容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岐山:中央巡视组要找出老虎和苍蝇
  • 体育国王杯-C罗进球+红牌 皇马1-2丢冠 视频
  • 娱乐陈好及央视主持张羽卷入刘铁男贪腐案
  • 财经20%个税被指劫贫济富:越没钱交的税越多
  • 科技联想立“军令状”:两年内在华打败三星
  • 博客罗援少将:琉球肯定不属于日本
  • 读书最后逃离大陆的国军:异域孤军沉浮记
  • 教育毕业生爽约创新高:75%雇主遭放鸽子
  • 育儿人贩因小孩聪明卖不出去将其溺死(图)
  • 谢百三:全球股市都在涨 中国股市怎么办
  • 钮文新:日本将把中国当成自动提款机
  • 冉学东:日本经济为何突然雄起
  • 梅新育:CPI和PPI走势背离意味着什么
  • 安邦智库: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增长
  • 叶檀:中国外围经济环境极糟
  • 陈虎:中国房地产崩溃是否已倒计时
  • 徐斌:计划经济时代的通胀记录无意义
  • 丁志杰:五招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 刘杉:家化事件折射金融资本青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