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三因素力促反弹 业绩主线催生牛股

2013年01月23日 01:3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良

   一波急速反弹过后,A股近期陷入反复震荡行情,令投资者心中忐忑不安。在目前这个点位,是继续持有抑或坚定买入,还是暂时性离场回避不确定风险呢?本报邀请到了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经理兼上投摩根智选30股票拟任基金经理杜猛、东吴新产业精选股票基金经理刘元海来为我们解答。

   短期震荡仍将延续

   中国证券报:如何定性去年底发起的这波强势反弹行情,它会成为A股市场由熊转牛的一个拐点么?

   杜猛:此次行情启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促成。一方面是管理层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令市场信心得到了恢复;另一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此前已经连续三个月企稳,经济率先见底,但A股市场当时并没有反应,市场自身已经具备了上涨的基础;最后,海外资金的涌入,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资金,促成了A股市场这波强劲的上涨。

   刘元海:管理层的政策红利、中国经济触底和海外基金的不断涌入,是此次反弹行情的主要推动力。对于2013年行情,我将它定位为“转折之年”。这个转折,一方面指的是宏观经济可能出现转折,另一方面则是指股市出现转折。目前,整个市场对管理层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利好政策预期比较浓厚,会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继续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证券报:综合判断,在目前A股市场出现反复震荡的背景下,短期市场是否会出现一波调整?

   杜猛:目前来看,此次A股反弹受到海外市场影响较大,尤其是香港市场的拉动。但市场涨到目前这个位置,一方面大盘股的估值修复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从估值的角度已经与香港持平,另一方面则是后续上涨需要对政策进一步明确的预期,以及对经济复苏预期的确认。因此,从短期来看,春节前后,A股在目前位置震荡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出现大幅调整的概率很小,更多可能呈现在百点范围之内的反复波动。

   紧盯业绩 少追“概念”

   中国证券报:大盘股的估值修复行情接近尾声,中小盘股则在近期异军突起,后者会否成为今年或者更长时间里的行情主线?如何看待当前市场热炒的“高送转”题材?

   杜猛:将个股区分为大盘股或者中小盘股来进行投资布局,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投资的核心在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即便是大盘股,如果未来增长空间很大,依然可以作为一个成长股来看待;而如果没有竞争力,股本再小的股票也不值得投资。拉长投资的时间,至少看到一两年以后,最终股价表现最优秀的,一定是业绩增长最快的公司,跟市场风格没有太多的关联。因此,业绩才是投资永恒的主线。

   至于“高送转”题材,它对公司的价值没有影响,只不过是短期市场投资追捧的一个对象。我觉得,这种短线交易可能更多是靠投资者对市场的敏感度,但它并不能成为价值投资的选择。

   中国证券报:能否和大家一起分享二位多年来在投资方面的心得,以及对未来市场投资方向的判断?

   杜猛:从中长期看,新兴产业应该是未来市场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里,一些涨幅非常好的股票也是来自于新兴产业,我对这个方向的投资依然充满信心,在新兴产业中会继续诞生出好公司、好股票。

   需要指出的是,新兴产业投资并非概念炒作,过去很多投资者有所误解。以往,确实曾经有一部分概念炒作的成分,但经过我们系统研究发现,新兴产业中涌现出了不少的优质企业,并且还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投资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投资机会。所以,我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分析其中会有哪些企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刘云海:我主要还是从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行业里面找一些股票。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度改革方面,我现在比较看好券商行业;第二,内需拉动,比如医药行业;第三,国际产业转移,比如电子、农药产业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有腐必反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 体育CBA-易建联砍42+13广东率先进季后赛
  • 娱乐黄奕女儿首曝光 熟睡六连拍尽显可爱(图)
  • 财经日企员工因劳资纠纷软禁10名日籍高管
  • 科技三星确认2月发布8英寸Galaxy Note 8
  • 博客慈禧毒死光绪是笑话 东北冻鱼堆成山(图)
  • 读书读书看成败: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
  • 教育图书馆开门瞬间似春运 网友叹妹子学霸
  • 育儿荷兰再传奶粉限购令代购网店提价卖存货
  • 李伟民:火车票半价有法可依
  • 宋文洲:善于拜访是一种经营智慧
  • 吕随启:2013年股市机遇大于挑战
  • 郑风田:中国粮食进口激增可怕吗
  • 旭红观察:央企千名外董在哪里
  • 童大焕:腐败隐藏着巨大的沉没成本
  • 张五常:从合约结构看外部性理论的无知
  • 罗天昊:美国仍让中国遥望一百年?
  • 吴木銮:香港人如何养成预算习惯
  • 叶檀:春运票价如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