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震荡行情中投资切忌贪心(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2:19  第一财经日报

上证指数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有一种说法是国家的产业振兴规划其实很难惠及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小企业,你怎么看?

  陈继武:的确是这样的,目前的振兴规划受惠更多的可能还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对于中小企业,需要做好自己的产业转型,逐步将视线从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目前广大的中小企业正处在转型前恐惧的阶段,但是这种转型是必须经历的。另外,国家应该做好企业转型的配套工作,给中小企业转型提供更好的财政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市场环境等等,毕竟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更多程度上还是依靠广大中小型企业的。个人感觉要想解决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减税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第一财经日报》:减税是拉动内需的关键因素?

  陈继武:是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和速度都远远超过老百姓的收入增长。当然,老百姓的收入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是为什么内需就是启动不起来呢?说白了还是因为老百姓没钱。

  国家对中小企业进行减免税收,中小企业就会解决生存发展问题,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给工人提供获取收入的可能性。而减免税收会使企业将更多的盈利发放到员工手中,增加员工的收入,再进入消费市场进行消费,内需就启动了。而且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具有对部分中小企业进行减免税收的财政基础,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也已经到了该更大幅度地返利于民的阶段了。

  投资切忌贪心

  《第一财经日报》:你提到今年的A股市场将呈现一个箱体震荡的行情走势,那你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方面有什么建议吗?你又看好哪些行业?

  陈继武:在整体震荡的主基调下,我建议投资者在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反贪”二字,板块轮动的预期下采用灵活的投资策略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行业方面,最近炒得比较热的新能源板块其实是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且未来也不会有那么好的业绩支撑其股价如此大幅地上涨。虽然各个层面的人都把新能源的故事说得很美,但是它距离真的运用还是很遥远,前景很好,道路依旧曲折。所以建议投资者规避。

  房地产行业方面,它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处于一个消化调整阶段,而且房地产行业本身的周期性就比较长,投资者不应该奢望在短期内房地产行业会迅速复苏。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住宅市场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而启动内需对于商业地产方面则可能有利好。整体而言,所有的行业都可能有机会,低估的板块一定会涨,但是一定要抓住恰当的时机,抓住轮动到它的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随着这一波反弹行情的延续,许多大小非都开始逢高减持股票。你如何看大小非的问题?

  陈继武:其实大小非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问题。在2009年以来,银行发放的贷款开始真正地介入到企业层面,这就使得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对良好。去年下半年有些上市公司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回购自己的股票,上市公司的高管也纷纷增持股票,这样的情况下大小非的问题就不再明显了。

  股价上涨大小非减持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毕竟资本都是逃避风险追逐利润的。我们不能限制他们减持,他们有这样的权利。但是我们要看到大小非减持获取的资金能去哪呢?或投实业或进入资本市场,资本肯定是要逐利的。我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将大小非的问题过度夸大。

  《第一财经日报》:市场上对于创业板、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的推出,还有IPO的重新开闸呼声很高,你如何看?

  陈继武:首先这些都是肯定要出的,毕竟是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体制必需。而且我个人预计这个顺序可能是先创业板,再推出融资融券,最后推出股指期货。而新股IPO更是肯定应该开闸的,毕竟A股市场已经丧失融资功能很久了。

  但是,之所以一直没有推出或者放开,是因为政府层面担心对目前脆弱的市场带来过大的冲击,而这些东西出来后是肯定会对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个大盘股的IPO无疑会给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毕竟会圈钱。但是这一切都是任何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所必须去完善、去建立的,所以不应该看短期的影响,该推出的时候就要推出。

  《第一财经日报》:贵公司有准备做QDII业务,去年很多有开展QDII业务的机构亏损都较为严重,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继武:是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这方面的业务,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的QDII业务尚未开展,但是我相信很快就会开始的。

  去年有开展QDII业务的机构出现亏损是必然的,毕竟他们获批开展之后建仓的速度惊人,且遭遇全球经济危机时没有很好地控制风险,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投资理念的问题。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特别多,有很多市场都已经过度反映此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了,且技术性的反弹需求十分强烈。仅拿我们最近的H股市场而言,我就感觉H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比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多得多。希望我们可以尽快开展QDII业务。

  《第一财经日报》:你这么多年来的投资经历十分辉煌,你觉得你个人从事投资行业多年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继武:其实投资的经验多了,对这个市场就了解了。另外就是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聪明的应对方法,从容淡定。很多投资者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都十分焦虑,这是十分没有必要的。不要对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官居宰相望皇上只会给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多的阻力。当然多学习、多研究、多思考是在这个行业生存的必要因素。多向别人请教,但是不要盲从。要用一种长远的眼光,既要看到树木又要看到森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